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le,靠谱吗?

 前几天参加了敏捷中国大会,碰到诸多的敏捷实践者,大家似乎都为这些问题所困扰,

 

 如何突破企业文化的藩篱?

 如何改变既有的工作方式?

 如何使企业实现变革?

 如何改变员工的思维和行事方式?

 如何从团队的成功扩展到组织的成功?

 

     最后一点是很难的,碰到几个敏捷实践着,都是在团队取得不错的成果,但是却没办法推广到公司其他项目中去。华为自顶向下实施敏捷,搞的有声有色,也存在敏捷方法和价值观的普及问题。自下而上,如果得不到管理者的支持,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在全公司达成共识的。诺西的实践是先是自下而上,实施一段时间后,然后是自顶向下的。

 

     Scrum无疑是本届敏捷大会最热门的主题,从方法学本身来说,它也是最容易实施的敏捷方法学。以前我也曾部分采用了Scrum的敏捷实践,未听从Scrum实践者的忠告,全盘采用。现在感觉,用户故事在敏捷软件开发方法学中应该是中心地位。没有它,你使用什么来衡量团队的开发效率,多位大牛提出用户故事是敏捷世界里的通用货币。团队速率有了度量,一切实践的采用就有了依据。比如每天的Daily Code Review使团队的速率降低20,bug数大量减少。说明在追求质量,且时间够用的前提下,进行Daily Code Review实践是合适的。反之,如果工期很紧,就可以折衷的去掉某个实践。

 

    从敏捷中国关于Scrum的session来看,国内正处于大量应用Scrum敏捷方法的尝试期。

 

    由agile,我突然想到了fragile,敏捷确实是脆弱的。在一个团队实施的实践,不一定到别的团队管用,因为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气质。一个公司适用的敏捷实施方式,并不一定适合另外一个公司。同理,在一个国家实施的好,并不代表另外一个国家也合适,这涉及到传统文化。即使一套实践对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公司,同一个团队,如果换了一个项目,也不一定适合。因为环境,上下文变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变了,那作为适应变化的agile实践本身,如果不改变,变的就只能是结果了。

 

    就像篮球队员之间的化学反应,高效的敏捷团队是不是可遇不可求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