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随感:从神经学的角度看个人发展

– “在成年人的脑中,可塑性可以解释两个机能:创建神经元之间的新连接和修改连接。”
“士别三日,更待刮目相看”

如果你来自寒门,不知道你有没有抱怨过自己的出身。抱怨自己为什么不生在一个更好的家庭,为什么自己的父母竟然是这样…我相信几乎每一个寒门子弟都不能免俗,只是大家抱怨的程度有所不同,而抱怨的频率将会随着年龄和人生阅历的丰富而下降最终以至于在人生理想和现实困境之间达成某种契约,把自己塑造成后代子孙的巨人。

其实你大可不必抱怨这种不公平,贫穷不一定是掣肘,富贵也不一定是机遇。这个时代一直在变,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既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时代,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自然社会中的人可以认为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就是你的身高、容貌、各种身体器官、生命体征以及你所拥有的外在物质。软件则是你的知识(这里是泛指)和感情。硬件的一切在你尚还是一个受精卵的时候几乎就已经摹刻在了你的基因中。在没有施加任何外力的理想情形下,你将会成长为基因所希望的样子。诚然,现代的医学水平已经可以改变人类的某些硬件设施,但是我们绝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机会作出这种改变。我们唯一能积极改变的是我们的软件,这种改变是创造伟人的根本动力

知识存储在大脑之中,感情是大脑对外界刺激产生的神经反应。知识存在于大脑之中,实际上就是说知识蕴含于神经元的结构和突触之中。感情是大脑的神经反应,实际上就是说感情由大脑神经元的一系列活动产生。那么,软件,无非就是大脑神经网络结构及其内在机制。好在,这套机制,存在超强的可塑性,只要你想要去塑造它的话

不同的人其软件系统有很大差别,但这和大脑中神经元的数量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实际上相同年龄段的人,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成年人的大脑神经元数量甚至还比不上婴儿:在成年人的大脑中大概有860亿个神经元,而婴儿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约1000亿个;但几乎所有的成年人的软件系统都比婴儿的要高级。

**不同的人其软件系统之所以千差万别,其根本原因在于大脑中神经元的连接方式千差万别。**人类大脑中的生化算法十分巧妙和高效,通过这套算法,在人受到某种训练时(泛指),外界的信息通过人类身体的传感器被转换为电流信号,电流信号经过算法的处理后会创建和修改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这一修改和连接通过算法在外界信息的不断作用下不断得到优化,最终达到理想的最佳状态(这其实也就是人工神经网络的训练);经过训练最终所获得的知识就蕴含在新的神经网络结构以及各突触之中。以练习写字为例,在你大脑初始的网络连接状态下,你对于要写的字是完全无概念的,但经过老师的不断教导和你自己勤奋的练习,你大脑中“掌管”学习写字的区域中的神经元在外界信息的和生化算法的不断训练之下逐渐构造出了结构合适的网络和数量足够的突触,于是你就学会了写字。

人的软件系统取决于大脑中的神经网络,一个人想要升级其软件系统,就必须对其大脑中的神经网络进行进一步的构造,构造出新的网络结构,产生新的突触连接;一个人想要不断升级其软件系统,就必须不断地对大脑中的神经网络结构进行构造,不断产生新的突触连接。现在的流行观点认为一个人的成就如何,同时取决于此人的情商和智商,情商和智商是个人软件系统的一部分,实质上也就蕴含在其大脑的神经网络结构和突触连接之中。

传统的观点认为,人的智商是与生俱来的,人的情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不断得到发展的,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既然智商和情商都蕴含于大脑的神经网络结构和突触连接之中,那么只要神经网络能够进行重构,新的突触连接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那么智商和情商就一定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不仅是人的智商和情商是如此,人的一切软实力都应当是如此。

基于上面的结论和观点,我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既然大脑的神经网络是可以重构的,新的突触连接是可以产生的,那么人就一定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我们从婴儿到儿童到少年到青年,外界的环境影响(生活经历、国民教育等)就一直在不断改变这我们大脑中的神经网络构造,我们也就一直在向前发展。然而由于经历不同、教育不同等等原因,不同人的大脑所接收到的训练信息也截然不同,于是即使大家用的是同样一套训练算法(假如是的话),最终训练出来的神经网络也千差万别。人,于是也就千差万别。

如何解释有的人在软件系统上天生就比其他人多些什么或者少些什么?如果对人工神经网络有了解的话,那么你就知道人工神经网络最终在某个任务上表现的好坏取决于网络的初始状态(层数、结构、连接方式、激活函数)、输入的数据(数据数量、数据质量、数据类型)以及训练算法,这套理论同样可以类比到实际的人脑中的神经网络中去。我认为,人与人之间最终的软件系统之所以发展程度会有不同,不仅仅是因为输入数据各不相同,可能不同的人其神经网络的初始状态、甚至于训练网络的算法都有所不同。不妨将人出生时的网络状态看做是初始网络状态,很有可能有的人因为胚胎发育以及基因的原因,其网络状态已经能和七八岁的儿童相提并论,世俗认为这种人是天才;当然胚胎发育或基因的因素也可能会导致新出生的婴儿其网络初始状态极差,世俗认为这种人是天生的低能。至于算法的差异,就会导致有的人自身软件系统的升级效率要比普通人来得更高,世俗认为这种人很聪明;如果有的人算法极差,那么其几乎不具有学习能力,世俗认为这种人有智力障碍。

我认为对于所有人来说,只要不是大脑的生化算法出了问题,将自己的软件系统提升到相当的层次实际上只是时间和意愿的问题。如果初始网络状态差一点,大不了多吃点苦就是了;如果你出生不好,父母能给你的教育水平不行,能得到输入数据不好,那你自己有条件了自己去寻求更好的数据输入就是了。其实只要愿意,然后花上时间,任何一个人都能够不断地去重构自己大脑中的神经网络、建立新的突触连接。可大多数人总是怨天尤人,说自己生不逢时,说自己条件不行,何其可悲!其实,即使你在小时候因为家境的原因软件系统发展不如别人,你也完全可以在后期凭借自己的努力赶上,即使到时候年纪大了又何妨?!另外一些有条件的人,即使现在的软件系统发展好过他人,但如果就此停滞不前,那也早晚是要被时代埋没——现在大学中的很多“养老族”,软件系统四年都是发展不前的,不见得会比不上大学的人来得厉害;现在有些保研的同学沉浸在喜悦中软件系统不再发展,以后也不见得一定会比考研的同学强到哪里去。人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切不可画地为牢,自己给自己封了顶,一旦觉得不用再发展,破罐子破摔,那就一定得不到发展。

虽然个人的发展是长期的、终生的,但是年轻的时候还是要多做一些为好。人的身体毕竟不是机器,人在上了一定的年龄之后,由于身体的衰老,各种生化反映会逐渐变慢,大脑中神经元的数量会减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会损坏。大脑中神经元数量减少、神经元连接损坏不仅会使得新的构造和连接难以形成,还会使已有的构造和连接受到破坏。如果一个神经元或它的连接被损坏了,那么存储模式的回忆就会在质量上被削弱,于是就会出现各种偶尔的“想不起来”等问题。不过这一过程是缓慢发生的,神经网络信息存储的分布特性使得网络的总体响应损坏在严重恶化之前是分散的,因此即使有某个细节你“想不起来”,也不妨碍你对其他细节的把握。

总而言之,人要始终向前看,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 3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4
    评论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