完全动态配置的制造系统–智能生产矩阵

完全动态配置的制造系统–智能生产矩阵

摘要:本文从生产线本质特征的角度分析了现有的以生产线为基础的制造系统所存在的问题,辩证地提出二维并行的制造系统–智能生产矩阵,并通过与生产线进行对比,阐述智能生产矩阵的动态配置工艺和工序、发散式发展的特点,以及其作为智能制造核心基础的原理优势和颠覆性意义,并系统描述了以生产矩阵为基础的智能制造系统的应用需求和对社会生产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生产矩阵,二维并行制造系统,动态配置,发散式发展,大规模定制,智能制造

引子:完全动态配置的智能生产矩阵是智能制造和智慧生产的核心基础,是真正意义上的百万机器人、犀牛制造、大生产体系,是实现“人为生产”向“生产为人”转变的使能技术。由智能生产矩阵提炼出来的矩阵生产方式,亦将像丰田生产方式一样深刻改变和深远影响社会生产组织模式。

生产线是现在普遍使用的生产制造系统,其原理特征是一维串行的,工艺和工序静态配置,并且,就某一条生产线而言,随着功能的增加,其发展必然收敛于专用产线。由于生产线存在这些原理性特征,当前的以大规模定制为发展方向的制造系统如果以生产线为基础物理模型,在发展上很容易就会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瓶颈和天花板的问题。

生产线的一维串行原理,需要将生产的工艺和工序固化,将操作设备和工位固定,并按照生产流程顺次执行。这种静态配置工艺和工序的生产组织方式导致生产线没有柔性,或柔性不充分的问题,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产品或有限的相似度极高的同类型产品。并且,同一条生产线上,在同等时间内完成多个不同工序非常困难,也并不现实,这就必然产生生产节拍的不平衡问题。

生产线的效率和柔性始终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提升效率必然降低生产线的柔性,提高生产线的柔性又必然带来效率的损失。

尽管我们在传统生产线上通过配置更多的机器人和机器视觉等设备,以期提升产线的效率。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很快就发现这种效率的提升非常有限,远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可持续的线性提升。

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融合度低,数据采集并处理后,很难反馈回产线以形成质量控制和生产优化的闭环,导致制造系统的智能化无法快速发展。

收敛式发展的特性使生产线最终必然成为一条只能生产一种产品的专用产线。如果企业要更换产品型号或生产全新的产品,就要对之前的产线做相应的调整,耗费企业资源和成本。更有甚者,当出现产品的代级变化或品类变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