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文章目录

第一章: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Ch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甲午中日战争)

1.无产阶级/工人阶级,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新的社会阶级。
2.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工人阶级也称无产阶级。工人阶级是从职业特征上讲的,无产阶级则是从其社会地位上讲的。



1.侵略的方式

1.军事侵略:资本帝国主义使用武力或欺诈手段,①霸占中国通商口岸的土地 ②设立外国直接控制的租界 ③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2.政治控制:①扶植收买代理人 ②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 ③把持中国海关 ④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经济掠夺:①强迫中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②利用其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进行掠夺和榨取
4.文化渗透:①宣传殖民主义奴化思想 ②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



例题1:24肖四(四)28.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政治侵略:①扶植、收买代理人 ②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③把持中国海关 ④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答案:ABD




2.不平等条约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各侵略国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包括:
①中英《南京条约》
②中英《虎门条约》
③中法《黄埔条约》
④中美《望厦条约》

2.涉及香港的条约有3个:《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1842《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1860《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
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整个香港地区



3.甲午中日战争 (1894)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代表的中国惨败给日本,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集中表现在:竞相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①“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②振兴中华 ③救亡图存





第二章: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Ch2.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

1.洋务运动 (1861-1894)

(一) 洋务运动:
1.内容:
①兴办近代企业
②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2.历史作用:
①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②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③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3.洋务运动的兴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4.洋务运动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爱新觉罗·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属于封建主义思想,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只学西方技术,不改封建体制,这就决定了洋务运动注定失败。)
6.洋务运动的目标:“自强,求富
7.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中,采取官督商办方式的企业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二) 清末新政
1.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
2.裁撤绿营,建立新军



例题1:24肖四(二)28.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B.裁撤绿营,建立新军 ∈清末新政,不是洋务运动的内容。

答案:ACD


例题2:24肖八(五)28.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清末新政,不属于洋务运动的内容。

答案:ABC




2.戊戌维新运动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2.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在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中,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3.维新派只是改良派,他们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只是希望改良。期待君主立宪制,只是希望资本主义成为封建主义的养料罢了,维新改良派还是希望维护封建主义的。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是一场非常温和的改良运动,并未触及封建主义的根本。即便如此,还是遭到了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只成功推行了部分政策,但是光绪皇帝没有采纳开国会、定宪法等主张,后被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导致戊戌运动失败。1898年的“百日维新”只经历了103天便夭折了。戊戌维新运动未能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

持续了一百天的是戊戌维新运动,而并没有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


3.两次论战

1.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2.革命派与维新派的论战



例题1:23年27.   论战




4.各阶级改造中国的对比

地主阶级 洋务派资产阶级 维新派资产阶级 革命派无产阶级无产阶级
领导运动/革命洋务运动
(1861-1894)
戊戌维新运动
(1898)
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
(1901-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52)
社会主义革命
(1952-1956)
性质地主阶级改革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支持的制度维持封建帝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新民主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主张/目标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人民民主专政
局限性中体西用,坚持封建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③惧怕人民群众
①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
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
论战洋务派✔与顽固派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守旧派革命派✔与改良派//
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自上而下的改革自下而上的革命自下而上的革命(1919-1949)/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郑观应、严复、谭嗣同孙中山毛泽东毛泽东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Ch3.辛亥革命)

1.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中国同盟会


1.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革命首段推翻清朝政府,建立中华民族的独立国家。民族革命。
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革命。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征收地价税和土地增价归公。社会革命。

驱除鞑虏中的鞑虏指的是满清政府,而不是帝国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明确地反帝国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



2.辛亥革命 (1911)

1.拉开了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序幕的事件是:辛亥革命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革命性、民主性,“是那个时代比较好的东西”。
区分:《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友邦书》中,企图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清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以换取列强的中华民国的承认。
4.毛泽东说孙中山不但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是指: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新三民主义)。
5.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挽救共和制度而进行的斗争有:①二次革命 ②护国运动 ③护法运动





第四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 (Ch4.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新文化运动 (1915)

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
(1915-1919.4):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局限性:①批判孔学是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思想障碍
②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
(1919.5以后):
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才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2.五四运动 (1919)

1.意义:
五四运动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
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过程:
五四运动的开始是1919.5.4 北京学生罢课组织演讲。此时无产阶级还未登上历史舞台。因此不能说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发动和领导的

3.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1919.6.5上海工人大罢工

4.工人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主力军农民



(1)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1.护法运动的失败 (1917-1918,孙中山领导),标志着旧民主主义的终结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的的文章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主要是由三种人组成:
①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陈独秀、李大钊)
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毛泽东等) ✔ 【主体部分
③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

1.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
2.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1922年7月二大时)就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中共一大:1921.7,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中共二大:1922.7,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一大建党,二大纲)

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工人运动:罢工

1.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政治大罢工省港大罢工(五卅运动)
2.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香港海员罢工(1922.1,起点) ——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923.2,终点)
3.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h5.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红军长征)

1.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4-1927)

(1)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1927)

1.合作双方有共同的政治基础
2.党内合作


(2)国民大革命的意义

①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②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1937)

(1)八七会议 (1927.8.7)

①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②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2)南昌起义 (1927.8.1)

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党的军队的绝对领导: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


(3)秋收起义 (1927.9.9)

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毛泽东领导),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工农民主专政性质的政权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Ch6.抗日战争 1931-1945)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一二·九”运动(1935.12.9)

“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3)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7-1945

1.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2.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2.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①进步势力: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坚决要求抗日、赞成民主
中间势力 (3个):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
③顽固势力: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2.同顽固派作斗争的原则:
①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②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2)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三三制”政权: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中间派

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权是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①共产党员:工人、农民
党外进步人士小资产阶级
中间派 (2个):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   (比起中间势力,三三制政权缺了地方实力派。)



例题1:24肖八(七)11.   三三制政权的中间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
三三制政权的中间派: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

答案:C



②减租减息

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减租减息


③“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为克服根据地面临的严重困难,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



例题1:24肖八(五)1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B



3.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1)延安整风运动 (1941)

1.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2.最主要的任务: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3.整风运动的重点:反对教条主义


党内高级干部整风:1941
全党整风:1942
共产国际解散:1943


(2)中共七大 和 毛泽东思想

1.中共七大:最早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4.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意义

(1)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

台湾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重归中国主权管辖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③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2013年29、2021年10.】



例题1:24肖八(四)1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B



(3)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vs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1.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2.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例题1:24肖八(六)1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A.1949进驻北京
B.长征
C.抗日战争伟大胜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D




第七章: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Ch7.解放战争、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1.争取和平

1.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
2.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落幕。政协闭幕的第二天,中共中央指出,目前解放区的三件中心工作是:练兵、减租与生产


2.解放战争 (1945-1949)

1.1947年 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的口号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2.中国的民主党派的性质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3.中国各民主党派从成立起就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是因为: 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
4.土地革命:1946年5月4日,史称五四指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削弱封建剥削,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过渡。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1)五一口号

提出:①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②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 ③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结果:①揭开了协商建国的序幕 ②奠定了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


(2)《对时局的意见》

《对时局的意见》:这个政治声明表明,民主党派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例题1:24肖四(三)1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解放区的三件中心工作:练兵、减租与生产

答案:D


例题2:24肖四(四)1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AB.《五一口号》:揭开序幕,奠定基础。AB❌
C.毛指出民主党派应“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标志着民主党派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不再是在野党,而是参政议政。C✔
D.《对时局的意见》:公开接受领导

答案:C






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Ch8.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49-1978)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过渡时期 (1949-1956[新中国成立 到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新民主主义社会)

1.《共同纲领》规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工作的政策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在1954年9月。建国初期全民普选的条件不成熟,从1949.9-195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代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1)新民主主义遗留任务 (1949-1952)

①镇压反革命运动 ②在新解放区实行土改



(2)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952)

1952年6月,在“三反”“五反”运动行将结束、全国范围内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之际,毛泽东指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本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这说明 明确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已经成为必要


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5种经济成分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
①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②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③个体经济
④社会主义经济
⑤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2.属于过渡形式的是: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成分:个体经济


③一化三改造

1.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2.三改造:对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性质\行业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农业互助手工业生产合作小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半社会主义性质:农业初级社手工业供销合作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农业高级社手工业生产合作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3)三反、五反运动 (1951-1952)

三反、五反运动,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重组,初步改变了私营企业的性质,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和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1956-1978)

(1)《论十大关系》(1956)

标志着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

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同以往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
这里所说的“不同的”情况是指:
①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方面
③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相矛盾的一面是非基本方面


2.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民主的总方针

矛盾方针
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毛泽东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
科学文化领域例的矛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毛泽东提出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八字方针
②1982年十二大追加为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3.六条政治标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1956 中共八大

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②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1961 八届九中全会

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5)整风运动 (1957)

反对 ①官僚主义、②宗派主义、③主观主义





第九章: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Ch9.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1978-2012)

1.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78-2012)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2012),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共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1)五次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时间国内的主要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①新民主主义前期(1949-1952)
完成新民主主义遗留任务
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②新民主主义后期(1952-1956)
社会主义改造
①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
②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③中共八大(1956)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①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④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⑤中共十九大(2017)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例题1:23版肖1000题 毛中特多选第四章 P89T6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BC


例题2:23版肖1000题 毛中特多选第三章 P86T3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AB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2-至今)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2-至今)

  • 11
    点赞
  • 6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程序员爱德华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