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混凝土规范中收缩徐变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的来源

本文探讨了国标混凝土规范中收缩徐变预应力损失(σl5)的来源和计算方法,根据贡金鑫老师的《中美欧混凝土结构设计》,解释了混凝土的变形模量和预应力损失的关联,以及不同规范版本的变化。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0. 背景

最近在整理混塔预应力损失计算方面的内容,想着对比一下国标和欧标的异同,无意间发现了国标计算第5项预应力损失的公式的来源。想着从自己学生时代第一次看见那个公式心中就充满了疑惑,今天终于拨云见日,心里还是比较开心的。鉴于此,就先占个坑位,有时间把这一段好好记录一下。

本文的主要内容依据贡金鑫老师的《中美欧混凝土结构设计》一书,在这里向贡老师致敬!他的那本可靠度原理的书被我从学生时代一直保留到今天还时常翻阅。

——————20230721

1. 收缩徐变预应力损失( σ l 5 \sigma_{l5} σl5)的来源

σ l 5 \sigma_{l5} σl5是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收缩与徐变均会引起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长度缩短,从而带来预应力损失。

2. 收缩徐变预应力损失( σ l 5 \sigma_{l5} σl5)的计算方法

设混凝土产生的徐变和收缩变形为 ε c \varepsilon_c εc,该应变引起的预应力筋应力损失为 Δ σ p \Delta \sigma_p Δσp,混凝土的应力随之减少,减少值记为 Δ σ p c \Delta \sigma_{pc} Δσpc。由静力平衡条件,得:
Δ σ p c = Δ σ p A p A (1) \Delta \sigma_{pc}=\frac{\Delta \sigma_p A_p}{A} \tag{1} Δσpc=AΔσpAp(1)

ε c − Δ σ p c E c ′ = Δ σ p E c (2) \varepsilon_c - \frac{\Delta \sigma_{pc} }{E_{c}^{'}} = \frac{\Delta \sigma_{p} }{E_{c}} \tag{2} εcEcΔσpc=EcΔσp(2)

式中 E c ′ E_{c}^{'} Ec为混凝土的变形模量。

这里,混凝土的变形模量 E c ′ E_{c}^{'} Ec在王肇民先生的《高耸结构设计手册》中被称为“弹塑性模量”,指的是包含了弹性和塑性变形的模量。这个概念在高耸结构设计规范中计算大偏心受力下环形塔筒截面应力的公式中是有用到的。

由(1)(2)两式,有:
σ 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George1415926

看着有用,请作者喝杯咖啡啦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