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传承!敦煌遗址在云宇宙重建,背后还隐藏了哪些故事

敦煌莫高窟,一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汇集着人类艺术与文明的基因——

然而它深藏大漠之中,人们不远万里前来却只能匆匆照面,而它最终亦或隐入沙海

因此,神秘的莫高窟一直是国内综艺的常客,邀请明星在任务中不断解锁敦煌谜题,展示敦煌千年文化积淀下的历史荣光。


但与之相关的纪录片,却很少进入人们的视线。


就在9月7日,一部热度不高但却制作精美的纪录片已经悄悄上架了。

没有热搜和过多的宣传,《敦煌师父》将镜头对准了坚守大漠深处的敦煌守护人,以敦煌研究院“师徒”之间的传承为切入点,运用计算机与数字图像技术,让千年莫高窟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将“数字敦煌”的故事娓娓道来

揭秘“数字敦煌”

就在21日播出的《敦煌师父》系列纪录片第三集《永续千年艺术的守护人》里。

聚焦了吴健、俞天秀师徒团队如何用摄影采集、3D建模、构建智能知识库等形式记录下敦煌莫高窟的全貌,用现代数字技术向更多人讲述敦煌文化的魅力,帮助更多人了解莫高窟这座佛教艺术宝库。

《敦煌师父》剧照-吴健和徒弟俞天秀

“技术是手段,敦煌莫高窟,它是一座艺术的殿堂。”这是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首位所长吴健心中所想,也是他一生所向。

在茫茫戈壁奋斗了四十余年的吴健致力于用技术守护艺术,用现代科技让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灵魂永放光彩。

已跟随师父吴建17年,理工科出身的俞天秀热衷于数字科技,在师父开创的事业基础上,想再推进一步。

把莫高窟各种知识汇集在一起、关联起来,构建一个“莫高窟智能知识库”

将莫高窟内所有的壁画、塑像、建筑、文物遗产的文物信息等,全部数字化采集,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成一个庞大的数字世界

俞天秀协同云端地球所属公司团队等人一起开发AI检索技术,对壁画中的不同元素,进行计算机AI运算、学习、识别、分类,直到完成信息智能检索,将庞大的数据共同汇聚成“莫高窟智能知识库”。

大遗址三维重建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的工作日常,除了以石窟寺为主体的壁画、塑像文物的采集,也包括大型土遗址的数字化采集与研究

此次锁阳城遗址的三维数字化采集,是与武汉大学的专家团队及云端地球所属公司团队共同研发,解决以往建筑与遗址的数字采集效率慢等技术难题

遗址范围内,每一寸土地都是文物,一旦发生坠机,会给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损坏,敦煌惯常的风沙,让无人机不得不提前降落。

随后,拍摄团队将采集到的图像上传至云端地球实景三维云平台,重建生成了一个初模

无人机飞行5分钟,地面补拍5分钟,大概是1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出了这个模型,大概300多张照片。

俞天秀感慨道:以后,所有户外的遗址可以很高效的就能获取三维数据......快速采集能达到这种效果,如果说精度可以再高一点,将来可以用在丝绸之路沿线的所有遗址

张帆教授表示:现如今,随着“十四五”规划布局开来,自然资源部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间建设,整个国土空间的规划,都在往三维、数字化的方向去做,所以文物的数字化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云端地球也将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敦煌文化,穿越风沙与时光,让丰富的敦煌遗址和文物“活”起来、“动”起来,将敦煌文化的魅力与浪漫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让静止的文化遗产讲述出更加生动的故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