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的管理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数据中心已成为支撑企业业务运营的关键基础设施。为了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安全和高效运行,运维管理软件的开发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论述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的管理,从安全、进度、质量、组织、变更、需求、资金和资源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首要任务。随着网络安全威胁的不断增加,数据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2022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500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增长到2,480亿美元。这表明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安全管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因此,项目团队需要制定全面的安全策略,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人员安全等方面。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标准和要求;对开发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确保项目符合安全标准。此外,应对物理访问、远程登录、数据传输等关键操作进行严格的监控和控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 信息安全管理
  1. 原则
  1. 不得刺探甲方的商业秘密。
  2. 不得以泄露、告知、公布、发布、出版、传授、转让或其他方式使不承担保密义务的任何第三人知悉所接触到的甲方商业秘密,或虽属于他人但甲方承诺有保密义务的商业秘密。
  3. 不得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甲方的商业秘密。
  4. 不得允许或协助不承担保密义务的任何第三人使用甲方的商业秘密。
  5. 自甲、乙双方签订本协议开始直至甲方宣布解密或者秘密信息实际上已属公开信息为止。双方确认,自双方解除业务合作关系之日起,乙方的保密义务为十年。
  1. 网络安全管理
  1. 系统平台在与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服务器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时,不采集与系统呈现的指标无关的数据。
  2. 网络设备登录提示标识应适当屏蔽内部网络信息内容,并应有相关合法性警告信息。
  3. 严格控制对网络设备的管理授权。按照最小权限原则对用户进行授权。
  4. 各系统网络设备的密码应严格按照《账号、口令及权限管理办法》执行。
  5. 严禁管理员透漏设备口令、SNMP字符串、设备配置文件等信息给未授权人员。
  6. 关于拓扑结构、所用设备、链路使用情况等关于网络情况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对外传递。
  7. 未经批准,测试网络与公司内部网络不能直接连接。
  8. 未经批准,严禁私自接入服务器等设备。
  9. 所有的远程访问必须具备身份鉴别和访问授权控制,至少应采用用户名/口令方式,通过Internet的远程接入访问必须通过VPN的连接,并启用VPN的加密与验证功能。
  1. 账号、口令及权限管理
  1. 帐号管理
        1. 按甲方要求对系统帐号使用情况进行统一管理,并对每个帐号的使用者信息、帐号权限、使用期限进行记录。
        2. 不使用系统默认账号,系统管理员为每一个系统用户设置一个帐号, 避免系统内部存在共享帐号。
        3. 各系统管理员应当对系统中存在的账号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系统中不存在无用或匿名账号。
        4. 项目经理定期检查各系统帐号管理情况,内容应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 员工离职或帐号已经过期,相应的帐号在系统中仍然存在上;
  • 用户是否被授予了与其工作职责不相符的系统访问权限;
  • 帐号使用情况是否和系统管理员备案的用户账号权限情况一致;
  • 是否存在非法账号或者长期未使用账号;
  • 是否存在弱口令账号。
  1. 口令管理
        1. 系统密码、口令的设置符合甲方要求的前提下,做到:
  • 长度大于8位;
  • 大小写字母、数字,以及特殊字符混合使用,例如:TmB1w2R!;
  • 不是任何语言的单词;
  • 不能使用缺省设置的密码。
        1. 按要求定期进行密码更换,包括:UNIX/Linux系统root用户的密码、网络设备的enable密码、Windows系统Administrator用户的密码,以及应用系统的管理用户密码。
        2. 密码不以明文的方式通过电子邮件或者其它网络传输方式进行传输。
        3. 公司员工不将密码告诉其他人员,如果系统的密码泄漏了,必须立即更改。
        4. 密码要以加密形式保存,加密算法强度要高,加密算法要不可逆。
        5. 密码在输入系统时,不能在显示屏上明文显示出来。
        6. 系统应该强制指定密码的策略,包括密码的最短有效期、最长有效期、最短长度、复杂性等。
  1. 权限管理
  1. 各系统应根据“最小授权”的原则设定账户访问权限,控制用户仅能够访问到工作需要的信息。
  2. 从账号管理的角度,应进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权限的设定,即对系统的访问控制权限是以角色或组为单位进行授予。
  3. 细分角色根据系统的特性和功能长期存在,基本不随人员和管理岗位的变更而变更。
  4. 一个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配多个角色。
  5. 各系统应该设置审计用户的权限,审计用户应当具备比较完整的读权限,审计用户应当能够读取系统关键文件,检查系统设置、系统日志等信息。
  1. 病毒防护
  1. 所有业务系统服务器、生产终端和办公电脑都按照要求安装相应的病毒防护软件或采用相应的病毒防护手段。
  2. 定期(每周或没月)对全部硬盘进行病毒扫描。
  3. 如果发现个人办公终端感染病毒,应首先拔掉网线,降低可能对公司网络造成的影响,然后进行杀毒处理。
  1. 漏洞检测
        1. 定期对服务器等设备进行安全漏洞检测;
        2. 服务器如果发现漏洞要及时修补漏洞或进行系统升级;
        3. 作业人员根据需要采取措施,如:监视、记录、检测、制止、查处、防范等;
        4. 对发现或发生的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人或事予以制止或向相关部门反映、举报,协助有关部门或管理人员对上述人或事进行调查、取证、处理,应该向调查人员如实提供所需证据。 
  • 对信息安全的保证措施

公司信息安全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如下图所示:

公司的信息安全建设由针对性安全问题和支撑性安全技术两条主线展开,这两条主线在安全建设的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又相互衔接和融和,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建设方案,并投入实施。

以安全保障总体策略为核心,分三个方面进行整体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的制定,包括安全技术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和运营保障体系。在现实的运营过程中,安全保障不能够纯粹依靠安全技术来解决,更需要适当的安全管理,相互结合来提高整体安全性效果。

在信息安全体系体系框架的指导下,依据相应的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规划和制定详细的信息安全体系系统实施方案和运营维护计划。

  1.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内容

信息安全建设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1. 建立管理组织机构

建立信息安全监管机构,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人员岗位配置和职能权限,全面负责信息安全建设工作和维护信息安全系统的运营。

  1. 物理安全建设

按照国家对于服务器、网络设备的相关建设标准,制定统一的设备标准和管理规范,对于软件开发建设中的环境参数、保障机制,以及运行过程中的人员访问控制、监控措施等进行统一约定,颁布统一的管理制度,对设备安全管理、介质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等作出详细的规定。

  1. 系统安全建设

系统安全的工作内容包括制定统一的系统安全管理规范,包括主机入侵检测、系统安全漏洞分析和加固,提升服务器主机系统的安全级别。

制定统一的网络病毒查杀系统的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有效抑制计算机病毒在内部网络和信息系统中的传播和蔓延。

  1. 应用安全建设

应用安全机制在应用层为业务系统提供直接的安全保护,能够满足身份认证、用户授权与访问控制、数据安全传输等安全需求。

制定统一的身份认证、授权与访问控制、应用层通信加密等应用层安全系统的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改善业务应用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1. 系统和数据备份管理

系统和数据备份是重要的安全保障机制,为了保障业务数据的安全性,降低突发意外事件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制定统一的系统和数据备份标准与规范,采取先进的数据备份技术,保证业务数据和系统软件的安全性。

  1. 应急响应管理

制定统一的应急响应计划标准,建立应急响应计划,包括安全事件的检测、报告、分析、追查、和系统恢复等内容。在发生安全事件后,尽快作出适当的响应,将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保障金融业务正常运转。

  1. 灾难恢复管理

灾难是指对网络和信息系统造成任何破坏作用的意外事件,要制定详细的灾难恢复计划,考虑到数据大集中的安全需求,采用异地容灾备份等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业务的持续性,在灾难发生后,尽快完成恢复。

  1. 人员管理和教育培训

制定统一的人员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规范,定期对信息系统的用户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对普通用户进行基本的安全教育,对安全技术岗位的用户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培养高素质的安全技术和管理队伍。

  1. 信息安全建设原则

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坚持以下的原则,保证建设和运营的效果。

  1. 统一规划

要对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制定信息安全体系框架,明确保障体系中所包含的内容。同时,还要制定统一的信息安全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使得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能够遵循一致的标准,管理能够遵循一致的规范。

  1. 分步有序实施

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内容庞杂,必须坚持分步骤的有序实施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

  1. 技术管理并重

仅有全面的安全技术和机制是远远不够的,安全管理也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必须遵循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并重的原则。制定统一的安全建设管理规范,指导的安全管理工作。

  1. 突出安全保障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要突出安全保障的重要性,通过数据备份、冗余设计、应急响应、安全审计、灾难恢复等安全保障机制,保障业务的持续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1. 信息安全建设基本方针

公司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基本安全方针是“统一规划建设、全面综合防御、技术管理并重、保障运营安全”。

统一规划建设,突出了进行统筹规划的重要性,提供了的安全建设所需的统一技术标准、管理规范,以及实施步骤的安排,也保证了人员和资金的投入。

全面综合防御,是指在技术层面上,综合使用了多种安全机制,将不同安全机制的保护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完整的立体防护体系。

技术管理并重,突出了安全管理在信息安全体系中的重要性,仅仅凭借安全技术体系,无法解决所有的安全问题,安全管理体系与技术防护体系相互配合,增强技术防护体系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弥补当前技术无法完全解决的安全缺陷,实现了最佳的保护效果。

保障运营安全,突出了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利用多种安全保障机制,保障了网络和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也保障了金融业务的持续性和业务数据的安全性。

  1. 信息安全建设目标

根据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基本方针,信息安全的建设目标,可以用“一个目标、两种手段、三个体系”进行概括。

  1. 一个目标

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基于安全基础措施、以安全策略为指导,提供全面的安全服务内容,覆盖从物理、网络、系统、直至数据和应用平台的各个层面,以及保护、检测、响应、恢复等各个环节,构建全面、完整、高效的信息安全体系,从而提高信息安全系统的整体安全等级,为业务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安全体系保障。

  1. 两种手段

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应该包括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两种手段,其中安全技术手段是安全保障的基础,安全管理手段是安全技术手段真正发挥效益的关键,管理措施的正确实施同时需要有技术手段来监管和验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 三个体系

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最终形成3个主要体系,具体包括安全技术体系、安全管理体系以及运行保障体系。

  1. 信息安全体系建立的原则

信息安全体系的设计与建设过程,遵循了以下基本指导原则。

  1. 标准性原则

尽可能遵循现有的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内标准、行业标准,包括在技术框架中与具体的信息安全技术相关的标准,以及在管理框架中与安全管理相关的标准。标准性原则从根本上保证了公司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具有良好的全面性、标准性、和开放性。

  1. 整体性原则

从宏观的、整体的角度出发,系统地建设信息安全体系,不仅仅局限于安全技术层面,或者技术层面中孤立的安全技术,而是全面构架信息安全技术体系,覆盖从物理安全、通信和网络安全、主机系统安全、到数据和应用系统安全各个层面。同时,建立全面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运行保障体系,使得安全技术体系发挥最佳的保障效果。

  1. 实用性原则

建立信息安全体系,必须针对网络和信息系统的特点,在现状分析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其它的信息安全保障方案。同时,信息安全体系中的所有内容,都被用来指导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维护等实际工作,因此必须坚持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原则,避免空洞和歧义现象。

实用性还体现在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内容庞杂,必须坚持分步骤的有序实施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建设。

  1. 先进性原则

信息安全体系中所涉及的安全技术和机制,应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既能够满足当前系统的安全要求,又能够满足未来3到5年时间内,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的需要,为网络和信息系统提供有效的安全服务保障。

  1. 信息安全策略

信息安全策略是信息安全建设的核心,它描述了在信息安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哪些重要的信息资产进行保护,以及如何进行保护。按照要保障的资产对象的不同,总体策略划分为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病毒防治、身份认证、应用授权和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应急响应、教育培训。总体策略的设计坚持了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原则,以确保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为主,采用多重保护、最小授权、和严格管理等措施,从宏观整体的角度进行阐述,是信息安全建设总的指导原则。

  1. 系统安全策略
  • 对关键服务器主机设备提供冗余设计,防止单点故障造成服务中断;
  • 建立主机弱点分析机制,发现和弥补系统软件中存在的不当配置和安全漏洞,及时进行自我完善;
  • 建立主机系统软件版本维护机制,及时升级系统版本和补丁程序版本,保持系统软件的最新状态;
  • 建立主机系统软件备份和恢复机制,在灾难事件发生之后,能够快速实现系统恢复。
  • 建立主机入侵检测机制,发现主机系统中的异常操作行为,以及对主机发起的攻击行为,并及时向管理员报警;
  • 建立主机系统管理规范,包括系统软件版本管理、主机弱点分析、主机审计日志检查和分析、以及系统软件的备份和恢复等内容;
  • 建立桌面系统使用管理规范,约束和指导用户使用桌面系统,并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配置和管理;
  • 定期对各项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实施状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进行改进。
  1. 病毒管理策略
  • 建立全面网络病毒查杀机制,实现全网范围内的病毒防治,抑止病毒的传播;
  • 所有内部网络上的计算机在联入内部网络之前,都应当安装和配置杀毒软件,并且通过管理中心进行更新,任何用户不能禁用病毒扫描和查杀功能;
  • 所有内部网络上的计算机系统都应当定期进行完整的系统扫描;
  • 从外部介质安装数据和程序之前,或安装下载的数据和程序之前,必须对其进行病毒扫描,以防止存在病毒感染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 第三方数据和程序在安装到内部网络的系统之前,必须在隔离受控的模拟系统上进行病毒扫描测试;
  • 任何内部用户不能故意制造、执行、传播、或引入任何可以自我复制、破坏或者影响计算机内存、存储介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的计算机代码;
  • 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网络病毒防治系统的管理维护;
  • 建立网络病毒防治系统的管理规范,有效发挥病毒防治系统的安全效能;
  • 建立桌面系统病毒防治管理规范,约束和指导用户在桌面系统上的操作行为,以及对杀毒软件的配置和管理,达到保护桌面系统、抑止病毒传播的目的;
  • 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对与病毒查杀有关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实施状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进行改进。
  1. 身份认证策略
  • 在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用户身份管理基础设施,向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的用户身份认证服务;
  • 选择安全性高,投入收益比率较好,易管理维护的身份认证技术,建立身份管理基础设施;
  • 每个内部员工具有范围内唯一的身份标识,用户在访问应用系统之前,必须提交身份标识,并对其进行认证;员工离职时,要撤销其在信息系统内部的合法身份;
  • 对现有的应用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使用身份管理基础设施的安全服务;
  • 建立专门的部门和岗位,负责用户身份的管理,以及身份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
  • 应在范围内建立用户标识管理规范,对用户标识格式,产生和撤销流程进行统一规定。
  1. 用户授权与访问控制策略
  • 依托身份认证基础设施,将集中管理与分布式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分级的用户授权与访问控制管理机制;
  • 每个内部员工在信息系统内部的操作行为必须被限定在合法授权的范围之内;员工离职时,要撤销其在信息系统内部的所有访问权限;
  • 对现有的应用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使用授权与访问控制系统提供的安全服务;
  • 建立专门岗位,负责用户权限管理,以及授权和访问控制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
  • 在范围内,建立包括用户权限的授予和撤销在内的一整套管理流程和制度。
  1. 加密策略 
  • 加密技术的采用和加密机制的建立,应该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和规定。
  • 建立内部信息系统的密级分级标准,判定信息系统在消息传输和数据存储过程中,是否需要采用加密机制。
  • 建立密钥管理体制,保证密钥在产生、使用、存储、传输等环节中的安全性。
  • 加密机制应当使用国际标准的密码算法,或者国内通过密码管理委员会审批的专用算法,其中对称密码算法的密钥长度不得低于128比特,公钥密码算法的密钥长度不得低于1024比特。
  • 在物理上保证所有的硬件加密设备和软件加密程序,以及存储涉密数据的介质载体的安全。
  • 指定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本策略的维护,监督本策略的实施。
  • 任何内部信息系统,都需要向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管理机构审批,获得授权后,才能够使用加密机制。禁止任何内部信息系统和人员,在未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任何加密机制。
  • 每年对加密算法的选择范围和密钥长度的最低要求进行一次复审和评估,使得本策略与加密技术的发展相适应。
  1. 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 
  • 在业务系统主要应用服务器中采用硬件冗余技术,避免硬件的单点故障导致服务中断;
  • 综合考虑性能和管理等因素,采用先进的系统和数据备份技术,在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系统和数据备份机制,防止数据出现逻辑损坏;
  • 对业务系统采取适当的异地备份机制,使得数据备份计划具备一定的容灾能力;
  • 建立灾难恢复计划,提供灾难恢复手段,在灾难事件发生之后,快速对被破坏的信息系统进行恢复;
  • 建立专门岗位,负责用户权限管理,以及授权和访问控制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
  • 建立日常数据备份管理制度,对备份周期和介质保管进行统一规定;
  • 建立灾难恢复计划,对人员进行灾难恢复培训,定期进行灾难恢复的模拟演练。
  1. 应急响应策略 
  • 建立应急响应中心,配置专门岗位,负责制定范围内的信息安全策略、完成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安全事件的紧急响应、及时发布安全漏洞和补丁修补程序等安全告、进行安全系统审计数据分析、以及提供安全教育和培训;
  • 制定详细的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计划,包括安全事件的检测、报告、分析、追查、和系统恢复等内容;
  1. 安全教育策略 
  • 建立专门的机构和岗位,负责安全教育与培训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 制定详细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对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相关人员进行安全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对普通用户进行安全基础知识、安全策略和管理制度培训,提高人员的整体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水平;
  • 定期对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成果进行抽查和考核,检验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的效果。
  1. 信息安全体系框架

进行信息安全建设的目标是建立起一个全面、有效的信息安全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包括了安全技术、安全管理、人员组织、教育培训、资金投入等关键因素,信息安全建设的内容多,规模大,必须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明确信息安全建设的工作内容、技术标准、组织机构、管理规范、人员岗位配备、实施步骤、资金投入,才能够保证信息安全建设有序可控地进行,才能够使得信息安全体系发挥最优的保障效果。

  1. 安全目标模型

根据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目标和总体安全策略,建立了与之对应的目标模型,称为WP2DRR安全模型,该模型是基于时间的,由预警(Warning)、策略(Policy)、保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六个要素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动态的信息安全体系。预警、保护、检测、响应、恢复等环节都由技术内容和管理内容所构成。

  • Policy(安全策略):根据风险分析和评估产生的安全策略描述了系统中哪些资源要得到保护,以及如何实现对它们的保护等。在WP2DRR安全模型中,策略处于核心地位,所有的防护、检测、响应、恢复都依据安全策略展开实施,安全策略为安全管理提供管理方向和支持手段;
  • Warining(预警):根据以前所掌握的系统的弱点和当前了解的犯罪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受到的攻击和及危害。包括风险分析、病毒预报、黑客入侵趋势预报和情况通报、系统弱点报告和补丁到位;
  • Protection(防护):通过修复系统漏洞、正确设计开发和安装安全系统来预防安全事件的发生;通过定期检查来发现可能存在的系统弱点;通过教育等手段,使用户和操作员正确使用系统,防止意外威胁;通过访问控制、监控等手段来防止恶意威胁;
  • Detection(检测):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检测是动态响应和加强防护的依据,它也是强制落实安全策略的有力工具,通过检测和监控网络和信息系统,发现新的威胁和弱点,通过循环反馈来及时做出有效的响应;
  • Response(响应):响应是对安全事件做出反应,包括对检测到的系统异常或者攻击行为做出响应动作,以及处理突发的安全事件。恰当的响应动作和响应流程可以降低安全事件的不良影响,加强对重要资源的保护;
  • Recovery(恢复):灾难恢复能力直接决定了业务应用的持续可用性,任何意外的突发事件都可能造成服务中断和数据受损,优秀的灾难恢复计划能够针对灾难事件做到未雨绸缪,即使系统和数据遭受破坏,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恢复操作。

安全目标模型是信息安全体系框架的基础,的信息安全体系框架紧密围绕这个安全模型的6个要素环节进行设计,每个要素环节的功能都在安全技术体系、安全组织和管理体系以及运行保障体系中体现出来。

  1. 信息安全体系框架组成

通过对网络和应用现状、安全现状、面临的安全风险的分析,根据安全保障目标模型,制定了信息安全体系框架,制定该框架的目的在于从宏观上指导和管理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和运营。

该框架由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弥补、相互推动、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信息安全保障要素组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有机的信息安全体系的作用力远远大于各个信息安全保障要素的保障能力之和。在此框架中,以安全策略为指导,融会了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运行保障三个层次的安全体系,达到系统可用性、可控性、抗攻击性、完整性、保密性的安全目标。

  1. 信息安全体系框架组成

安全策略与安全技术体系、安全组织和管理体系以及运行保障体系这三大体系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三大体系是在安全策略的指导下构建的,主要是要将安全策略中制定的各个要素转化成为可行的技术实现方法和管理、运行保障手段,全面实现安全策略中所制定的目标;另一方面,安全策略本身也有包括草案设计、评审、实施、培训、部署、监控、强化、重新评估、修订等步骤在内的生命周期,需要采用一些技术方法和管理手段进行管理,保证安全策略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1. 安全技术体系

安全技术体系是整个信息安全体系框架的基础,包括了安全基础设施平台、安全应用系统平台和安全综合管理平台这三个部分,以统一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平台为支撑,以统一的安全系统应用平台为辅助,在统一的综合安全管理平台管理下的技术保障体系框架。

安全基础设施平台是以安全策略为指导,从物理和通信安全防护,网络安全防护,主机系统安全防护,应用安全防护等多个层次出发,立足于现有的成熟安全技术和安全机制,建立起的一个各个部分相互协同的完整的安全技术防护体系。

安全应用系统平台处理安全基础设施与应用信息系统之间的关联和集成问题,应用信息系统通过使用安全基础设施平台所提供的各类安全服务,提升自身的安全等级,以更加安全的方式,提供金融业务服务和内部信息管理服务。

安全综合管理平台的管理范围尽可能地涵盖安全技术体系中涉及的各种安全机制与安全设备,对这些安全机制和安全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负责管理和维护安全策略,配置管理相应的安全机制,确保这些安全技术与设施能够按照设计的要求协同运作,可靠运行。它在传统的信息系统应用体系与各类安全技术、安全产品、安全防御措施等安全手段之间搭起桥梁,使得各类安全手段能与现有的信息系统应用体系紧密的结合实现无缝连接,促成信息系统安全与信息系统应用的真正的一体化,使得传统的信息系统应用体系逐步过渡向安全的信息系统应用体系。

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有助于各种安全管理技术手段的相互补充和有效发挥,也便于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来进行安全的监控和管理,从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使人为的安全管理活动参与量大幅下降。

  1. 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组织和管理体系是安全技术体系真正有效发挥保护作用的重要保障,安全管理体系的设计立足于总体安全策略,并与安全技术体系相互配合,增强技术防护体系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弥补当前技术无法完全解决的安全缺陷。

技术和管理是相互结合的,一方面,安全防护技术措施需要安全管理措施来加强,另一方面技术也是对管理措施贯彻执行的监督手段。在信息安全体系框架中,安全管理体系的设计充分参考和借鉴了国际信息安全管理标准《BS7799(ISO17799)》的建议和国家《银行及相关金融服务信息安全管理规范》的要求。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由若干信息安全管理类组成,每项信息安全管理类可分解为多个安全目标和安全控制。每个安全目标都有若干安全控制与其相对应,这些安全控制是为了达成相应安全目标的管理工作和要求。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一共包括了12项管理类:

  • 安全策略与制度,确保拥有明确的信息安全方针以及配套的策略和制度,以实现对信息安全工作的支持和承诺,保证信息安全的资金投入;
  • 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安全建设不是避免风险的过程,而是管理风险的过程。没有绝对的安全,风险总是存在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把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风险管理同时也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
  • 人员和组织安全管理,建立组织机构,明确人员岗位职责,提供安全教育和培训,对第三方人员进行管理、协调信息安全监管部门与行内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保证信息安全工作的人力资源要求,避免由于人员和组织上的错误产生的信息安全风险;
  • 环境和设备安全管理,控制由于物理环境和硬件设施的不当所产生的风险。管理内容包括物理环境安全、设备安全、介质安全等;
  • 网络和通信安全管理,控制和保护网络和通信系统,防止其受到破坏和滥用,避免和降低由于网络和通信系统的问题对金融业务系统的损害;
  • 主机和系统安全管理,控制和保护计算机主机及其系统,防止其受到破坏和滥用,避免和降低由此对金融业务系统的损害;
  • 应用和业务安全管理,对各类应用和业务系统进行安全管理,防止其收到破坏和滥用。
  • 数据安全和加密管理,采用数据加密和完整性保护机制,防止数据被窃取和篡改,保护银行业务数据的安全;
  • 项目工程安全管理,保护信息系统项目工程过程的安全,确保项目的成果是可靠的安全系统;
  • 运行和维护安全管理,保护信息系统在运行期间的安全,并确保系统维护工作的安全。
  • 业务连续性管理管理,通过设计和执行业务连续性计划,确保信息系统在任何灾难和攻击下,都能够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 合规性(符合性)管理,确保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且信息安全方针、规定和标准得到了遵循。
  1. 运行保障体系

运行与保障体系由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紧密结合的内容所组成,包括了系统可靠性设计、系统数据的备份计划、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计划、安全审计、灾难恢复计划等,运行和保障体系对于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可持续性运营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手段。

  1. 建设实施规划

建设实施规划是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技术体系、运行保障体系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的建设步骤和实施方案。在建设实施规划中突出体现了分步有序实施的原则。

任何信息安全建设都需要人员负责管理和实施,因此,首先应该建立信息安全工作监管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人员配备,职能和责任。其中信息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信息安全策略的审核与颁布、统一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的制定、指导和监督信息安全建设工作、对信息安全系统进行监控与审计管理。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应该首先从物理环境安全建设入手,确保机房建设按照的统一标准进行建设,并且按照统一的管理规范进行管理。

进行系统安全建设,在内部网络中全面部署网络病毒查杀系统,有效抑制计算机病毒在内部网络中传播,避免对系统和数据造成损害;另外,主机系统管理员还应该按照主机系统管理规范的要求,借助主机脆弱性分析和安全加固工具,定期对主机系统进行检查,更新安全漏洞补丁的级别,修正不当的系统和服务配置,查看和分析系统审计日志,控制和保证主机系统的良好安全状态。

建立身份认证系统、应用授权和访问控制系统、数据安全传输系统等,对金融业务应用系统和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各种安全服务。

按照的统一标准,建立安全审计与分析系统、系统和数据备份计划、安全事件应急响应计划、灾难恢复计划等安全保障机制,重在保护业务数据等信息资产,保证内外应用服务的持续可用性。

对所有员工进行基本安全教育,为信息安全系统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专门的安全理论和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和管理队伍。

环保保障措施

1.代码优化

减少冗余代码:在编写代码时,尽量避免编写冗余的代码和功能。冗余的代码不仅增加了程序的体积,还可能导致程序运行效率降低。例如,程序中有多个部分使用了相同的函数,可以考虑将该函数提取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以便重复使用,减少冗余代码。优化算法和数据结构:在设计和实现算法时,选择更高效的算法和数据结构,以减少计算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例如,当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排序时,选择快速排序等高效的排序算法,而不是冒泡排序等低效的算法。此外,还可以使用哈希表等数据结构来优化数据的存储和访问。

减少网络请求和传输:在开发软件时,尽量减少网络请求的数量和数据传输的大小,以降低网络资源的消耗和碳排放。例如,可以通过合并多个请求为单个请求,或者使用压缩技术来减少数据传输的大小。此外,还可以使用缓存技术来避免重复的网络请求。

优化内存管理:在开发软件时,通过合理的内存管理和内存泄漏预防,减少软件平台对内存资源的占用率。例如,可以通过及时释放不再使用的内存空间,避免内存泄漏等情况的发生。

2.软件平台资源占用率

优化软件架构:在开发软件时,通过合理的软件架构设计和模块化,减少软件平台对硬件资源的占用率。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微服务架构将应用程序划分为多个小型服务,使得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地运行和管理。可以使得应用程序更灵活、可维护性更高且对系统资源的需求更低。

选用轻量级框架和库:在开发软件时,选用轻量级、高效的框架和库来减少软件平台资源占用率。例如当需要使用Web框架时可以选择像Spring Boot这样的轻量级框架相较于传统的Spring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和时间消耗。同时还可以通过使用轻量级的数据库引擎来减少数据库资源的占用率。

限制后台服务:在软件平台中,限制后台服务的数量和使用时间以减少对系统资源的占用率。例如当需要使用定时任务时可以使用定时任务框架来实现例如Quartz或Spring Scheduled.同时可以使用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资源管理工具来管理和限制后台服务的数量和使用时间避免资源的浪费。

实施资源隔离和管理:通过虚拟化、容器化等技术实施资源隔离和管理可以限制软件平台对系统资源的占用率。例如使用Docker容器化技术可以将应用程序运行在独立的容器中从而实现对系统资源的隔离和管理同时保证了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虚拟化技术也可以实现硬件资源的共享和管理以及应用程序的隔离和管理从而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监控和管理资源使用:通过监控和管理软件平台资源使用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资源浪费和过度占用问题。例如可以使用监控工具来实时监控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资源浪费和过度占用问题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二、进度管理

随着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项目的规模和复杂度也随之不断提高。因此,在保证软件开发质量的前提下,如何保障软件项目进度成为了软件开发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以下是我司一个科学的、可行的软件项目进度保障措施方案。

软件项目进度预估

在软件项目开发初期,我们需要对项目的各项进度进行预估。通常情况下,软件项目进度预估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功能点估算:通过对软件项目需求进行分析,对软件的各个功能点进行估算,从而获得软件项目的大体规模,有利于后续的项目管理。

工作量估算:根据软件项目的功能点数量和复杂度,对软件开发人员的任务工作量进行估算,从而获得软件项目的开发周期。

人员数量估算:根据软件项目的开发周期和功能点数量,对软件开发人员的数量进行估算,从而保证软件项目的进度。

成本估算:对软件项目的开发人员数量和实际开发周期进行估算,从而获得软件项目的开发成本。

软件项目进度追踪

进度报告:定期对软件项目各项进度进行评估,及时掌握软件开发情况,有利于调整项目管理策略。根据软件项目进度情况,对项目管理人员和开发人员进行沟通,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

进度控制:及时调整软件项目的进度计划,根据项目情况,对优先级高的功能进行先行开发,保障关键功能的正常运行。对软件项目的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软件项目的完成率。

进度跟踪:对软件项目的各项任务进行详细记录,记录开发人员的工作进度和工作内容,及时掌握软件开发状态,便于随时调整软件项目进度计划。

软件项目进度风险分析

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应对软件项目进度的可能风险因素,需要进行风险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具体包括:

明确风险因素:对软件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列出相应的风险清单。

风险分级:对所有风险因素进行分级,按照概率和影响力确定每种风险的优先级,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进度管理是确保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软件开发项目按时完成的关键环节。根据一项对全球软件开发项目的调查,大约60%的项目存在进度延误的问题。因此,项目团队应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起止时间和里程碑。同时,要密切关注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对可能出现的延误进行预警,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调整。可以采用敏捷开发方法等灵活的进度管理方法,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进度计划,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三、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的核心要素。根据PMMI的一项研究,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因此,项目团队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标准和要求。采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软件产品的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此外,要注重软件产品的用户体验和性能优化,不断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强调早期发现和修复问题,降低项目的成本和风险。

四、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涉及确定项目的组织结构、明确团队和个人的职责与角色,以及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根据一项对全球软件开发团队的调查,有效的团队沟通和协作可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项目团队应明确各成员的分工,确保团队协同工作。可以采用项目管理工具等手段,提高团队协同效率。同时,应注重团队建设和管理,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通过建立规范的开发流程和管理制度,确保团队成员能够高效地完成各自的任务,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如以下是某公司针对组织管理体系与协调的方案示例:

根据本项目的重要级别,结合临时性、突发性需求的特点,充分考虑本项目组织架构和沟通对接体系,我司制定“临时性、突发性”需求组织体系,面向需求方,明确指挥部、统筹组、支撑组、执行组架构设置和职责,以确保高效运转,优质交付。

综上组织体系,我司从实际出发,制定各单位职责如下:

单位名称

职责

指挥部

  • 对本项目突发性、紧急性需求负总责;
  • 负责对一线突发性需求、紧急性需求重要事件、异常事件的决策;
  • 负责对本项目所在省市重大需求的组织实施;

统筹组

  • 根据指挥部的部署,统筹全省突发性需求、紧急性需求的响应工作;
  • 负责对各地市项目突发性需求、紧急需求异常情况的捕捉和纠正;
  • 对地市项目部、项目现场提出的需求进行满足;

支撑组

  • 协助统筹组、指挥部自上而下支撑服务执行组,以保障执行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 对执行组遇到的技术难题、资源问题、人力问题、资金问题等提供支撑服务,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执行组

  • 对接项目突发性、紧急性需求;
  • 根据甲方提出的突发性需求、紧急性需求,快速组织人力等资源,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制度等优质交付。

五、变更管理

在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软件开发项目中,变更往往是不可避免的。根据Gartner的一项研究,变更管理是软件开发项目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因此,项目团队应建立规范的变更管理流程,对变更进行评估、审批和控制。变更管理有助于降低变更对项目的影响,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在变更管理过程中,应充分评估变更的影响和风险,并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后才能实施变更。同时,应确保变更管理的过程透明和规范,以便相关利益方能够理解和接受变更。

六、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全球IT支出预计在未来几年将继续增长。因此,项目团队应制定合理的资金计划,明确项目的预算和成本。同时,要关注资金的使用情况,对成本进行监控和调整。可以采用成本估算方法等手段,合理估算项目的成本和预算。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应遵循“节约成本”的原则,注重成本控制和优化。同时,应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回报率,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达到预期水平。

项目部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将对资金到位情况、项目的运作情况、进度、成本的控制等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做出科学的计划调整决策,以保证服务的高效、安全。项目部将以目标成本为基础,进一步整合合同与进度计划,实时统计项目实际发生成本并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系统结合合同管理、审计、分级审批、统计分析等多种管理手段,进行严格的计量、支付及变更管理,控制目标成本的突破情况。从而保证项目资金的充足。

对项目管理采取的奖惩制度,所需发放的资金及时发放,充分激励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实行奖罚制度,使有关部门和人员精打细算,克服过去管物不管钱、盲目采购、积压资金现象严重等情况。财务部门对每个采购人员按照采购计划核定备用金,并加强对采购资金的跟踪管理,按月清理,以减少资金的垫支和使用。

如以下是一个全国性服务公司在资金管理方面的优质经验:

我司由公司总部、省公司、项目部财物人员搭建本项目突发性、紧急性配合财物体系,为本项目提供突发性、紧急性需求保证资金需求。

我公司要重视经济活动分析,从实际出发,建立资金利用效果分析制度。考核资金利用效果的指标主要是流动资金周转率,包括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和流动资金利润率。将这些指标与本企业历史相比、与计划相比、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看是否有明显上升或下降,是否存在异常。通过分析找出差异原因,对造成不利的因素提出解决措施。改变过去那种财务部门算死账而不参与经营管理的做法,使财务管理充分发挥其应有职能。

  1. 公司总部财物人员:负责资金的拨付、财物核算;
  2. 省公司总经理:负责资金的审批;
  3. 省公司财物人员:负责费用核算、财物分析;
  4. 项目经理:负责资金申请,使用分配,地市资金需求分析、预算、编制使用计划,使用管理、风险管理;
  5. 项目部财务人员:负责资金的核算、报销、票据整理等。

(一)、   项目造价保障措施

 在实施项目进度计划中,经营核算部给予资金保障,确保不因资金问题影响项目进度。

 项目部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将对资金到位情况、项目的运作情况、进度、成本的控制等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做出科学的计划调整决策,以保证服务的高效、安全。项目部将以目标成本为基础,进一步整合合同与进度计划,实时统计项目实际发生成本并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系统结合合同管理、审计、分级审批、统计分析等多种管理手段,进行严格的计量、支付及变更管理,控制目标成本的突破情况。从而保证项目资金的充足。

 严格工程质量目标管理,做好预控和监控,严把质量关,克服质量通病,杜绝质量事故,确保一次成优,避免返工浪费、加大项目成本。运用成熟的运营经验,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提高工效,降低物耗,向技术要效益。

 对项目管理采取的奖惩制度,所需发放的资金及时发放,充分激励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二) 何制定项目实施的资金筹措保障措施

如何制定项目实施的资金筹措保障措施,并建立以满足项目要求的流动资金,高效的利用项目部的流动资金,最大程度发挥流动资金的效益,在合同条件下完成业主交给的任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我公司在多年的实施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对重点项目和特殊重大项目,我公司更具备一定的流动资金管理和使用方式。

1. 公司储备资金管理措施。

由于物资储备资金在流动资金占相当大的比重,管好物资储备资金是管好用活流动资金的重点。项目在功能模块实现方面,要正确制定计划,搞好供需平衡,合理安排功能模块。对生产所需的各种材料物资,应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把好资金结算关,使项目发生的问题解决在承付货款之前。为达到以上要求,项目在内部管理上,把储备资金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项目部、个人,实行奖罚制度,使有关部门和人员精打细算,克服过去管物不管钱、盲目采购、积压资金现象严重等情况。财务部门对每个采购人员按照采购计划核定备用金,并加强对采购资金的跟踪管理,按月清理,以减少资金的垫支和使用。

2. 贯彻执行节约成本,降低消耗措施。

项目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生产消耗、节约各项费用。要正确编制项目实施计划,严格按计划进行。要把成本指标和各种功能、单项功能成本指标纵横分解到各部门、各阶段及个人,实行奖罚承包。

3. 执行工程计量工作制度,加快资金的回收。

加强部门、项目经理对已完工作量及变更的计量工作。做到项目只要结束,就能很快形成计量。同时,合同部门、财务部门应通力合作,尽快使申报的进度款回到我们手中。

4. 建立项目实施内部资金账户,实施二级核算制度。

项目通过内部资金账户,进行内部工程资金结算业务,防止流动的乱战、乱用占用。同时,我公司的内部资金账户,确保一个工日内办理完相关业务,严禁拖欠。内部资金账户,项目要先存后用,不准透支;项目向公司资金账户借款。公司执行内部银行结算制,促进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使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稳定提高。

5. 坚持多渠道融资,强化流动资金筹措。

随着公司规模的快速扩张,企业仅靠自身资金及工程款收入,已难以公司大规模资金需求的要求,但是对该项目,我公司完全有能力,满足项目对流动资金的要求。同时我公司将想方设法多方面、多渠道筹集流动资金资金。

6. 采取经济活动分析措施,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我公司要重视经济活动分析,从实际出发,建立资金利用效果分析制度。考核资金利用效果的指标主要是流动资金周转率,包括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和流动资金利润率。将这些指标与本企业历史相比、与计划相比、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看是否有明显上升或下降,是否存在异常。通过分析找出差异原因,对造成不利的因素提出解决措施。改变过去那种财务部门算死账而不参与经营管理的做法,使财务管理充分发挥其应有职能。

7. 执行合同管理制度,挖掘资金潜力,发挥流动资金的效益。

总之,对该项目的资金筹措及施工流动资金我们不仅能管好、用好,还会从企业内部出发,挖掘潜力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完善经济责任制,合理、有效地使用流动资金,确保双方共同项目目标的实现。。

七、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是软件开发项目的基础。根据PwC的一项研究,需求管理是软件开发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软件开发项目中,需求管理同样重要。项目团队应建立完善的需求管理体系,明确需求收集、分析和确认的流程和方法。要与客户保持密切沟通,确保双方对需求的理解一致。及时对需求变更进行响应和处理,调整项目计划和资源分配。通过有效的需求管理,可以降低项目的风险和成本,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在需求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原型法等手段,使客户更好地理解软件产品的功能和特点,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 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涉及对项目所需资源的规划和配置,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和技术资源等。根据Gartner的一项研究,资源建设是软件开发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项目团队应明确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情况。一个全国性的软件开发服务公司,在服务体系建设中,资源建设是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如何合理地规划和配置项目所需的各类资源,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在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软件开发项目中,资源建设同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下是对全国、各省及项目所在地的资源建设进行深入分析的部分内容。

以下为某全国性服务企业在资源建设方面向客户介绍的优质案例:

  • 属地资源

我司以“根据地”思维为核心指导思想,立足属地、扎根创牌、久久为功。当前,我司在本项目所在地市都设置了驻点,具有丰富的属地人员、工器具。

  1. 本项目属地资源

我司立足本项目基本需求,投入不低于招标文件要求的人员、工器具,并提供驻场服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司可按需增派;考虑到突发性、紧急性需求人员短缺的问题,我司会在属地储备20%人员、工器具;

储备人员:储备人员按照正式服务人员标准选拔,需要通过甲方面试和上岗认证考试,获得上岗认证;储备人员优先投入本项目,日常在属地或省内从事相关项目维护支撑工作;如本项目有需求,可紧急调回,当日可到位;

储备工器具:储备工器具在属地使用、保管,当本项目有需求时,立即响应。

  1. 属地其他项目资源

我司本项目所在地市都有从事运营商、政企客户、工程等业务,具备充足的属地化专业技术人员、工器具,当本项目面临人员无法满足时,我司可紧急抽调其他业务人员参与持证要求较低、技术要求低性质人员。

  • 全省资源
  1. 组建专家技术支撑团

我司将在本项目所在地省市公司组建为本项目提供服务支撑的专家团,长期驻地为省公司驻地,专家技术支撑团包含各种开发语言专家、架构师、大数据分析专家、数通网络专家、OCP(数据库认证)专家,当本项目有突发性、紧急性需求,属地资源无法满足时,我司可安排专家技术支撑团赶赴现场或远程服务。

  1. 省内项目联动

当本项目有紧急、突发需求,因需求量过大,我司当前在项目所在省份从事其他项目的专家,可进行项目联动,为本项目提供服务支撑。

  1. 本项目区域联动

正在为本项目提供服务的人员,当甲方提出需求要区域联动时,在不影响本职工作前提下,我司可完全响应。

  • 全国资源

我司业务分布全国各地,因特殊情况本省内资源无法满足需求时,我司可向邻近省份调度人员,如邻近的北京、河北、山东省,且我司在广西南宁、广东广州拥有长期稳定的自有研发团队,可为本项目提供服务支撑。

从以上案例可看出:资源建设在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软件开发项目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全国到各省再到项目所在地,资源的配置和使用都需要进行细致的规划和策略制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跨区域合作、培养和引进人才以及推动技术创新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资源建设的水平和效益,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 合同信息管理

软件开发项目合同信息管理涵盖了合同的创建、修改、审批和存档等全过程。通过有效的信息管理,确保合同条款清晰明了,各方可随时查阅合同状态及相关文件,提高项目透明度和执行效率。

以下为某公司的资料文档管理优质经验:

本项目涉及众多的资料文档,其中包括各种需求分析报告、过程文档、代码文档、问题清单等,结合项目全生命周期将项目涉及的文档按准备、启动、实施、收尾四个阶段进行管理,做到项目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

资料文档管理

纸质资料管理要求

1. 项目部设立独立的办公室(不具备条件的可以与其他办公室共用)、自行采购文件柜及档案盒,用于保存纸质类项目管理资料;

2. 按每个项目进行归档,每个项目一个档案盒;一般是一个合同计算为一个项目,合同金额较小可以按月或季度归类,比软件开发类项目,如果按月归类,那么当月所有签订的合同统一放置在一个档案盒内归档;

3. 每个项目自项目启动起建立一张实施管控记录表,用于实施过程中一切管理活动的记录,该记录表手工填写,放于档案盒首页。

4. 资料档案盒按客户类别进行分类,每个年度、每个客户的资料独立归类、存档;

5. 档案盒需要编码,便于分公司更新、补充资料及公司检查;

6. 涉及需要提交甲方或公司职能部门存档的重要资料(比如开工报告、验收证书、审计报告等),分公司只能存档复印件或打印彩色扫描件存档,原件提交甲方或公司保存。

为规范资料归档管理,我司下发《公司各类档案归档率考核制度V3.0》,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文档 ,如业绩合同、竣工资料、验收报告等,进行统一管理,并成立信息中心,对相关文档进行管理。

我司信息中心根据项目管理系统的项目进度情况,根据项目部归档的纸质版、电子版材料,结合《公司各类档案归档率考核制度V3.0》对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对审核合格的资料进行归档,并根据公司规定每月对项目资料归档情况进行公示,督促项目部按时、规范的对项目资料进行归档。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的管理和资源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安全、进度、质量、组织、变更、需求、资金和资源等八个方面的深入探讨,我们认识到每一点都对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特别是资源建设,从全国到各省再到项目所在地,资源的配置和使用都需要细致的规划和策略制定。安全管理是首要任务,随着网络安全威胁的增加,制定全面的安全策略和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变得更为关键。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则分别关注项目的完成时间和质量水平,两者相互协调,确保项目按时且优质地完成。组织管理、变更管理和需求管理则从不同角度协调团队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资金管理则关注项目的经济效益,确保项目投入与产出的平衡。

资源建设在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软件开发项目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拥有丰富的软件开发人才和技术资源,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各省和项目所在地的资源建设情况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进行细致的评估和规划。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的管理和资源建设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只有持续关注和研究这些领域,不断优化和完善管理策略,才能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 17
    点赞
  • 1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