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高级架构师

本文详细阐述了软件架构从需求分析到设计的关键过程,包括软件架构设计的概念、组件和连接子的作用,以及各种软件架构风格如数据流、调用/返回、独立构件、虚拟机和仓库风格的特点。此外,还提到了常见的构件技术如EJB、COM等在实际应用中的角色。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资料免费传送门 :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DS_Watson/89221364?spm=1001.2014.3001.5503icon-default.png?t=N7T8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DS_Watson/89221364?spm=1001.2014.3001.5503   

 需要更多视频资料信息请联系我 QQ: 1013027222

软件架构概述

从需求分析到软件设计之间的过渡过程称为软件架构。

软件架构设计就是需求分配,寻找满足需求的组件。

软件架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 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由构件的描述,构件的相互作用(连接件),指导构件的集成模式和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

软件架构不仅指定了系统的组织结构和拓扑结构,并且显示了系统需求和构件之间的对应关系,提供了一些设计决策的基本原理。

解决好软件的复用,质量和维护问题,是研究软件架构的根本目的。

软件架构设计包括 提出架构模型 产生架构设计和进行设计评审等活动,是一个迭代的过程。

架构设计主要关注软件组件的结构 属性和交互作用,并通过多种视图全面描述特定的软件架构。

软件架构能够在系统设计变更相对容易的阶段,考虑系统结构的可选方案,便于技术人员与非技术人员就软件设计进行交互,能展现软件的结构 属性和内部交互关系。

软件架构是项目干系人进行交流的手段,明确了对系统实现的约束条件,决定了开发和维护系统的组织结构,制约了系统的质量属性。

软件架构使推理和更改变得更加简单,有助于循序渐进的原型设计,可以作为培训的基础。

软件架构是可复用和可传递的模型,通过研究软件架构可能预测软件的质量。

软件架构的生命周期

 用 SA 代替软件架构

 1.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分析和SA设计面临的不同的对象:一个问题空间,一个解空间。从需求模型向SA模型需要关注两个阶段:如何根据需求模型构建SA模型 。如何保证模型转换的可追踪性。

  2.设计阶段

        SA研究关注最早最多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包括:

                SA模型的描述

                         1.SA的基本概念(构件和连接子)

                         2.体系结构语言描述ADL

                         3.SA模型的多视图表示

                SA模型分析和设计方法

                SA设计经验的总结和复用

3.实现阶段

 最初SA研究只关注较高层次的系统设计 描述和验证。为了有效的实现SA设计向实现的转换,实现阶段的体系结构研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基于SA开发过程支持,如项目组织结构,配置管理等。

        2.寻求SA向实现过渡的途径,如将程序语言设计的元素引入SA阶段,模型映射,构件组装,复用中间件平台等。

        3.研究基于SA的测试技术。

4.构件组装阶段

         在SA设计模型的指定下,可复用构件的组装可以在较高层次上实现系统,并能够提升实现系统效率。在构件的组装过程中,SA设计模型起到了系统蓝图的作用。

        (1)如何支持可复用构件的互联,即对SA 设计模型中规约的连接子的实现提供支持。

        (2)在组装过程中,如何检测并消除体系结构失配问题。在构件组装阶段的失配问题主要包括:由构件引起的失配、由连接子引起的失配、由于系统成分对全局体系结构的假设存在冲突引起的失配等。

5.部署阶段

        (1)提供高层的体系结构视图来描述部署阶段的软硬件模型。
        (2)基于SA 模型可以分析部署方案的质量属性,从而选择合理的部署方案。

6.后开发阶段

         指软件部署安装之后的阶段。这一阶段的SA 研究主要围绕维护、演化、复用等方面来进行。典型的研究方向包括动态软件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恢复与重建等。

         (1)动态软件体系结构。现实中的软件具有动态性,体系结构会在运行时发生改变。运行时变化包括两类:软件内部执行所导致的体系结构改变;软件系统外部的请求对软件进行的重配置包括两个部分的研究:体系结构设计阶段的支持、运行时刻基础设施的支持。

        (2)体系结构恢复与重建。对于现有系统在开发时候没有考虑SA的情况,从这些系统中恢复或重购体系结构。从已有的系统中获取体系结构的重建方法分为4类:手工体系结构重建、工具支持的手工重建通过查询语言来自动建立聚集、使用其他技术(如数据挖掘等)。

构件

        构件是一个独立可交付的功能单元,外界通过接口访问其提供的服务,
        构件由一组通常需要同时部署的原子构件组成。一个原子构件是一个模块和组资源。原子构件是部署、版本控制和替换的基本单位。原子构件通常成组地部署,但是它也能够被单独部署。
        构件和原子构件之间的区别在于大多数原子构件永远都不会被单独部署尽管它们可以被单独部署。相反,大多数原子构件都属于一个构件家族,一次部署往往涉及整个家族。
        一个模块是不带单独资源的原子构件,
        一个单独的包被编译成多个单独的类文件--每个公共类都有一个,模块是一组类和可能的非面向对象的结构体,比如过程或者函数。

        构件的特性是:


                独立部署单元;
                作为第三方的组装单元
                (没有(外部的)可见状态,个构件可以包含多个类元素,但是一个类元素只能属于一个构件将一个类拆分进行部署通常没什么意义。
        对象的特性是:
                一个实例单元,具有唯一的标志
                可能具有状态,此状态外部可见。
                封装了自己的状态和行为。

        构件接口


        接口标准化是对接口中消息的格式、模式和协议的标准化。它不是要将接口格式化为参数化操作的集合,而是关注输入输出的消息的标准化,它强调当机器在网络中互连时,标准的消息模式、格式、协议的重要性。
        面向构件的编程(COP)关注于如何支持建立面向构件的解决方案。“面向构件的编程需要下列基本的支持:
        --多态性(可替代性):
        -模块封装性(高层次信息的隐藏)
        后期的绑定和装载(部署独立性)
        -安全性(类型和模块安全性)。

        

        构件技术

构件技术就是利用某种编程手段将一些人们所关心的,但又不便于让最终用户去直接操作的细节进行了封装同时对各种业务逻辑规则进行了实现,用于处理用户的内部操作细节。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构件标准主要有三大流派:

EJB(Enterprise Java Bean)规范由Sun 公司制定,有三种类型的EJB,分别是会话Bean(Session Bean)、实体Bean(Entity Bean)和消息驱动Bean(Message-driven Bean)EJB实现应用中关键的业务逻辑,创建基于构件的企业级应用程序,

COM、DCOM、COM+:COM是微软公司的。DCOM是COM的进一步扩展,具有位置独立性和语言无关性。COM+并不是CoM的新版本,是COM的新发展或是更高层次的应用。

COBRA标准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对象请求代理、公共对象服务和公共设施最底层是对象请求代理ORB,规定了分布对象的定义(接口)和语言映射,实现对象间的通讯和互操作,是分布对象系统中的“软总线”;在ORB之上定义了很多公共服务,可以提供诸如并发服务、名字服务、事务(交易)服务、安全服务等各种各样的服务;最上层的公共设施则定义了组件框架提供可直接为业务对象使用的服务,规定业务对象有效协作所需的协定规则。

软件架构风格

        软件体系结构风格是描述某:一特定应用领域中系统组织方式的惯用模式。架构风格定义一个系统家族,即一个架构定义、一个词汇表和一组约束。词汇表中包含一些构件和连接件类型,而这组约束指出系统是如何将这些构件和连接件组合起来的。
        架构风格反映了领域中众多系统所共有的结构和语义特性,并指导如何将名个模块和子系统有效地组织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对软件架构风格的研究和实践促进对设计的重用,一些经过实践证实的解决方案也可以可靠地用于解决新的问题。
        架构设计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能否达到架构级的软件复用,
架构风格定义了用于描述系统的术语表和一组指导构建系统的规则。

◆数据流风格面向数据流,: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前向后执行程序,代表的风格有 批处理序列、管道-过滤器。
◆调用/返回风格:构件之间存在互相调用的关系,一般是显式的调用代表的风格有 主程序/子程序、面问对象、层次结构。
◆独立构件风格:构件之间是互相独立的,不存在显式的调用关系,而是通过某个事件触发、!异步的方式来执行,代表的风格有 进程通信、事件驱动系统(隐式调用)
◆虚拟机风格:自定义了一套规则供使用者使用,使用者基于这个规则来开发构件,能够跨平台适配,代表的风格有 解释器、基于规则的系统。
◆仓库风格:以数据为中心,所有的操作都是围绕建立的数据中心进行的,代表的风格有 数据库系统、超文本系统、黑板系统。

数据流风格

◆批处理序列:构件为一系列固定顺序的计算单元,构件之间只通过数据传递交互。每个处理步骤是一个独立的程序,每一步必须在其前一步结束后才能开始,数据必须是完整的,以整体的方式传递。
◆管道-过滤器:每个构件都有一组输入和输出,构件读取输入的数据流,经过内部处理,产生输出数据流。前一个构件的输出作为后一个构件的输入,前后数据流关联。过滤器就是构件,连接件就是管道。
◆早期编译器就是采用的这种架构,要一步一步处理的,均可考虑此架构风格.
◆二者区别在于批处理前后构件不一定有关联,并且是作为整体传递,即必须管道-过滤器是前一个输出作为后一个输入,前前一个执行完才能执行下一个,面执行到部分可以开始下一个的执行

调用/返回风格


◆主程序/子程序:单线程控制,把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处理步骤,构件即为主程序和子程序,子程序通常可合成为模块。过程调用作为交互机制,充当连接件的角色。
◆面向对象:构件是对象,对象是抽象数据类型的实例。连接件即使对象间交互的方式对象是通过函数和过程的调用来交互的。
◆层次结构:构件组成一个层次结构,连接件通过决定层间如何交互的协议来定义。每层为上一层提供服务,使用下一层的服务,只能见到与自己邻接的层。修改某一层,最多影响其相邻的两层(通常只能影响上层)。

层次结构优点:
支持基于可增加抽象层的设计,允许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一个增量步骤序列的实现2、不同的层次处于不同的抽象级别,越靠近底层,抽象级别越高。3、由于每一层最多只影响两层,同时只要给相邻层提供相同的接口,允许每层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同样为软件复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缺点:
并不是每个系统都可以很容易的划分为分层的模式工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正确的层次抽象方法。

独立构件风格

◆进程通信:构件是独立的进程,这连接件是消息传递。构件通常是命名过程,消息传递的方式可以是点对点、异步或同步方式,以及远程过程(方法)调用等。

◆事件驱动系统(隐式调用):构件不直接调用一个过程,而是触发或广播一个或多个事件。构件中的过程在一个或多个事件中注册,当某个事件被触发时系统自动调用在这个事件中注册的所有过程。一个事件的触发就导致了另一个模块中的过程调用。这种风格中的构件是匿名的过程,它们之间交互的连接件往往是以过程之间的隐式调用来实现的。
◆主要优点是为软件复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为构件的维护和演化带来了方便缺点是构件放弃了对系统计算的控制。

虚拟机风格


◆解释器:通常包括一个完成解释工作的解释引擎、一个包含将被解释的代码的存储区、一个记录解释引擎当前工作状态的数据结构,以及一个记录源代码被解释执行的进度的数据结构。具有解释器风格的软件中含有一个虚拟机,可以仿真硬件的执行过程和一些关键应用,缺点是执行效率低。
基于规则的系统:包括规则集、规则解释器、老规则/数据选择器和工作内存般用在人工智能领域和Dss中。

仓库(数据共享)风格

◆数据库系统:构件主要有两大类,类是中央共享数据源,保存当前系统的数据状态;另一类是多个独立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对数据元素进行操作。


◆黑板系统:包括知识源、黑板和控制三部分。知识源包括若干独立计算的不同单元,提供解决问题的知识。知识源响应黑板的变化,也只修改黑板;黑板是一个全局数据库,包含问题域解空间的全部状态,是知识源相互作用的唯媒介:知识源响应是通过黑板状态的变化来控制的。黑板系统通常应用在对于解决问题没有确定性算法的软件中(信号处理、问题规划和编译器优化等)。


◆超文本系统:构件以网状链接方式相互连接,用户可以在构件之间进行按照人类的联想思维方式任意跳转到相关构件。是一种非线性的网状信息组织方法它以节点为基本单位,链作为节点之间的联想式关联。通常应用在互联网领域


◆现代编译器的集成开发环境一般采用数据仓库(即以数据为中心的架构风格)架构风格进行开发,其中心数据就是程序的语法树。

  • 16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