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
- 为了解决主机之间的网络通讯
- 作为参考,网络出现问题时从宏观的整体分析解决
7. 应用层
- 常见的有HTTP协议
- 作用: 解决两个应用具体如何进行交互,应用之前如何沟通;
- 应用层只是逻辑上把两个应用连通
1. 物理层
- 传输数据: 0/1 bit 比特
- 作用: 用不同媒介(电/光/电磁波)将比特传输出去:对应电缆 光纤 无线电?
- 设备: 中继器,集线器
若数据需要定向传输,经过不同的线路,需要更高级的网络模型。
2.数据链路层
传输数据:帧(会加上MAC地址)
比特被封装为帧,帧是数据链路层表示数据的特殊名字。
- 传输数据: 帧,有mac地址,mac地址是每张网卡出厂时自带的全球唯一的地址
- 作用: 通过MAC地址对不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 设备: 二层交换机
互联网是一张大网,两张网卡可能距离很远,MAC寻址一跳一跳传输不科学,很难快速定位;且需要进行物理层的差错检测和流量控制,所以需要更复杂的模型。
3.网络层
ip地址进行寻址和路由选择,是实现端到端的基础。
- 传输数据: 包,含有目标ip
- 作用: 地址管理和路由转发
- 设备: 路由器
数据抵达对方主机后,主机上可能运行无数多个软件进场,如同一台电脑用不同的浏览器同时登网站,让数据去到指定的软件服务商,需端口号定位。
4.传输层
- 传输数据: 段
- 作用: 服务进程到服务进程的传输,管理两个节点之前数据的传输(可靠传输TCP,不可靠传输UDP),流量控制、错误控制
TCP允许应用将字节流分为多段传输:
5.会话层
登录网站服务时间保持登录状态
同步服务:如自动同步上次看视频的时间
6.表示层
- 编码和解码
- 加密和解密,比如HTTPS
- 压缩
各层对应的数据
封装报文是从上往下,由应用层产生;
解封报文是从下往上
————————
学了忘,忘了学,反复记忆,在工作中不断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