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母线支持电容耐压、容值、均压电阻计算

目录

1、支撑电容的作用

2、支撑电容的耐压

3、支撑电容的容值

4、均压电阻计算

4.1均压电阻工作原理:

4.2计算方法:

4.2.1预充电阻阻值计算

4.2.2预充电阻功率计算

4.2.2.1RC电路能量消耗计算

4.2.2.2RC回路即预充回路的瞬时功率计算

4.2.2.3电阻热容量分析


1、支撑电容的作用

在电机控制器中:

(1)平滑母线电压,使电机控制器的母线电压在IGBT开关的时仍比较平滑;

(2)降低电机控制器IGBT端到动力电池端线路的电感参数,削弱母线的尖峰电压;

(3)吸收电机控制器母线端的高脉冲电流;

(4)防止母线端电压的过充和瞬时电压对电机控制器的影响。

在变频器或者逆变器当中的作用:

变频器带感性负载时,无功能量只能靠直流环节中滤波器的储能元件来缓冲。电压型变频器用电容储能,而电流型变频器用电感储能。具体有以下几种:

(5)补偿以电源频率两倍或六倍变化的逆变器所需功率与整流桥输出功率之差;

(6)提供逆变器或变频器开关频率的输入电流;

(7)减小开关频率的电流谐波进入电网;

(8)吸收急停状态时所有功率开关器件关断下的电机去磁能量;

(9)提供瞬时峰值功率;

(10)保护逆变器或变频器免受电网瞬时峰值冲击。

2、支撑电容的耐压

耐压值与母线电压峰值有关,一般预留20%的波动,即母线电压峰值×1.2<电容电压值

3、支撑电容的容值

母线电容一个开关周期内释放的能量为:

Q=\tfrac{1}{2}C(U+\Delta U)^{2}-(U-\Delta U)^{2}=2C*U *\Delta U

其中:U为直流母线电压、ΔU为母线文波电压,一般直流母线电压的波动值按照2.5%计算,即纹波电压值ΔU=U*2.5%。

通常认为在一个开关周期内,母线电容可提供一半的能量,即

Q=W/2;

W=P/(nf);

其中:

f为功率器件的开关频率;

P为最大输出功率;

n为控制器效率;

综上所述:电容容值为

C=\frac{P}{4*n*f*U*\Delta U}

4、均压电阻计算

4.1均压电阻工作原理:

        在多电容串联系统中,每个电容漏电流不一样,即电容的等效直流电阻不同,所以容易造成电容电压不同的情况。为防止多电容串联系统中电容分压不均而被击穿,一般选择在串联的电容两端分别并一个均压电阻,因为电容的等效直流电阻很大,如果并联一个均压电阻的话,那么并联后的总阻值就会接近均压电阻的阻值,这样就能保证每个电容的分压是近似相等的。

4.2计算方法:

以纯电动汽车实际参数为例,该整车动力电池系统由4并36串三元锂电池组成,整车电压平均为133.2V,最高电压U为151.2V,电芯规格为3.7V,37Ah,电容容量C为7700μF。

1)预充电电路实为一个RC电路,RC时间常数不能太长,过长的RC时间将导致充电电流下降缓慢,从而导致电阻的平均功率较大,产生不必要的损耗和过长的上电时间,因此预充电时间控制在700ms以内;并且根据经验,预充时间≥200ms为宜。

2)预充电电压达到电池电压的95%以上。

3)电阻值偏大时,充电电流小,充电时间长,功率值偏小。但是阻值过小,易造成温升和功率损耗。

4.2.1预充电阻阻值计算

根据RC电路的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方程可计算得:

Uc=Umax(1-e^{-\frac{t}{\tau }})

式中:

Uc为预充时电容两端电压;

Umax为动力电池两端的最大电压,即151.2V;

t为预充时间;

\tau为时间常数;

\tau=RC;

R为预充电阻阻值;C为电机电容,7700μF。

当预充电压达到电池最大电压的95%,即UC=Umax×0.95时,根据方程解得:t=3RC

当t=700ms时,计算得R=30Ω;

当t=200ms时,计算得R=9Ω。

由上可知,预充电阻值在9~30Ω范围内均能满足要求,根据实际的预充时间要求,实际选择电阻值为20Ω。

预充时间t=3RC=3×20×7700=462ms。

即电容两端的电压从0上升到动力电池两端电压的95%时的时间为462ms,符合要求。

4.2.2预充电阻功率计算

4.2.2.1RC电路能量消耗计算

电动汽车的高压预充电回路实为一个RC回路,因此RC电路接通直流电压电源时,电源即通过电阻对电容进行充电。在充电过程中,电源供给的能量一部分转换成电场能量储存在电容中,一部分被电阻转变为热能损耗,电阻消耗的电能计算如下:

设定电容容值为C,直流电源为电压源且电压为U,充电过程中电路中的电流I是时间t的函数。则当电容达到稳定状态时,直流电源提供的总能量

W1=∫U·I(t)·dt=C·U²=7700×151.2²=176J;

且电容储存的能量

W2=0.5·C·U²=0.5×7700×151.2²=88J;

电阻消耗的能量W3=W1-W2=88J。

通过以上公式可知,不论电路中电容C和电阻R的数值为多少,在充电过程中,电源提供的能量有一半将转变为电场能量储存在电容中,另一半则为电阻所消耗。由此可知,无论电阻值为多少,其消耗的能量为定值,而电阻标称的额定功率只是自身与外界进行热交换的能力,是在电阻长期工作达到热平衡时的热交换功率,即散热功率;而预充电阻的使用工况不可能让电阻丝达到热平衡,因为预充电过程中,预充时间极短,仅毫秒级别的预充时间,且电阻承受的是脉冲作用,所以关注电阻本身额定功率是无意义的,在RC回路中我们关注的是电阻的瞬时能量的耐受极限,即热容量。

一般来说,在脉冲作用下,由于瞬时产生的热量都集中在电阻体中来不及散出去,电阻体部分的温度可能瞬时会远大于周围绝缘材料、覆膜材料的温度,严重时会达到电阻体的熔点或者损坏接触的覆膜材料。这时候电阻的过载能力受瞬时能量(即脉冲能量)的限制。并且当功率过载的脉冲持续时间在100ms以上时,过载功率倍数因子(标称功率)随着脉冲持续时间的增长呈单调下降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预充电阻功率过载曲线
 

根据经验,一般绕线电阻在脉冲持续时间为5s以内时,可以承受标称功率5~10倍的瞬时功率;1s以下的脉冲瞬时功率承受能力可达标称功率的20倍,甚至更多。

4.2.2.2RC回路即预充回路的瞬时功率计算

瞬时功率:P(t)=U(t)²/R     (1)

式中:

P(t)为某一时刻通过预充电阻的功率;

U(t)为同一时刻预充电阻两端的电压值;

R为预充电阻阻值。

由式(1)可知,当U(t)最大时,P(t)最大。预充继电器刚刚闭合瞬间,电容相当于短路,预充电阻两端电压最大,等于电池两端电压,即最高电压Umax=151.2V,瞬时功率值为:

P=Umax²/R=151.2²/20=1143W

根据图1,预充电阻功率以瞬时功率不超过20倍计算,则:

P0=P/20=1143/20≈57W

为了确保安全和使用要求,选择预充电阻的功率为100W。

4.2.2.3电阻热容量分析

1)充电过程中电阻功耗计算。根据4.2.2.1中电阻的能量消耗公式可知,在实际电路中:

W3=0.5·C·U²=0.5×7700×151.2²≈88J。当电容电压达到电源电压的95%时,系统即认为预充完成,为了安全起见,计算此处电阻的能量消耗时,电压按照电源电压计算。

2)电阻热容量分析。根据电阻厂家给出的脉冲能量-阻值曲线图和计算出的预充电阻在预充回路中的实际功耗,验证电阻是否满足要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