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FPGA算法工程师】,欢迎关注。
5G商业化已接近5年,应该说在信息基础设施是取得了成功,但在运营消费上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5G的技术成就与基础设施成功
-
全球规模领先
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截至2025年初,5G基站突破425万个,实现“乡乡通5G”,用户普及率超71%,并在工业、医疗、能源等领域推广了13.8万个应用案例。全球范围内,5G用户数超过14.2亿,韩国、美国等国家的渗透率也显著提升。
-
技术先进性
5G在编码、调制、天线技术上的改进使其速率、时延等指标远超4G。例如,韩国5G终端的月均数据流量(DOU)达29GB,中国高铁通过5G和北斗技术实现了列车追踪间隔缩短至2分钟,提升运输效率30%以上。
二、商业化困境与挑战
-
运营商成本高企
5G基站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显著高于4G。中国单个5G基站的平均投资为25万元(4G为9.3万元),电费成本是4G的三倍。全球运营商面临收入增长乏力的问题,移动数据流量增长218%的情况下,收入仅增长14.6%,用户ARPU值持续下降。 -
用户感知与消费端应用不足
普通用户对5G的体验提升有限,多数场景下与4G差异不大。例如,测速软件成为“最成功应用”,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创新场景尚未普及。媒体早期的过度宣传导致期望落差,部分用户认为5G“无用”。 -
频谱拍卖与投资压力
美国C-Band频谱拍卖总金额达811亿美元,运营商需承担高昂的频谱费用。中国台湾地区的频谱竞拍也导致小型运营商被并购,市场集中度提高。
三、行业应用的潜力与长期价值
-
工业与垂直领域的突破
5G在工业互联网、远程控制、智慧城市等领域逐步落地。例如,中国建成4000余家5G工厂,产能提升19.6%,运营成本下降14.5%;高铁列控系统通过5G实现了高精度自动驾驶。 -
技术迭代与6G的衔接
5G为6G奠定了基础,其大规模网络建设和行业经验积累将加速下一代技术的研发。6G并非取代5G,而是与之协同,未来两者将在不同场景下互补。
不论5G是成功还是失败,以10年左右的发展周期来说,我们只需要专注于技术本身,在发展过程中去克服不利因素。
四、写给通信技术人员的文章
前面笔者已针对5G物理层的处理,相继发布了一些文章进行介绍。当然当就几篇文章是没法把整个物理层讲清楚,只能浅显的一笔带过。只有真正做了相关的产品,才能更深入的体会到其中的工程实现方法和难点。
【5G PHY系列】文章一共10篇,均已发布。在此,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已发布的系列文章:
-
【5G PHY系列】物理层信号与信道
-
【5G PHY系列】帧结构与波形
-
【5G PHY系列】PDSCH信道处理过程
-
【5G PHY系列】PDSCH信道算法链路
-
【5G PHY系列】同步信号块SSB
-
【5G PHY系列】SSB收发链路算法实现
-
【5G PHY系列】PDCCH处理过程与实现
-
【5G PHY系列】PRACH处理过程与实现
-
【5G PHY系列】PUCCH处理过程与实现
-
【5G PHY系列】PUSCH处理过程与实现
通过这10篇文章,我们对5G物理层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上行和下行的各信道出路过程也更为熟悉,附带的MATLAB链路可以更好的熟悉信道承载的波形的发送和接收和处理过程。
【5G PHY系列】整理后的PDF文档《【5G PHY系列】物理层处理过程文章合集》,合计102页,3万多字。目录如下:
对于合集付费的读者,可以通过PDF文档和matlab示例代码,对照学习5G物理层技术。
PDF文档部分截图如下:
各信道仿真代码:
由于【5G PHY系列】文章收录于付费阅读文章合集【5GPHY:从协议到实现】,为回馈已付费订阅的读者,现将整理后的PDF文档和matlab工程存放于百度网盘,以便于获取下载连接。
【温馨提示】:对于已付费合集【5GPHY:从协议到实现】的读者,可通过公众号后台发送消息“5GPHY系列资料”,经人工审核确认后(AI自动回复无效),发送百度网盘连接,获取PDF文档和matlab工程。
【5G PHY系列】文章不可避免存在纰漏和错误,欢迎交流和指正。目前FPGA算法技术交流群尚有名额可申请加入,欢迎业界的大佬一起交流。
【注】【5G PHY系列】系列文章属于本公众号付费合集《5GPHY:从协议到实现》,有需要的读者可通过付费阅读全文,并可获得经整理好的全部PDF文档和matlab工程代码。
---<完>---
更多关于5G、卫星通信、FPGA、数字IC、通信算法等内容,可关注微信公众号【FPGA算法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