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年终总结

终于迎来了又一个寒假,又到了年终总结的时候了。

其实这份总结,应该是12月31号就该写了,但想着实验室年会总要梳理一遍,一直拖着没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而年会的总感觉太过于学术,还是希望能写一份个人的总结,为今年画上一个句号。

总归少了点仪式感,但是晚来的总比没有的好。

Time Line

告别了上一个阶段本科生涯,转眼加入实验室开始科研生活已经刚刚好满一年。

这一年发生的改变很多,生活方式、思维习惯都或多或少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一旦适应实验室生活后,仿佛日子过得特别快。能留下印象的瞬间好像少了许多。

Feb. ~ Apr. 正式开始科研生活

人生第一次租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月,准备进入实验室做毕设。学校不能申请宿舍,只好开始人生第一次租房。在住了四年寝室之后,单身公寓简直像天堂。除了钱包不太满意其他都感觉良好。

加入实验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验室传统进入实验室时照一张,离开实验室时再照一张。看看这几年的变化(秃)过程。

May & Jun. 毕业季

五月返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结束短暂几个月毕设之后,回到湖大准备毕业。为了更好的看看本科母校,购入了Mavic air和osmo稳定器,拍摄的素材塞满了一整个硬盘。这一个月进入岳麓书院的次数可能比之前四年的总和还要多。

答辩之后的最终成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辩之后的最终成绩单,算是对本科学习生涯的一个总结。但十分可惜的是还是差一点才能满绩,一定是那惨不忍睹的体育课和高数!当得知博士还有体育课时,我也是绝望的。(当然最后居然在我们这一届取消了哈哈哈哈)

毕业旅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规划了两天行程,带着包包就上路了。和室友一起旅行还是第一次,大概以后也没机会了。可惜磊哥为了陪女票抛弃了我们。

终于毕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除了磊哥同在上海,大家就天南地北了。不知道下次能聚到一起是什么时候了。

Sep. 新的征程

毕业后租了房子就又继续回实验室科研了。转眼就到了九月,又一个开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来自校长的官方"劝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大概这是最官方的劝退了。根据校长大大的讲话,博士的使命是:

  • 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 解决前人解决不了的难题
  • 创造尚未创造的知识

但是我现在大概在走别人可能没走过的路,尝试解决可能不是问题的问题,创造我不了解但可能已经存在的知识。作为科研菜鸡瑟瑟发抖,可能这就是和优秀博士的区别吧。人强我菜,但还是要努力决不认输呀?。

Oct. 清凉寨 & LA & OSDI

赶在九月居然以旅游签混到了美国的十年B1/2签证,非常的幸运。虽然说是混,但实际上还是准备了很多很多字资料的。最后还是以研究生身份自居,避免悲剧的check。签证到手时,赶上实验室去OSDI的末班车,第一次去美国也是第一次参加学术会议。

清凉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清凉寨其实就在武汉市周边,十一时刚好有免费的票,就立马跑去占便宜。其实景区挺小的,最终还由于时间太晚了,只能花天价在一个员工寝室住了一晚。但却在第二天清晨,收获了壁纸级的美景。虽说有点坑,但是也算有些安慰了。

OSDI 18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飞机上时还和旁边的老外聊了一路,感觉对自己英语产生了秘之自信。然而在poster的时候和一个有印度口音的人聊FPGA sharing,一度怀疑我们说的不是一种语言。最后我们居然还聊了快20分钟,虽然可能我们两都不知道对方在说啥… 大概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一致了吧。还是韩国人的英语好懂哈哈哈。

OSDI的最后一天,海波请吃饭,当时是很开心的。但是,但是谁知道,吃了这顿饭,意味着sosp19就安排上了?。只能再次和唐博士决不认输了,至少我还有希望和他一起毕业的。

L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后偷偷的组建了摸鱼分队,摸了半天来到了洛杉矶。洛杉矶给人感觉是很神奇的,除了海鲜能吃的大概就只有汉堡了。昏暗的地铁和达哥中招的20刀江湖规定,让人怀恋起上海。可能这就是“自由”的气息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沿着星光大道走了好久,终于在一个建筑的间隙中找到了好莱坞的标志,差一点都没有拍清楚。时间紧迫,并没有空和ucla的小伙伴约起来,只能期盼下次再来了。还好有了十年美签,限制我的只有假期和金钱了?。

Nov. 秋游

姑苏城外寒山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再往后,就是十一月的秋游了。苏州出乎意料的挺漂亮,城市规划和杭州类似,井井有条。武汉人很是羡慕。

前面说留下印象的瞬间少了很多,可能是一个伪命题。翻一翻手机相册,今年到过的地方,经历的事情还是很多的。虽然科研生活空闲时间较之前大幅减少,但是好像并不意味着没时间出去看看。对19年又充满了期待。

Work

回看去年的总结,关于工作部分说的非常的细,还有对应的博客链接来骗流量。可惜由于从学习转变成了研究,今年的大部分工作只能存在于自己的工作日志中,csdn的博客也更新的没有原来频繁了。但是记录的习惯保留了下来,并且收益颇深。

这一年的工作主要是从学习转变为研究。最明显的特点是,再也在网上找不到”教程“,遇到问题时通过简单的搜索关键字没有任何意义。需要自己分析到非常细节的点上,才有厚厚的manuel可以参考。不同于去年多样化的学习内容,今年的研究工作更加聚焦特定领域。这也导致回想起来,感觉自己做了一整年的”锁“。今年科研方面的主要的感悟可以归纳如下:

  • 反复入门,反复思考。

    今年感悟最深的一点是,伴随着工作的深入,总感觉自己在反复的"入门"。上半年时觉得自己对互斥锁的大致思路已经基本掌握,但是下半年就在反复打脸。总会有新的角度,新的因素原来没有考虑周到。保持谦卑和敬畏才是研究该有的姿态。

  • 维持良好的记录。

    今年研究工作中值得自我肯定的一点是,维持了良好的记录习惯。每周的工作思路,实现细节,分析与思考均有详细地记录。虽然确实非常耗时,但是记录使得我能够保持清晰的逻辑,并能够在回顾之前工作时有详细的参考资料,更容易"Debug"。

    另外论文的阅读笔记依旧坚持了下来。每一篇笔记均包括了读前猜测、读时疑问、读后回答、重新整理逻辑脉络、揣测工资思路、归纳工作的优缺点这些环节,从众多工作中收获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并引导自己的研究工作向优秀的工作靠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写了个小脚本计算今年工作日志的字数,竟然达到了65万字之多

    在年会上被安利了新的笔记整理软件notion,试了一下非常的好用,除了offline部分支持很差。其能够更加方便的对自己的记录进行分类管理。希望19年能够利用这个软件更有规划的扩展阅读范围,扩展知识面。

  • 深度与广度搜索。

    今年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可以归纳为深度与广度搜索之间抉择的问题。

    一项研究的工作流如下图所示。当确定好研究目标之后,会通过一系列实验得到一些初步观察。通过这些观察,往往可以找到一些现有的机制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针对每一个问题,开始都会有一些基本的想法去解决,然后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这些想法,进行测试。往往在这时会发现新的问题,针对这些新的问题又有新的解决方法。

    如此递归下去,便是一个完整的研究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中越往上的步骤,消耗的时间越短,但也对应着评估结果不准确,无法提前知晓该条路是否走的通。而图中越往下的步骤,消耗的时间越长,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往往能拥有更透彻的理解,能够给出更准确的评估这个解决方法是否有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问题就出在这里,有可能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在其中一个分支,但是实际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而那些真正可解决问题再另一个分支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抑或是在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由于没有获得预期的提升,而放弃了一个本来正确的方向,而转向其他的方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当研究进行到一定的阶段时,很难决定是否还需要继续死磕下去,还是转向这个问题的其他解决方案,抑或是从根本上换一个方向。

从六月到十月,我在其中一个分支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其中甚至有大量时间花费在了比较工程性的参数调整,反复测试等等,期望能将这个分支走下去。但是从结果上来看,实际上这些比较细节的工作是没有必要的,当时的问题与给出的解决方案从前提,使用场景与解决方案对应的提升效果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做了很多无用功。到十月底偶然找到另一个新的basic observation,才转换方向,开始新的研究工作。

这个问题的根源是由于知识与经验积累不够,导致在前期探索阶段无法准确判断,聚焦次要点,耗费大量时间。虽然知道导致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但是知识和经验的还是需要慢慢积累,并没有办法在现阶段解决这个问题。

从十月意识到这个问题,尝试了几种策略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1. 克制冲动下潜,在上层多花时间进一步分析。

    在发现一个新的现象,想到可能的解决方法的时候,往往是非常兴奋的。这时候快速顺着思路做下去,很容易忽略一些逻辑链上存在的问题,导致工作的基础不稳。最终还有可能推倒从来。实际上在实际顺着一个observation做下去的之前,在理论分析上多花一些时间是非常有效的。充分理解问题能够有效避免一些后续可能存在的坑。

  2. 定期重新回溯逻辑线 & 重新评估当前的工作

    但是,在实际深挖之前,很难说透彻地理解了这个问题。在后半年的研究中,我多次重新认识了我研究的对象,发现了一些最初没发现的问题,从而才开展了后续的工作。之前发现新的可做的点完全是偶然和大师兄讨论时产生的。实际上带着在深入过程中掌握的新的背景与观察,重新审视自己之前逻辑链中的每一层,均有可能发现新的点,找到之前逻辑链中的不足。

    刚好在下半年组会安排时,由于同步组只有我一个人,每个月都会轮到一次进行详细的work report。每次report之前对于工作的逻辑链中每一层的重新思考与评估证实对后续的工作和研究非常有用。

  3. 带着新的经验重新思考上层的问题

    这一点与上面提到重新回溯类似,但不同的是。除了思考当前工作的逻辑链的正确性,还需要打破思维定式,想想这一层还有没有之前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有没有可以做的其他分支。

  4. 快速实现/快速验证

    除了上面说的这几点是新总结的经验,还有一点在之前的工作已经广泛使用的,也是洪博博在离开实验室时提到的:通过快速实现/验证一个新的点,能够在较短的时间成本下辅助做出正确的决定。

    但是在快速实现的时候保证准确性,避免忽略一些关键问题是这个方法的难点。实际上今年也有很多次踩了坑,快速原型中忽略的一些因素导致了错误的初步结论。

  • 利用仪式感保持亢奋。

    当一个工作刚刚有头绪有想法时,精神是亢奋的,写代码推进度是欢快的。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可能遇到一些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抑或是陷入某些细节,导致一段时间感觉无法继续推进。这时候可以适当停下来,通过详细整理之前的逻辑链,现有的结果,为当前的研究设置一个 check point。这种略带仪式感的操作,可以为安心开展下一阶段工作找到突破点,抑或是重新审视之前的问题都很有帮助。

  • 面对新领域,毫无头绪的场景。

    面对新领域,毫无头绪的领域时,没必要从开头就想理清逻辑线。先积累素材,通过现象/别人的工作获取一定的“知识碎片”,有一些抽象层面的认识。再通过同时进行的迭代归纳,找到逻辑主干。

    另外在有些情况下,可能由于理解不到位,之前归纳的逻辑与实际有出入,这在新的领域是很正常的,推到从来又是一条好汉。

Life

Games

自从年初加入PSN后,每个月会员送的游戏都多得玩不过来。对于一个游戏玩者,怕的不是游戏荒,而是选择太多,无从下手。这导致在打开PS4时,却不知道到底该玩什么游戏,最后索性关掉不完。

但事情出现转机主要是因为两件事:

一个是开始代入巫师三的角色,发现cdpr非常良心的为每一个支线设计了完整的故事,其拥有极强的感染力。白狼的故事吸引我花了大约三个月一口气通了主体和DLC。

另一个就是发现PSN的奖杯系统。奖杯系统本来对我们这种时间不多的佛系玩家可望不可及,其往往意味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去解锁白金奖杯。但同时,我却忽略了奖杯系统的一个重要意义:仪式感。仪式感这个东西很神奇,说是矫情也不为过。但是仪式感有的时候却能在混乱的环境下提供一个可靠的check point,让所做的东西有那么一点意义。奖杯系统量化了玩游戏的目标和阶段性成果,在除剧情引导之外为开发者提供了另一种引导方式。而为了达成一个或两个成就,明确的规划就出来了,选择太多无从下手的处境理所当然地被解决了。

可惜PSN的白金还是太过于困难,为了给自己降低难度,我还为自己设置了一个私有的成就系统,能更加友好的获得相同的体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今年我的年度游戏当仁不让给了荒野大镖客,一个是因为其剧情,确实让我入戏很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再一个就是各种完美的细节,让强迫症的我非常的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ovies

过去的一年,几乎维持了每周看一部电影的传统,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居然成了淘票票的黑钻会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今年比较神奇的是,我居然开始喜欢爆米花片,其中得到的乐趣不亚于一些烧脑片。但是偏文艺片却不太能get到他们的点了,如广受好评的小偷家族就不太能体会到什么特殊的情感。可能很难在其中找到相似的生活经历,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另外今年的国产电影异常的争气,抑或是我的口味发生了改变,一出好戏 还有 药神 居然在回想今年开过的电影时第一个蹦了出来。

Books

很可惜的是,今年几乎没看书,至少回想起来没有一丢丢印象。本科的时候高铁来回的时间刚好看完一本中短篇小说,但现在高铁上经常刷论文抑或是写文档,所以貌似没有什么空闲时间留给了看书。

这可能也是一件坏事,毕竟我的表达能力不够与读的书较少之间或多或少有一些联系?

Interests

在毕业前新添了无人机和稳定器,收集了海量的素材。所以后期视频剪辑也要跟上。虽然耗费了一周时间,但是感觉乐在其中。视频相较于图片和文字有很强很直观的信息传输能力。未来可能有时间考虑系统学习?

回顾2017年的问题

在去年年终总结的最后,我问了自己三个问题,并基于当时的阅历进行了回答。再次思考这些问题,今年的我产生了一些新的角度,也有一些不同的回答。

  • 技术是一切吗?

    技术在去年的视角似乎与能力直接划上了等号。今年并不推翻去年的观察,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认为思维能力与方式,在重要程度上超越了技术。

  • 我是否需要扩展我生活上的广度?

    去年的我觉得自己的圈子太小,想通过扩展广度(爱好)来扩展圈子。但是,扩展圈子往往意味着高昂的时间成本。今年的爱好并没有增多,但是却收获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所以,以现在的我看,增加广度是有必要的,但是要考虑生活成本。另外即使爱好再冷门,由于人口基数大,总会有那么一撮人有着相同的爱好。想办法找到这些圈子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认真,大气,从容

    回看这一年,认真自己一直都有做到,但是大气和从容却还是目标。过去的一年实际上还是很焦虑。有知识背景欠缺导致的焦虑,也有经验欠缺害怕突然发现推翻之前工作的因素的焦虑。当然适当焦虑有利于促进工作进展,正视焦虑是不可避免的一环。另外,面对未知很难从容,特别是一个人去挑战未知的时候。只能通过各种手段来谋取心理上的安慰。

2018的自我拷问

2018年,我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自我拷问:

  1. 我追求的是什么?
  • 发论文短暂的激励?

    发论文作为短期目标确实是最为实际的。

  • 长期目标?长远的研究规划?

    从高中开始,就对类脑计算这个比较抽象的方向很感兴趣。

    但是这个领域怎么入门,是否实际,以及何时会慢慢走向这个领域,至今没有头绪,可能在未来的路上会慢慢遇到。

  • 培养思维方式,如何知道正确的?

    所以现在更多的是培养自己的思维模式,培养自己的知识储备。但是如何验证自己的思维方式是高效的?并没有会人协助自己复盘自己的思维过程,所以只能依靠自己分成两队,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我批判,

  1. 如何保持清醒?
  • 陷入细节时很难保持清醒

    在陷入某些细节时,往往很难保持清醒。可能一条错误的路走到黑还是不回头。上面说到的定期重新评估是一个提出的解决方案。

  • 思维的活跃性

    清醒实际上意味着思维的活跃性。而总结出来,活跃的思维是建立在清晰的逻辑上面的。

  • 生活上的清醒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如何保证生活上的清醒。实验室的生活实际上是比较规律的,当习惯了之后很容易产生惯性与惰性。可能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就可以维持一样的生活状态过很久,逗留在舒适区中。

  1. 还是无法成功减肥?
  • 无法造成足够的焦虑?

    由于减肥是一个长期自我检测的过程,不像论文的ddl紧迫,无法产生足够的焦虑,也就无法给予足够的动力。

  • Overhead太大。

    运动意味着运动后的半个小时乃至一个小时都很难进入状态影响工作效率,抑或是减少晚上游玩时间。

    每周在实验室定期跑步,开销较小,可以接受。

  • 缺乏自我激励机制

展望

总结下来,好像还是绝大多数和研究有关。细细一想,这一年的生活方式与高三类似,目标又重新变得单一起来,不再有多余的干扰项也没有其他顾虑。这种机会实在不可多得。正是良好的时机抓紧时间积累经验,思维方式,知识储备。因此2019年的核心期望还是以科研为主,能够在研究中在保持研究深度同时扩展研究广度,为未来工作做好知识基础。

但愿自己能保持清醒、保持激情、保持兴趣,迎接2019(只能是农历了)的到来。

  • 6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