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Inode、xfs、xfsdump、日志

block的作用:用来存真正的数据内容的

我们每个扇区(sector)的大小规定是512B,系统在读取硬盘数据时,并不会一个个扇区去读,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即一次性读取一个块(block),这种由多个山区组成的快,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块的大小,最常见的是4kB,即连接8个sector组成一个block

inode的作用:用来存数据的元信息的,所谓元信息指的就是该数据的一些属性,特征

那我们的inode可以记录的信息,有哪些呢?可以是文件权限(rwx)的记录,文件的属主,属组,文件大小,时间戳等,这种存储文件元信息的区域就叫做inode,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也叫”i“节点,因为,一个文件必须占用一个inode,但至少占用一个block

注:inode中并不包括文件名,其实文件名是存放在目录当中的,Linux系统中一切皆文件,因此目录也是一种文件,及查看目录中的文件,cd转目录后通过ls列目录可以查看文件名,而我们每个inode都有一个号码,系统用inode号码识别不同的文件,系统内部不使用文件名,而是用inode号码来识别文件。

Linux系统文件三个主要的时间属性,修改时有几率会同时更改时间戳

ctime(change time)改变

最后一次改变文件或目录(属性)时间

atime(access time)访问

最后一次访问文件或目录的时间

mtim(modifg time)

最后一次修改文件或目录(内容)得时间

inode的号码

用户通过文件名打开文件时,系统内部的过程

  1. 系统找到这个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
  2. 通过inode号码,获取inode信息
  3. 根据inode信息,找到文件数据所在的block,读出数据

查看inode号码的方法

ls -i命令:查看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

ls -i aa.txt

stat命令:查看文件inode信息中的inode号码

stat aa.txt

当文件名包括特殊字符,可能无法正常删除文件,直接删除inode则可以删除文件

移动或重命名文件时,只改变文件名,不影响inode号码

打开一个文件后,系统通过inode号码来识别该文件,不在考虑文件名

touch a.txt  ls -i a.txt

find . -inum 100......... -exec rm -i[ ]\;

这条命令的意思是find找到的内容作为后面run删除的对象

语法结构分析:-exec 参数后面跟的命令,它的终止是以;为结束标志的【】代表前面find找出来的文件名,\不代表换行符,是立即执行的意思

rm:是否删除普通空文件”./a.txt"?   y

ls -lh

方法二:ls -i at.txt

10......... at.txt

fin . -inum 10...... | xargs rm -f

(xargs 这个参数就是强力的意思,如果前面的输出结果包含空格或制表符也会被强力执行)

ls -i at.txt

恢复XFS类型的文件

extundelete 工具仅可以恢复EXT类型的文件,无法恢复CentOS 7系统默认采用xfs类型的文件,针对xfs文件系统目前也没有比较成熟的文件恢复工具,所以建议提前做好数据备份,以避免数据丢失

xfs类型的文件可使用 xfsdump与xfsrestore工具进行备份恢复,若系统中未安装xfsdump与xfsrestore工具,可以通过 yum install -y xfsdump 命令安装,xfsdump按照inode备份,xfsdumo的备份级别默认为0,xfsdump的命令格式为:xfsdump -f 备份存放位置。

-f 指定备份文件目录

-L 指定标签session label

-M:指定设备标签media label

-s:备份单个文件(-s后面不能直接跟路径)

实验步骤:

加一块硬盘

初始化磁盘(分区、格式化XFS,挂载)

准备测试文件

使用xfsdump命令备份整个分区

删除之前创建的内容,模拟数据丢失

恢复文件

使用xfsdump时,需要注意一下的几个限制:

xfsdump

不支持没有挂载的文件系统备份,所以只能备份已挂载的

xfsdump

必须使用root的权限才能操作(涉及文件系统的关系)

xfsdump

只能备份xfs文件系统

xfsdump

备份下来的数据(档案或储存媒体)只能让xfsrestore解析

xsfdump

是透过文件系统的UUID来分辨哥哥备份档的,因此不能备份两个具有相同UUID的文件系统

extundelet数据备份恢复

删除一个文件,实际上并不清除inode节点和block的数据,只是在这个文件的父目录里面的block中,删除这个文件的名字。Linux是通过Link的数量来控制文件删除的,只有当一个文件不存在任何Link的时候,这个文件才会被删除。

在数据被误删除后,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卸载被删除数据所在的分区,如果是根分区的数据遭到误删,就需要将系统进入单用户模式,并且将根分区以只读模式挂载。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将文件删除后仅仅是将文件的inode节点中的扇区指针清零,实际文件还存储在磁盘上,如果磁盘继续以读写模式挂载,这些已删除的文件的数据块就可能被操作系统重新分配出去,在这些数据库被新的数据覆盖后,这些数据就真的丢失了,恢复工具也回天无力。所以以只读模式挂载磁盘可以尽量降低数据库中数据被覆盖的风险,以提高恢复数据成功的比例

实验步骤:

编译安装extundelete 之前需要先安装两个依赖包e2fsprogs-libs和e2fsprogs-devel,这两个包在系统安装光盘的/Package目录下就有,使用rpm 或yum命令将其安装。

e2fsprogs-devel安装依赖于libcom_err-devel包。

安装万依赖包后,即可将提前上传的extundelete软件包解压、配置、编译、安装/

模拟删除并执行恢复操作

关于extundelete数据恢复,不能恢复空文件空目录问题,原因是extundelete只能回复block数据块里面有内容的数据,而空文件没有在block数据块里面写过东西,因此,恢复不了

extundelete与xfsdump的区别

extundelete需要额外的去装,而xfsdump默认系统自带

extundelete恢复时需要解挂载,而xfsdump需要挂载点在线时使用

xfsdump使用时必须是root账户才能用

extundelete只能恢复文件系统是ext4格式的文件(必须CentOS6系统)xfsdump只能恢复文件系统格式是xfs格式的文件(CentOS 7默认是xfs文件系统格式)

日志的功能

用于记录系统程序运行中发生的各种事件

通过阅读日志,有助于诊断和解决系统故障

日志文件的分类:

内核及系统日志

rsyslog统一进行管理,日志格式基本相似

用户日志

记录系统用户登录及退出系统的相关信息

程序日志

由各种应用程序独立管理的日志文件,记录格式不统一

日志保存位置

默认位于/var/log目录下

       主要日志文件介绍

       内核及公共信息日志:/var/log/messages

       计划任务日志:/var/log/cron

       系统引导日志:/var/log/dmesg

       邮件系统日志:/var/log/maillog

       记录每个用户靠近的登录事件:/var/log/lastlog

       记录用户认证相关的安全事件消息:/var/log/secure

       记录每个用户登录、注销及系统启动和停机消息:/var/log/wtmp

       记录失败的,错误的登录尝试及验证事件:/var/log/btmp

日志消息的级别

日志记录的一般格式

日志管理策略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