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石老人坍塌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开来
成为青岛人朋友圈、抖音、微博热点话题
诸多市民网友们纷纷表示惋惜
“石老人”是坐落在青岛市石老人村海域的一座17米高的石柱,因形态酷似一名老人坐在海中,故而得名。
当地人也赋予了它一个凄美的传说。
传说中,一位老父亲在海边执着地守望被龙太子夺走的女儿,天长地久,幻化而成这根石柱。
其实,“石老人”海蚀柱是一种海岸侵蚀地貌,历经千万年的风雨“雕琢”而形成。现如今,它也因常年风化、海水侵蚀的作用发生自然坍塌。
幸运的是,在2021年开展了实景三维青岛建设,利用倾斜航空摄影、激光三维扫描等“黑科技”,将全市域按照15厘米的精细度“搬进”电脑,主城区的精度更高,达到3厘米,形成一比一的数字化城市景观。
而“石老人”也被采集了下来,在电脑里呈现了完整的实景三维模型。
而且具有可量测、精度高等特点,可为“石老人”修复提供直观可靠的依据。
尽管如此,仍然有部分网友觉得既然是自然坍塌,就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不要人工去干涉。
但是在小编看来,“石老人”作为一座城市的地标,多年来在人们心中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一段共同的情感记忆,不管是否修复,实景三维模型都将为我们留下“石老人”真实、永久的回忆。
这也是国家大力发展实景三维建设的初衷,青岛作为我国著名的滨海之城,除了有绵延百里的湾区海滩,还有风格迥异的万国建筑。
山、海、城相融的特殊地理特征,为实景三维青岛赋予了别具一格的地域特色,通过技术手段让青岛的特色建筑得以保存。
可有小伙伴问了,实景三维离我们还很遥远,我们普通人有没有机会让身边的建筑景观数字化存储下来,答案是可以的。
此前,云端地球的一名用户齐先生,通过无人机摄影测量的方式,将青岛现有的近代老建筑都三维重建了下来。
(现青岛台西镇炮台遗址实地情况)
(云端地球-青岛台西镇炮台遗址三维重建)
仅仅通过拍照采集,然后上传至云端地球云建模平台,等待片刻,一个栩栩如生的模型就出现在了眼前。
区别于“石老人”的自然景观,这些老建筑在经过修缮后仍然具有实用的功能,我们在三维重建以后,除了为其提供数字化存储,还能在日后修缮过程中提供数字化依据作为参考。
齐先生表示:“一组照片就可创作出三维模型,任何物品都可以展开数字存储。这不是比看图片和视频更有意思吗?操作也挺便捷,降低了使用门槛,我相信数字化文物保护的这一方向必然蕴含无穷的潜力!”
这也是云端地球的初衷,让即将消逝的建筑、文物、景观等能够跨越时空的距离,展示给我们的后人看到,正是云端地球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为此,我们呼吁更多的人都能加入到实景三维的建设中来,让“石老人”亦或是其他的古建筑文物,都能在三维的数字世界中得以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