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rial Design 3 定义了三种导航模式,其用法和对应的 Flutter 组件如下所示:
MD3 导航 | Flutter 组件 | 用途 |
---|---|---|
Navigation bar | BottomNavigationBar | 小型屏(宽度小于640) |
Navigation drawer | Drawer | 大型屏(宽度大于960) |
Navigation rail | NavigationRail | 中型屏(宽度介于640和960之间) |
这篇博文要介绍的是 NavigationRail
的用法,它主要用于宽度介于640到960之间的中型屏,展现形式如下(最左侧的竖长条):
从设计规范的角度来讲,导航数量最好控制在 3 到 7 个。
如果超出最大数量,可以在顶部放一个菜单按钮,点击后弹出用模态对话框展示的二级导航。
另外,Navigation rail 顶部也可以放置 FAB,用于凸显产品最核心的导航目的地:
顶部还可以放置 Logo,但做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给用户造成「这是个按钮」的错觉。
以上是我们从设计层面做出的解读,下面我们从代码层面看一下它的具体用法。
我们知道,Flutter 针对不同屏幕大小内置了三种导航组件:
- NavigationRail => 中型屏(宽度介于 640 ~ 960 之间)
- BottomNavigationBar => 小型屏(宽度小于 640)
- Drawer => 大型屏(宽度大于 960)
这三种组件一般会配合 Scaffold
一起使用,为了让导航组件能够根据屏幕尺寸进行动态调整,我们来实现一个「自适应」的 Scaffold
。
步骤1:新建一个 dart 源文件,命名为 adaptive_scaffold.dart
。
步骤2:定义两个查询屏幕类型的小函数:
bool _isLargeScreen(BuildContext context) {
return MediaQuery.of(context).size.width > 960.0;
}
bool _isMediumScreen(BuildContext context) {
return MediaQuery.of(context).size.width > 640.0;
}
步骤3:定义一个表示导航目的地的结构体 AdaptiveScaffoldDestination
class AdaptiveScaffoldDestination {
// 标题
final String title;
// 图标
final IconData icon;
const AdaptiveScaffoldDestination({
required this.title,
required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