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Maker
考虑到USB-C的性能与功能大幅提升,那么对线材的要求也会相对提升。但是问题来了,怎么判断这个线材的优劣呢??
因此就出现了EMarker芯片,定义各种工作模式。响应 USB PD 发出的标识命令返回有关电缆的信息(如电缆的电流承载能力、性能、厂商标识, 支持的 sstx/ssrx 通道数等)。
如果是运行USB 2.0,并且电流小于3A,那么就不需要增加EMarker。(这种情况现在应该比较少了⑧)
规范中给了个连接示意图:你细品!
2.有源cable
为什么要有源cable呢! 因为标准cable受我们前面总结的电气规范的限制,长度有限且粗重,比如支持3.2协议的话,cable长度需要小于1m,这在实际应用中肯定是不方便的。而有源cable可以更轻更细更长!对于用户来说太香啦!不过应该比较贵⑧
两种有源cable的比较:
对于有源cable内部的运行原理我还不太懂,特别是光隔离的cable,他是怎么给设备供电的呢?
OIAC电缆之中没有电流,因此只能用于主机DRD和设备DRD之间或者主机DRD到DFP。供电可有由VCONN或者VBUS;如果需要连接USB2.0,中间需要采用适配器。
3.替代模式
替代模式的前提,是机器已经搭载了支持USB PD协议的芯片。
Type-C的替代模式,支持DP和HDMI格式,接口并不自己处理视频信号,而是识别后转接到了其他芯片处理。包括视频、音频模式。
这样电脑就只需要一个Type-C接口了呀,可以快充、可以接扩展屏传视频、可以接耳机,还要什么其他接口,统一天下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