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整理的面试题汇总(一)——Java基础知识

7 篇文章 0 订阅
Java和C的区别

Java与C++都是面向对象语言,都使用了面向对象思想(例如封装、继承、多态等)由于面向对象有许多非常好的特性(继承、组合等),因此二者都有很好的可重用性
需要注意的是,二者并非完全一样,下面主要介绍它们的不同点:
1)Java为解释性语言,其运行过程为:程序源代码经过Java编译器编译成字节码,然后由JVM解释执行。而C/C++为编译型语言,源代码经过编译和链接后生成可执行的二进制代码。因此,Java的执行速度比C/C++慢,但是Java能够跨平台执行,而C/C++不能。
2)Java为纯面向对象语言,所有代码(包括函数、变量等)必须在类中实现,除基本数据类型(包括int、oat等)外,所有类型都是类。此外,Java语言中不存在全局变量或全局函数,而C++兼具面向过程和面向过程编程的特点,可以定义全局变量和全局函数。
3)与C/C++语言相比,Java语言中没有指针的概念,这有效防止了C/C++语言中操作指针可能引起的系统问题,从而使程序变得更加安全。
4)与C++语言相比,Java语言不支持多重继承,但是Java语言引入了接口的概念,可以同时实现多个接口。由于接口也具有多态特性,因此在Java语言中可以通过实现多个接口来实现与C++语言中多重继承类似的目的。
5)在C++语言中,需要开发人员去管理对内存的分配(包括申请与释放),而Java语言提供了垃圾回收器来实现垃圾的自动回收,不需要程序显式地管理内存的分配。在C++语言中,通常都会把释放资源的代码放到析构函数中,Java语言中虽然没有析构函数,但却引入了个 finalize()方法,当垃圾回收器将要释放无用对象的内存时,会首先调用该对象的 finalize)方法,因此,开发人员不需要关心也不需要知道对象所占的内存空间何时会被释放。

动态编译 当 JVM 的初始化完成后,类在调用执行过程中,执行引擎会把字节码转为机器码,然后在操作系统中才能执行。在字节码转换为机器码的过程中,虚拟机中还存在着一道编译,那就是即时编译

最初,JVM 中的字节码是由解释器( Interpreter )完成编译的,当虚拟机发现某个方法或代码块的运行特别频繁的时候,就会把这些代码认定为热点代码

为了提高热点代码的执行效率,在运行时,即时编译器(JIT,Just In Time)会把这些代码编译成与本地平台相关的机器码,并进行各层次的优化,然后保存到内存中。

java文件是如何运行的?

img

不可变类

当类的对象创建后,它的值就不可以再更改了

相比于可变对象,不可变对象有很多优势

  • 不可变对象可以提高String Pool(字符串常量池)的效率和安全性。如果你知道一个对象是不可变的 ,那么需要拷贝对象的内容时就不用复制它本身而只复制它的地址,复制地址(通常一个指针的大小)需要很小的内存,效率也很好。同时对于其他引用同一个对象的其他变量也不会造成影响。
  • 不可变对象对于多线程安全的,因为在多线程同时进行操作的情况下,一个可变对象的值很可能被其他线程改变这样会造成不可预期的结果,而使用不可变对象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从String类不可变的好处进行分析

只有当字符串是不可变的,字符串池才有可能实现。字符串池的实现可以在运行时节约很多heap空间,因为不同的字符串变量都指向池中的同一个字符串。但如果字符串是可变的,那么String interning将不能实现(译者注:String interning是指对不同的字符串仅仅只保存一个,即不会保存多个相同的字符串。),因为这样的话,如果变量改变了它的值,那么其它指向这个值的变量的值也会一起改变。

如果字符串是可变的,那么会引起很严重的安全问题。譬如,数据库的用户名、密码都是以字符串的形式传入来获得数据库的连接,或者在socket编程中,主机名和端口都是以字符串的形式传入。因为字符串是不可变的,所以它的值是不可改变的,否则黑客们可以钻到空子,改变字符串指向的对象的值,造成安全漏洞。

因为字符串是不可变的,所以是多线程安全的,同一个字符串实例可以被多个线程共享。这样便不用因为线程安全问题而使用同步。字符串自己便是线程安全的。

类加载器要用到字符串,不可变性提供了安全性,以便正确的类被加载。譬如你想加载java.sql.Connection类,而这个值被改成了myhacked.Connection,那么会对你的数据库造成不可知的破坏。

因为字符串是不可变的,所以在它创建的时候hashcode就被缓存了,不需要重新计算。这就使得字符串很适合作为Map中的键,字符串的处理速度要快过其它的键对象。这就是HashMap中的键往往都使用字符串。

如何创建一个不可变类

  1. 将类声明为final,所以它不能被继承
  2. 将所有的成员声明为私有的,这样就不允许直接访问这些成员
  3. 对变量不要提供setter方法
  4. 将所有可变的成员声明为final,这样只能对它们赋值一次
  5. 通过构造器初始化所有成员,进行深拷贝(deep copy)
  6. 在getter方法中,不要直接返回对象本身,而是克隆对象,并返回对象的拷贝
数组和链表的区别?

数组是一种线性表数据结构。它用一组连续的内存空间,来存储一组具有相同类型的数据。最大的特点就是支持随机访问,但插入、删除操作也因此变得比较低效,平均情况时间复杂度为O(n)。

链表并不需要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它通过“指针”将一组零散的内存,空间可扩容,比较常用的是单链表,双链表和循环链表。和数组相比,链表更适合插入、删除操作频繁的场景,查询的时间复杂度较高。

HashMap HashTable ConcurrentHashMap

链表散列:数组+链表的实现形式。通过hash函数将key值映射到一定存储空间上,从而实现O(1)的查找。通过链表来解决hash碰撞的问题。并发用ConcurrentHashMap。

JDK1.7中,ConcurrentHashMap使用的锁分段技术,将数据分成一段一段的存储,然后给每一段数据配一把锁,当一个线程占用锁访问其中一个段数据的时候,其他段的数据也能被其他线程访问。ConcurrentHashMap只有16个Segment,并且不会扩容,最多可以支持16个线程并发写。JDK1.8放弃了锁分段的做法,采用CAS和synchronized方式处理并发。以put操作为例,CAS方式确定key的数组下标,synchronized保证链表节点的同步效果。JDK1.8的做法有什么好处呢?减少内存开销,获得JVM的支持。

不用hashtable的原因是HashTable容器使用synchronized来保证线程安全,但在线程竞争激烈的情况下HashTable的效率非常低下。因为多个线程访问HashTable的同步方法时,可能会进入阻塞或轮询状态。如线程1使用put进行添加元素,线程2不但不能使用put方法添加元素,并且也不能使用get方法来获取元素,所以竞争越激烈效率越低。

HashMap和LinkedHashMap的区别?LinkedHashMap线程安全吗?

java为数据结构中的映射定义了一个接口java.util.Map;它有四个实现类,分别是HashMap Hashtable LinkedHashMap 和TreeMap.

Map主要用于存储健值对,根据键得到值,因此不允许键重复(重复了覆盖了),但允许值重复。
Hashmap 是一个最常用的Map,它根据键的HashCode值存储数据,根据键可以直接获取它的值,具有很快的访问速度,遍历时,取得数据的顺序是完全随机的。 HashMap最多只允许一条记录的键为Null;允许多条记录的值为 Null;HashMap不支持线程的同步,即任一时刻可以有多个线程同时写HashMap;可能会导致数据的不一致。如果需要同步,可以用 Collections的synchronizedMap方法使HashMap具有同步的能力,或者使用ConcurrentHashMap。

Hashtable与 HashMap类似,它继承自Dictionary类,不同的是:它不允许记录的键或者值为空;它支持线程的同步,即任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能写Hashtable,因此也导致了 Hashtable在写入时会比较慢。

LinkedHashMap 是HashMap的一个子类,保存了记录的插入顺序,在用Iterator遍历LinkedHashMap时,先得到的记录肯定是先插入的.也可以在构造时用带参数,按照应用次数排序。在遍历的时候会比HashMap慢,不过有种情况例外,当HashMap容量很大,实际数据较少时,遍历起来可能会比 LinkedHashMap慢,因为LinkedHashMap的遍历速度只和实际数据有关,和容量无关,而HashMap的遍历速度和他的容量有关。

TreeMap实现SortMap接口,能够把它保存的记录根据键排序,默认是按键值的升序排序,也可以指定排序的比较器,当用Iterator 遍历TreeMap时,得到的记录是排过序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用的最多的是HashMap,在Map 中插入、删除和定位元素,HashMap 是最好的选择。但如果您要按自然顺序或自定义顺序遍历键,那么TreeMap会更好。如果需要输出的顺序和输入的相同,那么用LinkedHashMap 可以实现,它还可以按读取顺序来排列.

Map接口的实现都是不线程安全的。

线程安全的集合:Vector:就比Arraylist多了个同步化机制(线程安全)。Hashtable:就比Hashmap多了个线程安全。ConcurrentHashMap:是一种高效但是线程安全的集合。Stack:栈,也是线程安全的,继承于Vector。

解决hash冲突的方法

Hash算法解决冲突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常用的解决方法
1, 开放定址法:
所谓的开放定址法就是一旦发生了冲突,就去寻找下一个空的散列地址,只要散列表足够大,空的散列地址总能找到,并将记录存入
公式为:fi(key) = (f(key)+di) MOD m (di=1,2,3,……,m-1)
※ 用开放定址法解决冲突的做法是:当冲突发生时,使用某种探测技术在散列表中形成一个探测序列。沿此序列逐个单元地查找,直到找到给定的关键字,或者碰到一个开放的地址(即该地址单元为空)为止(若要插入,在探查到开放的地址,则可将待插入的新结点存人该地址单元)。查找时探测到开放的地址则表明表中无待查的关键字,即查找失败。
比如说,我们的关键字集合为{12,67,56,16,25,37,22,29,15,47,48,34},表长为12。 我们用散列函数f(key) = key mod 12
当计算前S个数{12,67,56,16,25}时,都是没有冲突的散列地址,直接存入:

这里写图片描述
计算key = 37时,发现f(37) = 1,此时就与25所在的位置冲突。
于是我们应用上面的公式f(37) = (f(37)+1) mod 12 = 2。于是将37存入下标为2的位置:
这里写图片描述

2, 再哈希法:
再哈希法又叫双哈希法,有多个不同的Hash函数,当发生冲突时,使用第二个,第三个,….,等哈希函数
计算地址,直到无冲突。虽然不易发生聚集,但是增加了计算时间。

3, 链地址法:
链地址法的基本思想是:每个哈希表节点都有一个next指针,多个哈希表节点可以用next指针构成一个单向链表,被分配到同一个索引上的多个节点可以用这个单向链表连接起来,如:
键值对k2, v2与键值对k1, v1通过计算后的索引值都为2,这时及产生冲突,但是可以通道next指针将k2, k1所在的节点连接起来,这样就解决了哈希的冲突问题
这里写图片描述
4, 建立公共溢出区: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哈希表分为基本表和溢出表两部分,凡是和基本表发生冲突的元素,一律填入溢出表

Java 集合框架?

常用集合大纲

这里写图片描述

Java内存分区
  1. Java堆:Java堆是被所有线程共享的一块内存区域,在虚拟机启动时创建。此内存区域的唯一目的就是存放对象实例,所有的对象实例以及数组都要在堆上分配。Java堆是垃圾收集器管理的主要区域,因此很多时候也被称做“GC堆”。

  2. 方法区:方法区与Java堆一样是所有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用于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虽然Java虚拟机规范把方法区描述为堆的一个逻辑部分,但是它却有一个别名叫做Non-Heap非堆),目的是与Java堆区分开。

  3. Java虚拟机栈:是线程私有的,它的生命周期与线程相同。虚拟机栈描述的是Java方法执行的内存模型:每个方法在执行的时候都会同时创建一个栈帧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操作栈动态链接方法返回地址等信息。

  4. 本地方法栈:与虚拟机栈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相似的,其区别是虚拟机栈为虚拟机执行Java方法(也就是字节码)服务,而本地方法栈则为虚拟机使用到的Native方法服务

    虚拟机规范中对本地方法栈中的方法使用的语言、使用方式与数据结构并没有强制规定,因此具体的虚拟机可以自由地实现它,甚至有的虚拟机(如Sun HotSpot虚拟机)直接就把本地方法栈和虚拟机栈合二为一。

  5. 程序计数器:可以看作是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在虚拟机的概念模型里,字节码解释器工作时就是通过改变这个计数器的值来选取下一条需要执行的字节码指令,分支、循环、跳转、异常处理和线程恢复等基础功能都需要依赖这个计数器来完成。

类加载

过程:

  1. 加载: 加载指的是将类的class文件读入到内存,并为之创建一个java.lang.Class对象,也就是说,当程序中使用任何类时,系统都会为之建立一个java.lang.Class对象。

  2. 链接: 当类被加载之后,系统为之生成一个对应的Class对象,接着将会进入连接阶段,连接阶段负责把类的二进制数据合并到JRE中。类连接又可分为如下3个阶段。

    1)**验证:**验证阶段用于检验被加载的类是否有正确的内部结构,并和其他类协调一致。

    2)**准备:**类准备阶段负责为类的静态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默认初始值。

    3)**解析:**将类的二进制数据中的符号引用替换成直接引用。

  3. 初始化: 初始化是为类的静态变量赋予正确的初始值 。

时机:

  1. 创建类的实例,也就是new一个对象
  2. 访问某个类或接口的静态变量,或者对该静态变量赋值
  3. 调用类的静态方法
  4. 反射(Class.forName(“com.lyj.load”))
  5. 初始化一个类的子类(会首先初始化子类的父类)
  6. JVM启动时标明的启动类,即文件名和类名相同的那个类

分类:

  1. 根类加载器(bootstrap class loader):它用来加载 Java 的核心类,是用原生代码来实现的,并不继承自 java.lang.ClassLoader(负责加载$JAVA_HOME中jre/lib/rt.jar里所有的class,由C++实现,不是ClassLoader子类)。由于引导类加载器涉及到虚拟机本地实现细节,开发者无法直接获取到启动类加载器的引用,所以不允许直接通过引用进行操作。
  2. 扩展类加载器(extensions class loader):它负责加载JRE的扩展目录,lib/ext或者由java.ext.dirs系统属性指定的目录中的JAR包的类。由Java语言实现,父类加载器为null。
  3. 系统类加载器(system class loader):被称为系统(也称为应用)类加载器,它负责在JVM启动时加载来自Java命令的-classpath选项、java.class.path系统属性,或者CLASSPATH换将变量所指定的JAR包和类路径。程序可以通过ClassLoader的静态方法getSystemClassLoader()来获取系统类加载器。如果没有特别指定,则用户自定义的类加载器都以此类加载器作为父加载器。由Java语言实现,父类加载器为ExtClassLoader。

原则:

  1. 全盘负责:所谓全盘负责,就是当一个类加载器负责加载某个Class时,该Class所依赖和引用其他Class也将由该类加载器负责载入,除非显示使用另外一个类加载器来载入。
  2. 双亲委派:所谓的双亲委派,则是先让父类加载器试图加载该Class,只有在父类加载器无法加载该类时才尝试从自己的类路径中加载该类。通俗的讲,就是某个特定的类加载器在接到加载类的请求时,首先将加载任务委托给父加载器,依次递归,如果父加载器可以完成类加载任务,就成功返回;只有父加载器无法完成此加载任务时,才自己去加载。
  3. 缓存机制。缓存机制将会保证所有加载过的Class都会被缓存,当程序中需要使用某个Class时,类加载器先从缓存区中搜寻该Class,只有当缓存区中不存在该Class对象时,系统才会读取该类对应的二进制数据,并将其转换成Class对象,存入缓冲区中。这就是为很么修改了Class后,必须重新启动JVM,程序所做的修改才会生效的原因。
  4. 双亲委派机制的优势:采用双亲委派模式的是好处是Java类随着它的类加载器一起具备了一种带有优先级的层次关系,通过这种层级关可以避免类的重复加载,当父亲已经加载了该类时,就没有必要子ClassLoader再加载一次。其次是考虑到安全因素,java核心api中定义类型不会被随意替换,假设通过网络传递一个名为java.lang.Integer的类,通过双亲委托模式传递到启动类加载器,而启动类加载器在核心Java API发现这个名字的类,发现该类已被加载,并不会重新加载网络传递的过来的java.lang.Integer,而直接返回已加载过的Integer.class,这样便可以防止核心API库被随意篡改。
Java四种引用

强引用

如果一个对象具有强引用,它就不会被垃圾回收器回收。即使当前内存空间不足,JVM也不会回收它,而是抛出 OutOfMemoryError 错误,使程序异常终止。如果想中断强引用和某个对象之间的关联,可以显式地将引用赋值为null,这样一来的话,JVM在合适的时间就会回收该对象。

String str = "hello";    // 强引用
str = null;              // 取消强引用

软引用

在使用软引用时,如果内存的空间足够,软引用就能继续被使用,而不会被垃圾回收器回收;只有在内存空间不足时,软引用才会被垃圾回收器回收。

SoftReference<String> softName = new  SoftReference<>("张三");

弱引用

具有弱引用的对象拥有的生命周期更短暂。因为当 JVM 进行垃圾回收,一旦发现弱引用对象,无论当前内存空间是否充足,都会将弱引用回收。不过由于垃圾回收器是一个优先级较低的线程,所以并不一定能迅速发现弱引用对象。

WeakReference<String> weakName = new WeakReference<String>("hello");

虚引用

顾名思义,就是形同虚设,如果一个对象仅持有虚引用,那么它相当于没有引用,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被垃圾回收器回收。

虚引用必须和引用队列关联使用,当垃圾回收器准备回收一个对象时,如果发现它还有虚引用,就会把这个虚引用加入到与之关联的引用队列中。程序可以通过判断引用队列中是否已经加入了虚引用,来了解被引用的对象是否将要被垃圾回收。如果程序发现某个虚引用已经被加入到引用队列,那么就可以在所引用的对象的内存被回收之前采取必要的行动。

ReferenceQueue<String> queue = new ReferenceQueue<String>();
PhantomReference<String> pr = new PhantomReference<String>(new String("hello"), queue);
垃圾回收

随着程序的运行,内存中存在的实例对象、变量等信息占据的内存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时进行垃圾回收,必然会带来程序性能的下降,甚至会因为可用内存不足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系统异常。

分为两种:
新生代 GC(Minor GC):指发生在新生代的垃圾收集动作,因为 Java 对象大多都具备朝生夕灭的特性,所以 Minor GC 非常频繁,一般回收速度也比较快。

老年代 GC(Major GC/Full GC):指发生在老年代的 GC,出现了 Major GC,经常会伴随至少一次的 Minor GC(但非绝对的,在 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的收集策略里就有直接进行 Major GC 的策略选择过程)。Major GC 的速度一般会比 Minor GC 慢 10 倍以上。

回收方法:

  1. 标记-清除算法 最基础的收集算法是“标记-清除”(Mark-Sweep)算法,分为“标记”和“清除”两个阶段:首先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在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所有被标记的对象。

  2. 复制算法 为了解决效率问题,一种称为“复制”(Copying)的收集算法出现了,它将可用内存按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当这一块的内存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然后再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这样使得每次都是对整个半区进行内存回收,内存分配时也就不用考虑内存碎片等复杂情况,只要移动堆顶指针,按顺序分配内存即可,实现简单,运行高效。只是这种算法的代价是将内存缩小为了原来的一半。

  3. 标记整理算法 复制算法在对象存活率较高时就要进行较多的复制操作,效率将会变低。更关键的是,如果不想浪费 50% 的空间,就需要有额外的空间进行分配担保,以应对被使用的内存中所有对象都 100% 存活的极端情况,所以在老年代一般不能直接选用这种算法。

    根据老年代的特点,有人提出了另外一种“标记-整理”(Mark-Compact)算法,标记过程仍然与“标记-清除”算法一样,但后续步骤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进行清理,而是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

  4. 分代收集算法 一般是把 Java 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这样就可以根据各个年代的特点采用最适当的收集算法。在新生代中,每次垃圾收集时都发现有大批对象死去,只有少量存活,那就选用复制算法,只需要付出少量存活对象的复制成本就可以完成收集。而老年代中因为对象存活率高、没有额外空间对它进行分配担保,就必须使用“标记—清理”或者“标记—整理”算法来进行回收。

  5. 为什么分代回收目前jvm常用回收算法就是分代回收,年轻代以复制算法为主,老年代以标记整理算法为主。原因是年轻代对象比较多,每次垃圾回收都有很多的垃圾对象回收,而且要尽可能快的减少生命周期短的对象,存活的对象较少,这时候复制算法比较适合,只要将有标记的对象复制到另一个内存区域,其余全部清除,并且复制的数量较少,效率较高;而老年代是年轻代筛选出来的对象,被标记比较高,需要删除的对象比较少,显然采用标记整理效率较高。

垃圾回收器

Serial

Serial 最早的垃圾回收器,JDK 1.3.1 之前新生代唯一的垃圾回收器,使用的是单线程串行回收方式,在单 CPU 环境下性能较好,因为单线程执行不存在线程切换。

线程类型: 单线程

使用算法: 复制算法

指定收集器: -XX:+UseSerialGC

Serial Old

Serial 收集器的老年代版本,同样也是单线程的。它有一个实用的用途作为CMS收集器的备选预案,后面介绍CMS的时候会详细介绍。

线程类型: 单线程

使用算法: 标记-整理

指定收集器: -XX:+UseSerialGC

ParNew

ParNew 其实就是 Serial 的多线程版本,可以和 Serial 共用很多控制参数,比如:-XX:SurvivorRatio , ParNew 可以和 CMS 配合使用。

640?wx_fmt=png

(注:图片来源于零壹技术栈)

线程类型: 多线程

使用算法: 复制

指定收集器: -XX:+UseParNewGC

Parallel Scavenge

Parallel 和 ParNew 收集器类似,也是多线程的,但 Parallel 是吞吐量优先的收集器,GC停顿时间的缩短是以吞吐量为代价的,比如收集 100MB 的内存,需要 10S 的时间,CMS 则会缩短为 7S 收集 50 MB 的内存,这样停顿的时间确实缩少了,但收集的频率变大了,吞吐量就变小了。

线程类型: 多线程

使用算法: 复制

指定收集器: -XX:+UseParallelGC

Parallel Old

Parallel Old 是 Parallel 的老生代版本,同样是吞吐量优先的收集器。

线程类型: 多线程

使用算法: 标记-整理

指定收集器: -XX:+UseParallelOldGC

CMS

CMS(Concurrent Mark Sweep)一种以获得最短停顿时间为目标的收集器,非常适用B/S系统。

使用 Serial Old 整理内存。

CMS 运行过程:

640?wx_fmt=png

(注:图片来源于零壹技术栈)

1、初始标记

标记 GC Roots 直接关联的对象,需要 Stop The World 。

2、并发标记

从 GC Roots 开始对堆进行可达性分析,找出活对象。

3、重新标记

重新标记阶段为了修正并发期间由于用户进行运作导致的标记变动的那一部分对象的标记记录。这个阶段的停顿时间一般会比初始标记阶段稍长一些,但远比并发标记的时间短,也需要 Stop The World 。

4、并发清除

除垃圾对象。

CMS 缺点:

1、对 CPU 资源要求敏感。

CMS 回收器过分依赖于多线程环境,默认情况下,开启的线程数为(CPU 的数量 + 3)/ 4,当 CPU 数量少于 4 个时,CMS 对用户本身的操作的影响将会很大,因为要分出一半的运算能力去执行回收器线程。

2、CMS无法清除浮动垃圾。

浮动垃圾指的是CMS清除垃圾的时候,还有用户线程产生新的垃圾,这部分未被标记的垃圾叫做“浮动垃圾”,只能在下次 GC 的时候进行清除。

3、CMS 垃圾回收会产生大量空间碎片。

CMS 使用的是标记-清除算法,所有在垃圾回收的时候回产生大量的空间碎片。

注意:CMS 收集器中,当老生代中的内存使用超过一定的比例时,系统将会进行垃圾回收;当剩余内存不能满足程序运行要求时,系统将会出现 Concurrent Mode Failure,临时采用 Serial Old 算法进行清除,此时的性能将会降低。

线程类型: 多线程

使用算法: 标记-清除

指定收集器: -XX:+UseConcMarkSweepGC

G1

G1 GC 这是一种兼顾吞吐量和停顿时间的 GC 实现,是 JDK 9 以后的默认 GC 选项。G1 可以直观的设定停顿时间的目标,相比于 CMS GC,G1 未必能做到 CMS 在最好情况下的延时停顿,但是最差情况要好很多。

G1 GC 仍然存在着年代的概念,但是其内存结构并不是简单的条带式划分,而是类似棋盘的一个个 region。Region 之间是复制算法,但整体上实际可看作是标记 - 整理(Mark-Compact)算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内存碎片,尤其是当 Java 堆非常大的时候,G1 的优势更加明显。

640?wx_fmt=png

G1 吞吐量和停顿表现都非常不错,并且仍然在不断地完善,与此同时 CMS 已经在 JDK 9 中被标记为废弃(deprecated),所以 G1 GC 值得深入掌握。

G1 运行过程:

1、初始标记

标记 GC Roots 直接关联的对象,需要 Stop The World 。

2、并发标记

从 GC Roots 开始对堆进行可达性分析,找出活对象。

3、重新标记

重新标记阶段为了修正并发期间由于用户进行运作导致的标记变动的那一部分对象的标记记录。这个阶段的停顿时间一般会比初始标记阶段稍长一些,但远比并发标记的时间短,也需要 Stop The World 。

4、筛选回收

首先对各个 Region 的回收价值和成本进行排序,根据用户所期望的 GC 停顿时间来制定回收计划。这个阶段可以与用户程序一起并发执行,但是因为只回收一部分 Region,时间是用户可控制的。

线程类型: 多线程

使用算法: 复制、标记-整理

指定收集器: -XX:+UseG1GC(JDK 7u4 版本后可用)

Java内存泄漏,如何排查?

虽然Java有垃圾收集器帮助实现内存自动管理,虽然GC有效的处理了大部分内存,但是并不能完全保证内存的不泄露。

内存泄露就是堆内存中不再使用的对象,但是垃圾回收期无法从内存中删除他们的情况,因此他们会被不必要的一直存在。这种情况会耗尽内存资源并降低系统性能,最终以OOM终止。

垃圾回收器会定期删除未引用的对象,但它永远不会收集那些仍在引用的对象。

1 静态集合类中的引用对象

2 单例模式的对象

3 一些未关闭的连接,如网络连接和数据库连接

应用程序长时间连续运行时性能严重下降;

应用程序中的OutOfMemoryError堆错误;

自发且奇怪的应用程序崩溃;

应用程序偶尔会耗尽连接对象。

排查的方法,可以开启垃圾回收日志,可以用jstat的相关命令排查,如

1.jstat -gc pid

可以显示gc的信息,查看gc的次数,及时间。

其中最后五项,分别是young gc的次数,young gc的时间,full gc的次数,full gc的时间,gc的总时间。

2.jstat -gccapacity pid

可以显示,VM内存中三代(young,old,perm)对象的使用和占用大小,

如:PGCMN显示的是最小perm的内存使用量,PGCMX显示的是perm的内存最大使用量,

PGC是当前新生成的perm内存占用量,PC是但前perm内存占用量。

其他的可以根据这个类推,OC是old内纯的占用量。

3.jstat -gcutil pid

统计gc信息统计。

Callable和Runable的区别

创建线程的四种方式:Thread,Runnable,Callable,线程池。

相同点:

1、两者都是接口

2、两者都需要调用Thread.start启动线程

不同点:

1、callable的核心是call方法,允许返回值,runnable的核心是run方法,没有返回值

2、call方法可以抛出异常,但是run方法不行

3、因为runnable是java1.1就有了,所以他不存在返回值,后期在java1.5进行了优化,就出现了callable,就有了返回值和抛异常

4、callable和runnable都可以应用于executors。而thread类只支持runnable

抽象类和接口
  1. 抽象类要被子类继承,接口要被类实现。

  2. 接口只能做方法声明,抽象类中可以作方法声明,也可以做方法实现。

    接口里定义的变量只能是公共的静态的常量,抽象类中的变量是普通变量。

    接口是设计的结果,抽象类是重构的结果。

    抽象类和接口都是用来抽象具体对象的,但是接口的抽象级别最高。

    抽象类可以有具体的方法和属性,接口只能有抽象方法和不可变常量。

    抽象类主要用来抽象类别,接口主要用来抽象功能。

反射的原理

『反射』就是指程序在运行时能够动态的获取到一个类的类型信息的一种操作。它是现代框架的灵魂,几尽所有的框架能够提供的一些自动化机制都是靠反射实现的,这也是为什么各类框架都不允许你覆盖掉默认的无参构造器的原因,因为框架需要以反射机制利用无参构造器创建实例。

之间介绍过虚拟机的类加载机制,其中我们提到过,每一种类型都会在初次使用时被加载进虚拟机内存的『方法区』中,包含类中定义的属性字段,方法字节码等信息。

Java 中使用类 java.lang.Class 来指向一个类型信息,通过这个 Class 对象,我们就可以得到该类的所有内部信息。而获取一个 Class 对象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 类名.class

    这种方式就比较简单,只要使用类名点 class 即可得到方法区该类型的类型信息。例如:

    Object.class;
    Integer.class;
    int.class;
    String.class;
    //等等
    
  2. getClass 方法

    Object 类有这么一个方法:

    public final native Class<?> getClass();
    

    这是一个本地方法,并且不允许子类重写,所以理论上所有类型的实例都具有同一个 getClass 方法。具体使用上也很简单:

    Integer integer = new Integer(12);
    integer.getClass();
    
  3. forName 方法

    forName 算是获取 Class 类型的一个最常用的方法,它允许你传入一个全类名,该方法会返回方法区代表这个类型的 Class 对象,如果这个类还没有被加载进方法区,forName 会先进行类加载。

    public static Class<?> forName(String className) {
        Class<?> caller = Reflection.getCallerClass();
        return forName0(className, true, ClassLoader.getClassLoader(caller), caller);
    }
    

    由于方法区 Class 类型信息由类加载器和类全限定名唯一确定,所以想要去找这么一个 Class 就必须提供类加载器和类全限定名,这个 forName 方法默认使用调用者的类加载器。

    当然,Class 类中也有一个 forName 重载,允许你传入类加载器和类全限定名来匹配方法区类型信息。

    public static Class<?> forName(String name, boolean initialize,
    ClassLoader loader){
        //.....                                       
    }
    
    
堆和栈的区别?

栈内存:栈内存首先是一片内存区域,存储的都是局部变量,凡是定义在方法中的都是局部变量(方法外的是全局变量),for循环内部定义的也是局部变量,是先加载函数才能进行局部变量的定义,所以方法先进栈,然后再定义变量,变量有自己的作用域,一旦离开作用域,变量就会被释放。栈内存的更新速度很快,因为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都很短。

堆内存:存储的是数组和对象(其实数组就是对象),凡是new建立的都是在堆中,堆中存放的都是实体(对象),实体用于封装数据,而且是封装多个(实体的多个属性),如果一个数据消失,这个实体也没有消失,还可以用,所以堆是不会随时释放的,但是栈不一样,栈里存放的都是单个变量,变量被释放了,那就没有了。堆里的实体虽然不会被释放,但是会被当成垃圾,Java有垃圾回收机制不定时的收取。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