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编程:计算当前日期是一年中的第几天

在Python中,计算当前日期是一年中的第几天可以通过内置的datetime模块来实现。这个任务涉及到日期处理和一些基本的数学计算。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编写代码来完成这个任务,并提供丰富的示例代码。

使用datetime模块获取当前日期

需要获取当前日期。可以使用datetime模块中的date类来获取当前日期:

import datetime

current_date = datetime.date.today()
print("当前日期:", current_date)

计算当前日期是一年中的第几天

要计算当前日期是一年中的第几天,我们可以使用date类的属性和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1. 获取当前日期的年份:使用year属性。

  2. 获取当前日期的月份:使用month属性。

  3. 获取当前日期的天数:使用day属性。

  4. 使用date类的timetuple()方法将日期转换为时间元组。

  5. 使用时间元组中的tm_yday属性获取一年中的第几天。

以下是示例代码:

import datetime

current_date = datetime.date.today()

year = current_date.year
day_of_year = current_date.timetuple().tm_yday

print(f"当前日期:{current_date}")
print(f"{year}年的第{day_of_year}天")

示例运行结果

运行上述代码的结果如下:

当前日期: 2023-12-18
2023年的第352天

处理闰年

需要注意的是,闰年的计算方式略有不同,因为闰年有366天而非365天。可以使用calendar模块来检查一个年份是否是闰年,并相应地调整计算:

import datetime
import calendar

current_date = datetime.date.today()

year = current_date.year
day_of_year = current_date.timetuple().tm_yday

if calendar.isleap(year):
    print(f"{year}年是闰年,第{day_of_year}天")
else:
    print(f"{year}年的第{day_of_year}天")

示例运行结果

运行上述代码的结果如下:

当前日期: 2024-02-29
2024年是闰年,第60天

处理自定义日期

除了获取当前日期外,可能需要处理自定义日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datetime模块的date类来创建自定义日期对象,并计算它是一年中的第几天。

以下是一个示例,演示如何处理自定义日期:

import datetime

# 创建一个自定义日期对象
custom_date = datetime.date(2023, 7, 15)

year = custom_date.year
day_of_year = custom_date.timetuple().tm_yday

print(f"自定义日期:{custom_date}")
print(f"{year}年的第{day_of_year}天")

运行上述代码,可以得到自定义日期的一年中的天数。

示例运行结果

运行上述代码的结果如下:

自定义日期: 2023-07-15
2023年的第196天

处理用户输入

如果想要编写一个程序,让用户输入日期并计算该日期是一年中的第几天,可以使用Python的input函数来获取用户输入的日期,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以下是一个示例代码:

import datetime

# 获取用户输入的日期
user_input = input("请输入日期(YYYY-MM-DD):")

# 将用户输入的日期字符串解析为日期对象
try:
    custom_date = datetime.datetime.strptime(user_input, "%Y-%m-%d").date()
    year = custom_date.year
    day_of_year = custom_date.timetuple().tm_yday
    print(f"自定义日期:{custom_date}")
    print(f"{year}年的第{day_of_year}天")
except ValueError:
    print("无效的日期格式,请使用YYYY-MM-DD格式。")

这段代码将提示用户输入日期,并将用户输入的日期字符串解析为日期对象,然后计算它是一年中的第几天。

示例运行结果

假设用户输入了日期"2023-09-30",则运行上述代码的结果如下:

请输入日期(YYYY-MM-DD):2023-09-30
自定义日期: 2023-09-30
2023年的第273天

减少过拟合——降维(特征选择)

对于不支持正则化的模型来说,我们可以通过降低数据的特征维度来减小模型复杂度,从而避免过拟合。

有两种降维方法:

  • 特征选择(feature selection):从原始特征集中选择一部分特征子集。

  • 特征抽取(feature extraction):从现有的特征集中抽取信息形成新的特征空间。

顺序特征选择是一种贪心算法,它通过自动选择与问题最相关的特征子集来提升计算效率,剔除不相关的特征或噪声数据来降低模型泛化误差(这对那些不支持正则化的算法来说非常有用)。最终将原始特征从 d 维降低到 k 维。

经典的特征选择算法是顺序反向选择(Sequential Backward Selection,SBS),它旨在通过牺牲一点点模型性能来降低原始数据集的特征维度。在某种程度上,SBS 可以提升过拟合模型的预测性能。

SBS 算法很简单:不断从原始的特征空间中移除特征,直到剩余的特征数达到既定的阈值。

我们需要定义一个判别函数来确定每次移除哪个特征。比如我们可以以移除某个特征之前和之后模型的性能差异作为判别指标。

在 scikit-learn 中实现了两种顺序特征选择算法:顺序反向选择(Sequential Backward Selection,SBS)和顺序前向选择(Sequential Forward Selection,SFS)。

SFS是一种从底向上的方法,第一个特征选择单独最优的特征,第二个特征从其余所有特征中选择与第一个特征组合在一起后表现最优的特征,后面的每一个特征都选择与已经入选的特征组合最优的特征。

scikit-learn 默认使用的是 SFS,所以我们需要指定方向参数为 direction='forward'。

图片

我从 1 开始依次选择红酒数据集的全部 13 个特征,从下图可以看到当特征数量增加到 3 个之后,再增加特征数量模型在训练集上就不会再有明细的性能提升了。

图片

我们可以看是哪 3 个特征能产生这么好的贡献。

图片

通过以下结果可以看到,模型在测试集上仅仅损失了一点点性能。

图片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牺牲一点点泛化能力来节约大量的计算资源。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