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陈抟就用一个疑问将读者引入其中“《易》经是从伏羲开始创作的,但是却叫《周易》,这是为什么呢?”。然后陈抟自答道:“《易》经过了四个圣人的研究和补充,到周文王时内容才比较完善,所以叫做《周易》”。
《易》主要讲述的是阴阳的变化之理,就从“日”字和“月”字组成就能领会到这层意思了,因为“易”这个字是,上为“日”、下为“月”组成。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易”并不是由“日”和“月”组成得。
《易》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是阴阳的对立、第二个就是阴阳的变换。那么卦就好比悬挂着的物品表象,达到告示别人具体意思的目的。
卦一共有六画,效法天气地间的六种气象,即风、寒、暑、湿、燥、火。
卦的第一画是从下面开始得,就像阴阳之气,都是从下面往上升。
那么爻是由多个画相互联系后产生,代表事务的动态变化过程。
然后此处引述出一个卦的彖(tuan 四声)辞,是用来对卦做一个总结。
周文王的对《易》的备注说明,又成为象辞。象辞又分大象和小象,分别用于多卦象和爻象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