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实
以下内容均由Ai生成,仅供参考!!! |
研究方向
- 设计智能:聚焦于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融入设计流程。通过构建智能设计模型,分析大量设计案例数据,让计算机能够理解设计规律和用户需求,从而实现设计方案的自动生成与优化。例如,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以往成功的产品设计进行学习,进而为新的产品设计提供创意灵感和初步方案,辅助设计师更高效地完成设计任务,提升设计的创新性和准确性 。
- 人机交互:主要探究人与计算机、智能设备之间如何进行自然、高效的信息交互。研究内容涵盖交互界面设计、交互方式创新等。比如,研发基于手势识别、语音识别的交互系统,使人们在操作设备时摆脱传统鼠标、键盘的束缚,实现更便捷、直观的交互体验;或者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和认知习惯的界面,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提高操作效率 。
- 数字人与社交机器人设计:致力于打造具有人类特征和社交能力的数字虚拟形象以及实体社交机器人。在数字人方面,通过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高度逼真的虚拟角色,使其能够模拟人类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应用于虚拟娱乐、在线教育、虚拟客服等领域。对于社交机器人设计,注重赋予机器人情感理解、社交互动等能力,使其能够与人类进行自然流畅的交流,为人们提供陪伴、辅助等服务,如为老年人设计的陪伴型社交机器人 。
设计作品成果
目前虽未获取到明确以陈实老师为核心的具体设计作品成果信息,但结合其研究方向可进行合理推断 。在设计智能领域,他或许参与开发过智能设计软件或工具,这些工具能够依据用户输入的设计需求,快速生成多种设计方案供用户选择,在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发挥辅助设计作用 。在人机交互方面,可能参与设计了创新交互设备的原型,像具有独特交互方式的智能手表界面,通过手势操作实现快速功能切换,提升用户使用智能穿戴设备的便捷性 。关于数字人与社交机器人设计,有可能参与打造了用于虚拟展览的数字讲解员,该数字人形象能够以生动的语言和逼真的动作,为参观者介绍展品信息;或者参与设计了面向儿童教育的社交机器人,通过有趣的互动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
论文成果
- 《Silent Delivery: Practices and Challenges of Delivering Among Deaf or Hard of Hearing Couriers》:聚焦于聋哑或听力障碍快递员的送货实践,研究该群体在配送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方式以及面临的挑战,从人机交互角度为改善其工作体验、优化配送流程提供依据,发表于ACM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CHI) 2024,属于CCF A类会议论文。
- 《SimUser: Generating Usability Feedback by Simulating Various Users Interacting with Mobile Applications》:提出SimUser方法,通过模拟不同用户与移动应用的交互过程,生成可用性反馈。有助于开发者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提升移动应用的用户体验,发表于ACM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CHI) 2024,为CCF A类会议论文。
- 《A Personality-Centred Design Approach for Virtual Humans on Correspondence with Roles and Behaviors》:探讨基于角色和行为的虚拟人个性化设计方法,旨在使虚拟人在交互中展现更符合角色设定的行为和个性,增强虚拟人的真实感和交互性,发表于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ety of Design Research Conference (IASDR 2023),该会议为EI收录且被清华大学认定为设计学A类核心会议 。
- 《Cultural Self-Adaptive Multimodal Gesture Generation Based on Multiple Culture Gesture Dataset》:基于多文化手势数据集进行文化自适应的多模态手势生成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手势数据,使系统能根据文化差异生成合适的手势,提升跨文化交互体验,发表于第31届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属于CCF A类会议论文。
- 《CNAMD corpus: A Chinese Natural Audiovisual Multimodal Database on Conversations for Social Interactive Agents》:构建了CNAMD语料库,这是一个针对社交互动智能体的中文自然视听多模态数据库,为研究中文情境下的社交交互、多模态信息处理等提供数据支持,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是SCI、SSCI收录期刊,属于CCF B类。
- 《“I never envy anyone, for I have already built a kingdom with my fingertips”: Exploring teenagers’ experience in chat-based cosplay community》:以青少年在聊天式角色扮演社区的体验为研究对象,挖掘他们在社区中的行为模式、心理感受等,有助于理解青少年社交行为和虚拟社区的发展,发表于ACM Interaction Design and Children Conference (IDC) 2023,属于CCF C类会议论文。
-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Interactive Nonlinear Video for Online Apparel Shopping Navigation》:研究在线服装购物导航中交互式非线性视频的自动生成技术,通过技术手段提升购物导航的交互性和用户体验,使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获得更个性化的引导,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2024,是SCI收录期刊、CCF B类。
- 《What Makes Virtual Intimacy Intimate? Understanding the Phenomenon and Practice of Computer-Mediated Paid Companionship》:对计算机介导的付费陪伴现象进行研究,剖析其中虚拟亲密感的形成机制和实践情况,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ACM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023,属于CCF A类会议论文。
- 《An Explainable XGBoost-based Approach for Assessing Product Presentation Video》:提出基于XGBoost的可解释方法用于评估产品展示视频,通过该方法可以对产品展示视频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为优化产品展示策略提供参考,发表于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Design 2021,被EI收录。
- 《基于剪辑元素属性约束的可计算产品展示视频自动剪辑框架》:构建了基于剪辑元素属性约束的自动剪辑框架,应用于产品展示视频制作领域,提高视频制作效率和质量,使剪辑过程更具科学性和自动化,发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20年第32卷第07期。
- 《Odor emoticon: An olfactory application that conveys emotions》:提出气味表情概念,设计9种气味表情并开发原型系统Olfacticon。经实验验证,气味表情能促进聊天,帮助人们传递和感知情感,为情感交互提供新途径,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2016年第91卷,是SCI、SSCI收录期刊。
- 《Collaborative sketching in crowdsourcing design: a new method for idea generation》:提出协同众包设计方法,开发Sketchfans系统。实验表明该方法有效,参与者借助创意树获取灵感,优质创意常源于低质量初始创意,推动了众包设计领域的发展,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 Education 2015年第25卷第3期,是SCI、SSCI收录期刊。
- 《The Role of Mental Models in Collaborative Sketching》:构建三层心理模型,通过协同草图实验对比其不同层次对设计的影响。发现参与者在探索各层次时有不同策略,为协同草图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 Education 2015年第25卷第1期,属于SCI、SSCI收录期刊。
- 《Emotional-driven Chinese Folk Music-image Retrieval based on DE-SVM》:提出基于差分进化支持向量机(DE-SVM)的模型,构建中国民间音乐与图像的情感驱动跨媒体检索系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检索性能上的有效性,发表于Neurocomputing 2015年第148卷第1期,是SCI收录期刊。
- 《可穿戴计算设备中振动表情的设计与应用》:设计6种对应基本情感的振动表情,在可穿戴设备不同部位测试识别率,并通过设计振动指环评估其在远程通信中的情感表达作用。结果表明振动表情可提高情感识别准确性和感知强度,发表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年第49卷第12期。
- 《草图设计知识分析方法——结合语音能量和创意拐点》:结合语音能量和创意拐点理论,对草图设计知识进行分析,为理解设计过程中的知识转化和创新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发表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年第49卷第11期。
- 《Patent Early-Warning Model Based on Visualization》:构建基于可视化的专利预警模型,通过可视化手段直观呈现专利信息,为企业或研究机构提供专利风险预警,辅助决策,发表于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4年第513卷。
- 《基于图像的编织产品三维图案结构映射》:研究基于图像的编织产品三维图案结构映射方法,实现从二维图像到三维图案结构的转换,为编织产品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发表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第43卷第8期。
- 《基于情境的产品族设计风格DNA》:探索基于情境的产品族设计风格DNA,通过分析情境因素对产品族设计风格的影响,为产品族设计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发表于《浙江大学学报 (工学版)》2009年第43卷第6期。
- 《基于web-3d的网络虚拟社区的交互设计》:探讨基于web-3d技术的网络虚拟社区交互设计,提升虚拟社区的交互体验,促进虚拟社区的发展,发表于《包装工程》2008年第4期。
- 《3D Modeling Techniques for Weaving Product Structure Design》:研究编织产品结构设计中的3D建模技术,为编织产品的数字化设计提供技术手段,发表于International View. Local Design. Multi-Discipline Fusion-CAID&CD’2007(ISTP)会议。
- 《Seeking an Effective Method of Human Commonality Expression for Motion Graphics in Media Design》:探索媒体设计中动态图形表达人类共性的有效方法,旨在提升动态图形在情感传达和用户共鸣方面的效果,发表于Context and Cohesion Module (Dundee, UK) 2005年第4期。
著作
- 《设计师式认知》:本书由Nigel Cross著,任文永、陈实翻译,2013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围绕设计师独特的认知方式和思维过程展开探讨。书中剖析设计师在设计实践中如何观察、思考、解决问题,以及设计师式认知与其他认知方式的差异。通过研究设计案例、设计师工作过程和思维模式,为理解设计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助力读者掌握设计师的思考方法,提升设计思维能力,适用于设计专业学生、设计师以及对设计认知感兴趣的人群,为他们提供设计领域独特的认知视角和理论指导 。
- 《立体构成与造型基础:立体元素与表达》:该书由张旭生、应卫强、应放天、陈实编著,2009年1月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它是立体构成与造型基础领域的专业书籍,聚焦于立体元素及其表达。书中系统阐述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详细介绍点、线、面、体等立体元素的特性、组合方式及其在造型设计中的运用。同时,结合大量实例和实践指导,帮助读者掌握立体造型的基本技能,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适用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和相关从业者,作为立体构成课程的基础教材和学习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