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学习_3D打印

pid算法

PID算法,即比例-积分-微分算法(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Algorithm),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控制系统的算法。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系统误差进行比例、积分和微分的计算,得到新的控制信号,用于调整系统的状态。
PID控制器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

  1. 比例(Proportional)项:根据当前误差的幅度产生一个比例控制信号。这是最基本的控制项,能够快速反应并减轻误差。
  2. 积分(Integral)项:用于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通过积分项,系统可以积累一段时间内的误差,使得误差在稳态时接近于零。
  3. 微分(Derivative)项:根据误差的变化率给出一个修正量,这个修正量的大小与误差变化率成正比。微分控制可以使得系统更快地响应误差的变化,并避免系统的超调和震荡。
    PID算法的主要优点是原理简单、易于实现、适用面广,并且控制参数相互独立,参数的选定比较简单。此外,对于过程控制的典型对象,如“一阶滞后+纯滞后”与“二阶滞后+纯滞后”的控制对象,PID控制器是一种最优控制。
    PID代码实现
#include <stdio.h>  
  
// PID控制器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  
    double setpoint;       // 设定点  
    double kp;             // 比例系数  
    double ki;             // 积分系数  
    double kd;             // 微分系数  
    double last_error;     // 上一次的误差  
    double integral;       // 误差积分  
} PID;  
  
// 初始化PID结构体  
void PID_Init(PID *pid, double setpoint, double kp, double ki, double kd) {  
    pid->setpoint = setpoint;  
    pid->kp = kp;  
    pid->ki = ki;  
    pid->kd = kd;  
    pid->last_error = 0.0;  
    pid->integral = 0.0;  
}  
  
// 更新PID计算  
double PID_Update(PID *pid, double feedback) {  
    double error = pid->setpoint - feedback; // 计算误差  
  
    double p = pid->kp * error; // 比例项  
    pid->integral += error; // 误差积分  
    double i = pid->ki * pid->integral; // 积分项  
    double derivative = error - pid->last_error; // 误差的微分  
    double d = pid->kd * derivative; // 微分项  
  
    pid->last_error = error; // 更新上一次的误差  
  
    double output = p + i + d; // PID计算  
  
    // 可以在这里添加积分饱和或其他控制逻辑  
  
    return output;  
}  
  
int main() {  
    PID pid;  
    PID_Init(&pid, 100.0, 1.0, 0.1, 0.01); // 设定PID参数  
  
    double feedback = 0.0; // 假设的反馈值  
  
    // 模拟控制循环  
    for (int i = 0; i < 100; i++) {  
        double output = PID_Update(&pid, feedback); // 更新PID计算  
  
        // 假设根据output调整系统(例如控制电机速度)  
        // 这里只是简单打印output值  
        printf("Output: %f\n", output);  
  
        // 假设反馈值逐渐接近设定点  
        feedback += 0.5;  
  
        // 为了简化示例,这里省略了延迟或等待时间  
    }  
  
    return 0;  
}

pid算法在3D打印中的作用

PID算法在3D打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调节打印过程中的关键参数,以确保打印质量和稳定性。具体来说,PID算法在3D打印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温度控制:在3D打印过程中,打印头的温度需要始终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以使材料能够顺利熔化和流动。PID算法可以根据实际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差距,动态调整加热元件的功率,使温度保持稳定。这种精确的温度控制有助于提高打印质量,减少因温度波动导致的打印失败。
  2. 位置控制:打印平台的位置控制是3D打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精确的位置控制可以保证打印层与层之间的粘附性,并减少打印过程中的失真和偏差。PID算法可以根据实际位置和设定位置之间的偏差,动态控制打印平台的移动速度和方向,使其保持在正确的位置。这种精确的位置控制有助于提高打印精度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PID算法通过精确计算和调整控制器的参数,实现对打印过程中的温度、速度和位置等参数的准确控制,从而避免打印过程中的温度不稳定、速度不均匀以及位置漂移等问题。这种控制方法可以提高3D打印机的打印精度和稳定性,降低打印失败率,并减少因打印问题导致的材料和时间浪费。

电机

有刷电机

有刷电机是内含电刷装置的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电动机)或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发电机)的旋转电机。它是所有电机的基础,具有启动快、制动及时、可在大范围内平滑地调速、控制电路相对简单等特点。
有刷电机由定子和转子两大部分组成,定子上有磁极(绕组式或永磁式),转子有绕组,通电后,转子上也形成磁场(磁极),定子和转子的磁极之间有一个夹角,在定转子磁场(N极和S极之间)的相互吸引下,使电机旋转。改变电刷的位置,就可以改变定转子磁极夹角的方向,从而改变电机的旋转方向。
有刷电机具有以下特点:
● 启动和制动性能:有刷电机具有启动响应速度快、起动扭矩大的特点。由于电刷与换向器的接触,能够迅速改变电流方向,实现电机的快速启动。同时,通过调压调速,使电机在制动时也能保持平稳。
● 调速性能:有刷电机可以在大范围内平滑地调速,且控制精度较高。通过改变电刷的位置或电压,可以精确地调整电机的转速。
● 控制简单:有刷电机的控制电路相对简单,容易实现。它通常与调速转把和控制器配合使用,通过调节电压或电流来控制电机的转速。
● 价格优势:由于有刷电机的结构相对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因此价格相对较为亲民。
● 使用成本和维护:有刷电机的使用成本相对较低,且维修方便。电刷作为易损件,可以定期更换,保持电机的良好性能。然而,由于电刷与换向器的摩擦,有刷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磨损和热量,需要定期维护和清理。
● 应用领域广泛:有刷电机在电动车、电动工具、家用电器、医疗设备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由于其启动快、调速平稳的特点,特别适用于需要频繁启动和调速的场合。
然而,有刷电机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摩擦大、损耗大、发热大、寿命相对较短等。因此,在选择使用有刷电机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权衡。

无刷电机

无刷电机,也被称为电子式电机或电子换向电动机,是一种新型电动机,它没有碳刷和换向器。无刷电机将电气触头换向的技术改为了计算机控制,无需人工维护,减少了机械磨损,从而提高了电机的效率和寿命。
无刷电机由电动机主体和驱动器组成,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电机内部绕组的极性,使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场对外壳外的永磁体施加推力或拉力,从而驱动电机旋转。由于无刷电机的外壳是旋转的,而与绕组连接的中心轴是固定的,因此动力可以直接传递给绕组,无需电刷。
无刷电机的特点包括:
● 可替代直流电机调速、变频器+变频电机调速、异步电机+减速机调速。
● 具有传统直流电机的优点,同时又取消了碳刷、滑环结构,减少了机械磨损。
● 具有刹车、双转向功能。
● 体积小、重量轻、出力大。
● 转矩特性优异,中、低速转矩性能好,启动转矩大,启动电流小。
● 无级调速,调速范围广,过载能力强。
● 软启软停、制动特性好,可省去原有的机械制动或电磁制动装置。
无刷电机的优点还包括:无电刷、低干扰;噪音低,运转顺畅;寿命长,低维护成本;无火花。然而,无刷电机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结构复杂;运行不平稳,起、制动效果不好;技术不成熟,价格较高;响应速度慢,起动扭矩较小。

伺服电机

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其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伺服电机用作执行元件,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伺服电机分为直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两大类,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
伺服电机(Servo Motor)是一种在伺服系统中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发动机,它是一种补助马达间接变速装置。伺服电机的主要特点包括:
● 高精度:伺服电机具有很高的运动精度和控制精度,能够实现非常精确的定位和运动控制。
● 快速响应:伺服电机响应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做出相应的动作。
● 稳定性强:伺服电机在输出转矩、转速大小稳定,不易受工作环境影响。
● 多功能:伺服电机有多种工作模式可供选择,可根据用户需求调整参数,完成复杂任务。
● 易于维护:伺服电机工作中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自检功能及时定位问题,并且故障率较低,具有很好的维护性和稳定性。
伺服电机广泛应用于需要具有精确定位、高速运动、高扭力输出、高稳定性、低噪音等特点的自动化设备,如数控机床、半导体制造领域、成像设备、包装设备、机器人领域等。

  • 25
    点赞
  • 1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第1篇 系统开发基础   包括第1章三维图形世界、第2章OpenGL概述和第3章Oracle与 OCI技术及编程基础。   第1章 介绍了计算机三维图形技术的发展、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三维可视化工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   第2章 主要对OpenGL的基本概念、OpenGL编程基础和在Visual C++环境下OpenGL基本程序框架的建立进行了讲解,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旋转立方体程序示例。通过这一章,使读者对OpenGL有初步的概念和了解,对于纹理、显示列表等更深入的编程,我们将通过后续章节进行更详细的讲解和学习。   第3章 主要对Oracle数据库及其特点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说明。以Oracle 9i为例,介绍了Oracle数据库的安装步骤和Oracle支持的数据类型。在此基础上,介绍了ADO、Pro*C/C++和OCI三个主要Oracle编程接口,对它们的各自功能和特点进行了详细说明,从功能方面、性能方面、开发难度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比较。重点介绍OCI编程基础、OCI的数据结构、OCI程序的基本结构、OCI执行的步骤,最后给出了在Visual C++6.0环境下开发OCI应用程序的示例。   第2篇 大规模地形三维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包括第4章地形三维可视化系统框架与OCI类模块设计、第5章地形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地形渲染实现和第6章地形三维可视化系统项目管理与辅助功能设计。   第4章 在第2章的基础上,完成了基于OpenGL的地形三维可视化系统程序框架的建立,为后续的功能模块开发提供了基础平台;在第3章的基础上,设计了OCI公共类,将所有与OCI有关的数据库操作、数据读取等功能函数实现全部封装在该类中,并定义了公共类的全局变量myOci。   第5章 本章对地形三维可视化进行了基本概述,介绍了目前地形三维可视化的主要算法。主要介绍了海量地形与影像纹理数据的常用获取方法,给出了海量地形自分块与影像纹理分块原则和程序实现,以及地形与影像子块调度的程序实现,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地形的三维可视化;还介绍了真三维立体的实现算法和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OpenGL的真三维立体的程序实现。   第6章 主要讲解了新建项目、打开项目、背景天空的绘制、绘图模式控制的实现方法和程序设计。介绍了基于OpenGL深度缓存的二维屏幕坐标向三维空间坐标的转换算法,实现了对三维空间坐标和空间距离查询,以及查询标识设置的程序设计;最后讲解了基于键盘和鼠标联合控制的三维场景照相机程序模块的实现,实现三维场景的前、后、左、右移动和任意方向的旋转。   第3篇 线路三维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包括第7章三维交互技术与三维线路数据结构、第8章三维线路设计实现、第9章道路整体三维建模和第10章三维漫游的实现。   第7章 主要对三维交互环境进行了介绍,详细讲解了正射投影模式的实现、正射投影模式下场景控制方法和程序设计,以及透视投影模式的实现方法;还讲解了正射投影模式和透视投影模式下三维地面坐标的获取原理、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边坡数据结构、桥梁数据结构、隧道数据结构、水沟数据结构及线路数据结构,为实现三维线路设计做好了前期准备。   第8章 主要对线路方案的主要参数设计方法和程序实现、设计交点信息输入实现、线路中心线定位方法、设计方案的保存、平面方案的自动生成和程序设计、纵断面设计模块的实现、边坡模型的生成算法、线路路基三维建模方法和实现、隧道三维建模和参数控制、桥梁三维建模和参数控制的程序设计进行了详细讲解。   第9章 主要讲解了道路整体三维模型实现,对其中的线路封闭区域确定与分割算法、地形块综合数据点计算、分块TIN模型的构网实现、封闭区域内数据点的剔除、整体构网的程序实现都进行了详细说明;在纹理管理部分,详细讲解了边坡纹理、路肩纹理、桥梁护坡面纹理、隧道内墙纹理、隧道洞门纹理的程序设计和实现。   第10章 从多个方面对三维漫游的基本概念、程序实现、参数调整和控制进行了讲解,帮助读者学会在三维可视化系统中三维漫游模块的程序设计方法;对飞行路径的基本概念、设置方法、插值算法、保存和打开的程序设计,沿飞行路径实现三维漫游的程序设计,沿线路方案漫游的固定高度和相对高度两种模式的程序设计,三维漫游控制和调整的程序设计,以及三维漫游的相关计算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每一部分都给出了完整的程序代码。   第4篇 线路三维可视化系统辅助功能实现   包括第11章显示模式控制及实现、第12章3D模型载入与应用、第13章系统输出接口与动画录制实现和第14章系统简介与运行实例。   第11章 本章主要对双目立体方式、正射投影方式和透视投影方式的显示模型模式控制和实现、时钟指北针的程序设计和实现、缩略图的实现方法和程序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说明。   第12章 本章主要对目前常用的3DS、AES、OBJ、MD2、MD3、MS3D3D模型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给出了每种3D模型的示例,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在OpenGL中应用3DS模型的两种主要方法:通过第三方软件对3DS模型进行转换和直接通过程序读取3DS模型;以桥墩3DS模型为例,给出了3DS模型在线路三维场景中的应用方法和程序设计实现。   第13章 介绍了DXF文件格式,详细讲解了DXF输出模块的程序设计,实现了线路三维模型输出到DXF文件,可以在AutoCAD中打开线路三维模型进行观察;设计了动画录制类,实现将OpenGL动画录制到AVI文件中;设计了屏幕图形打印类,实现了对OpenGL屏幕图形的打印,在此基础上,设计录制屏幕图像模块,实现了将OpenGL动画录制为一系列图像并保存到硬盘中。   第14章 主要对所建立的三维可视化设计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功能进行了介绍,对线路可视化设计系统加以总结,并对相应的功能模块进行集中说明,使读者能够对整个三维可视化设计有更加清晰的思路和概念,最后给出系统运行实例。   附录   包括附录A:相关数学程序模块;附录B:OpenGL核心函数库和应用函数库;附录C:OpenGL常用编程技巧;附录D:OpenGL资源网站。
【资源说明】 基于深度学习人脸静默活体人脸识别检测算法python源码+模型+操作说明.zip 人脸活体验证是人脸识别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主要用以区分真实人脸与假脸图像,能够识别利用纸张打印、屏幕翻拍、3D模型等方式的欺骗行为。我们在算法设计阶段,尝试了不同的方法,包括:SVM、LBP、深度学习等。针对单一场景或者摄像头,能够得到不错的效果,但是没有得到一个能够适配多种摄像头的活体算法,这里我们将其中一个较好模型开放出来,但是在逆光等情况下效果依然不是很好,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这个模型大约采用了36w张图像,其中假脸18w张,真脸18w万张,包括纸张、屏幕,也采用了大部分公开的假脸数据集。 ### 依赖 + 基于mobilenet-0.5 + OpenCV 3.4.3+ + MTCNN人脸检测 + Keras,TF + Python3 ### 运行 + python src/demo.py 【备注】 1、该资源内项目代码都经过测试运行成功,功能ok的情况下才上传的,请放心下载使用! 2、本项目适合计算机相关专业(如计科、人工智能、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等)的在校学生、老师或者企业员工下载使用,也适合小白学习进阶,当然也可作为毕设项目、课程设计、作业、项目初期立项演示等。 3、如果基础还行,也可在此代码基础上进行修改,以实现其他功能,也可直接用于毕设、课设、作业等。 欢迎下载,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