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黑白墨水屏的核心原理与特性
1.基础结构
- 微胶囊技术:屏幕上分布数百万个微胶囊(直径约40-100微米),每个胶囊内填充带正/负电荷的黑、白粒子(如黑色碳粒子与白色二氧化钛粒子)和透明介电流体。
- 电场驱动:通过TFT基板上的电极施加电压,控制粒子在微胶囊内的移动。例如,底部电极带负电时,带正电的黑色粒子被吸引至胶囊顶部,形成黑色像素;反之则显示白色。
- 双稳态特性:粒子静止时无需持续供电,仅在刷新时消耗能量,因此功耗极低(适合长期静态显示场景)。
2.技术优势与局限
- 优点:
- 护眼:反射环境光,无背光蓝光伤害。
- 超低功耗:仅刷新时耗电,适合电子价签、电子书等场景。
- 强光可视:类似纸张的漫反射特性,阳光下清晰可见。
- 缺点:
- 刷新率低:传统墨水屏全刷需1-2秒,快速翻页易出现残影。
- 仅支持灰阶:原生黑白屏无法显示彩色(需依赖滤光片或进阶技术)。
二、彩色墨水屏的进阶技术对比
目前的彩屏实现方案:
类型 | 原理 | 优点 | 缺点 |
彩色滤光片 | 在黑白墨水屏上叠加RGB滤光片,通过混色实现彩色 | 价格低,工艺成熟 | 类似于通过了美颜相机调整,画面易有杂色,色彩溢出 |
ACeP技术 | 每个像素包含四种颜色的带电粒子(如红、黄、青、白),通过TFT背板精确控制电场,使不同颜色粒子分层显示。(不需滤光片) | 解决了滤光片导致的光衰减问题,色彩显示更明亮,且粒子运动的精准控制提升了色彩表现的细腻度。 | 刷新速度慢,成本高 |
Gallery技术 | 基于ACeP,控制电泳液体中粒子来成色,优化显示驱动,提升彩色墨水屏的刷新率与色彩饱和度,实现了更接近传统显示屏的彩色显示效果。 | 颜色更接近传统显示屏,更亮更强烈的色彩体验。 | 刷新速度慢,不适合看视频,价格昂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