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步骤
1. 资料准备:收集电源芯片及其他相关器件的数据手册,获取其封装信息等,若嘉立创EDA元件库中没有所需封装,需自行创建。
2. 原理图绘制:根据多路电源输出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源芯片,如LM2596S - ADJ、LM7805CT、AMS1117 - ADJ等。绘制原理图,连接各元件,确保电路原理正确,添加必要的滤波电容、电感等元件,以稳定电源输出。
3. 网表导入:将绘制好的原理图网表更新转换到PCB中,检查是否有器件或网络连接导入失败,如有问题,返回原理图进行修正。
4. 结构导入(如有需要):若有电路板的机械结构要求,将DXF结构文件导入PCB,确定板框大小、禁布区等信息。
5. 器件布局:优先放置结构器件和特殊器件,然后根据电源模块的功能,将主要IC器件按飞线流向放置在合适位置,滤波器件要靠近相应的滤波管脚,遵循先大后小的原则,尽量使布局紧凑、合理。
6. 规则设置:设置线宽、线距、过孔等规则。电源线路因需通过较大电流,线宽应适当加宽,可根据电源电流大小设置为几十mil到上百mil不等,线距一般设置为8 - 10mil以上,过孔大小根据电流和板材等因素选择。
7. 层叠设置:若电源板线路复杂,可考虑多层板。一般可设置顶层和底层为信号走线层,中间层设置电源层和地层,合理安排层叠顺序,以减少电源干扰和信号串扰。
布线要点
1. 手动布线:使用快捷键“W”开始布线,“B”切换到底层,“T”切换到顶层,“+”“-”调节线宽,“L”切换布线角度。优先对电源线路进行布线,将不同电压输出线路分开布置,避免相互干扰,电源线尽量短而粗,以减少线路电阻和压降。
2. 过孔处理:电源模块扇孔时,对应的地孔要与电源对应,确保电源回路顺畅。当需要换层布线时,合理放置过孔,过孔大小要满足载流要求。
3. 接地处理:将地线尽可能加粗,形成完整的地平面,可采用铺铜方式,设置铺铜网络为GND,让电源回路电流有良好的回流路径,减少电磁干扰。
4. 布线优化:检查布线是否存在信号跨分割、环形或U形路径等问题,调整线路使其美观、合理,同时确保满足载流要求,对于重要信号可进行包地打孔处理。
5. DRC检查:完成布线后,进行DRC检查,查看是否存在开短路、违反设计规则等问题,如有问题,及时修改,直至检查通过。
4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