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之 磁盘管理

低级格式化是分区,高级格式化是建立文件系统,因此我们一般不会使用低级格式化,使用低级格式化必然使用高级格式化,低级格式化是安装操作系统时使用,高级格式化是平常删除文件使用。

linux的磁盘管理最重要的术语就是挂载,linux各个文件夹的作用:

/bin 二进制可执行命令,/ b i n目录包含了引导启动所需的命令或普通用户可能用的命令(可能在引导启动后)。这些命令都是二进制文件的可执行程序( b i n是b i n a r y - -二进制的简称),多是系统中重要的系统文件。系统所需要的那些命令位于此目录,比如ls、cp、mkdir等命令;类似的目录还/usr/bin,/usr/local/bin等等。这个目录中的文件都是可执行的、普通用户都可以使用的命令。作为基础系统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命令就是放在这里。


/dev 在Linux中设备都是以文件形式出现,这里的设备可以是硬盘,键盘,鼠标,网卡,终端,等设备,通过访问这些文件可以访问到相应的设备。设备文件可以使用mknod命令来创建;而为了将对这些设备文件的访问转化为对设备的访问,需要向相应的设备提供设备驱动模块(一般将设备驱动编译之后,生成的结果是一个*.ko类型的二进制文件,在内核启动之后,再通过insmod等命令加载相应的设备驱动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设备文件来访问设备了。一般来说,想要Linux系统支持某个设备,需要 相应的硬件设备,支持硬件的驱动模块,以及相应的设备文件。


/etc 系统管理和配置文件,/ e t c目录存放着各种系统配置文件,其中包括了用户信息文件/ e t c / p a s s w d,系统初始化文件/ e t c / r c等。l i n u x正是*这些文件才得以正常地运行。
/etc/rc.d 启动的配置文件和脚本


/home 用户主目录的基点,比如用户user的主目录就是/home/user,可以用~user表示
/lib 标准程序设计库,又叫动态链接共享库,作用类似windows里的.dll文件/lib/modules 目录包含系统核心可加载各种模块,尤其是那些在恢复损坏的系统时重新引导系统所需的模块(例如网络和文件系统驱动)。

/ b o o t这个目录,包括了在引导过程中所必需的文件。在最开始的启动阶段,通过引导程序将内核加载到内存,完成内核的启动(这个时候,虚拟文件系统还不存在,加载的内核虽然是从硬盘读取的,但是没经过Linux的虚拟文件系统,这是比较底层的东西来实现的。然后内核自己创建好虚拟文件系统,并且从虚拟文件系统的其他子目录中(例如/sbin 和 /etc加载需要在开机启动的其他程序或者服务或者特定的动作(部分可以由用户自己在相应的目录中修改相应的文件来配制。如果我们的机器中包含多个操作系统,那么可以通过修改这个目录中的某个配置文件(例如grub.conf来调整启动的默认操作系统,系统启动的择菜单,以及启动延迟等参数。

/var  内容经常变化的目录,此目录下文件的大小可能会改变,如缓冲文件,日志文件,缓存文件,等一般都存放在这里。记住是日志文件夹就好了。
/tmp 公用的临时文件存储点/tmp 目录存放程序在运行时产生的信息和数据。文件可能会被系统自动清空。但在引导启动后,运行的程序最好使用/ v a r / t m p来代替/tmp ,因为前者可能拥有一个更大的磁盘空间。
/root 系统管理员的主目录(呵呵,特权阶级)/root 目录是超级用户的目录。存放大多涉及系统管理的命令(例如引导系统的init程序,是超级权限用户root的可执行命令存放地,普通用户无权限执行这个目录下的命令(但是有时普通用户也可能会用到。)我们要记住,凡是目录sbin中包含的都是root权限才能执行的。


/mnt 这个目录一般是用于存放挂载储存设备的挂载目录的,比如磁盘,光驱,网络文件系统等,当我们需要挂载某个磁盘设备的时候,可以把磁盘设备挂载到这个目录上去,这样我们可以直接通过访问这个目录来访问那个磁盘了。一般来说,我们最好在/mnt目录下面多建立几个子目录,挂载的时候挂载到这些子目录上面,因为通常我们可能不仅仅是挂载一个设备吧?记住这是临时挂载就行

/media  挂载的媒体设备目录
挂载的媒体设备目录,一般外部设备挂载到这里,例如cdrom等。比如我们插入一个U盘,我们一般会发现,Linux自动在这个目录下建立一个disk目录,然后把U盘挂载到这个disk目录上,通过访问这个disk来访问U盘。


/lost+found 这个目录平时是空的,系统非正常关机而留下“无家可归”的文件(windows下叫什么.chk)就在这里,/lost+found   恢复文件存放的位置当系统崩溃的时候,在系统修复过程中需要恢复的文件,可能就会在这里被找到了,这个目录一般为空。
/proc 虚拟的目录,是系统内存的映射。可直接访问这个目录来获取系统信息。这个目录采用一种特殊的文件系统格式(proc格式,内核支持这种格式。其中包含了全部虚拟文件。它们并不保存在磁盘中,也不占据磁盘空间(尽管命令ls -c会显示它们的大小)。当您查看它们时,您实际上看到的是内存里的信息,这些文件助于我们了解系统内部信息。就当成内存。
/var 某些大文件的溢出区,比方说各种服务的日志文件
/usr 最庞大的目录,要用到的应用程序和文件几乎都在这个目录。其地位类似Windows上面的”Program Files”目录(安装程序的时候,默认就是安装在此文件内部某个子文件夹内。输入命令后系统默认执行/usr/bin下的程序(当然,前提是这个目录的路径已经被添加到了系统的环境变量中。此目录通常也会挂载一个独立的磁盘分区,它应保存共享只读类文件,这样它可以被运行Linux的不同主机挂载。其中包含:
/usr/x11r6 存放x window的目录
/usr/bin 众多的应用程序,要使用,就要添加到环境变量,一般使用者使用并且不是系统自检等所必需可执行文件的目录。此目录相当于根文件系统下的对应目录(/bin,非启动系统,非修复系统以及非本地安装的程序一般都放在此目录下。linux的命令可海了去了。
/usr/lib 这个目录功能类似/lib目录,理说,这里存放的文件应该是/usr/bin目录下程序所需要的库文件的存放地,同样的,需要添加到环境变量
/usr/include linux下开发和编译应用程序所需要的头文件,同上
/usr/sbin 超级用户的一些管理程序

/user/share/ 在此目录下不同的子目录中保存了同一个操作系统在不同构架下工作时特定应用程序的共享数据(例如程序文档信息)。使用者可以找到通常放在 /usr/doc 或 /usr/lib 或 /usr/man 目录下的这些类似数据。就是不用管,自己用不了。
/usr/doc linux文档
/usr/man 帮助文档
/usr/src 源代码,linux内核的源代码就放在/usr/src/linux里
/usr/local/bin 本地增加的命令,当我们下载一个程序源代码,编译并且安装的时候,如果不特别指定安装的程序路径,那么默认会将程序相关的文件安装到这个目录的对应目录下。也就是说,这个目录存放的内容,一般都是我们后来自己安装的软件的默认路径,如果择了这个默认路径作为软件的安装路径,被安装的软件的所文件都限制在这个目录中,其中的子目录就相应于根目录的子目录。几乎每一个存放程序的,最后都是相似的结构,bin,sbin,lib,include,src什么的
/usr/local/lib 本地增加的库根文件系统

/opt optical,这个目录表示的是可择的意思,些自定义软件包或者第方工具,就可以安装在这里。emmmmm

通常情况下,根文件系统所占空间一般应该比较小,因为其中的绝大部分文件都不需要经常改动,而且包括严格的文件和一个小的不经常改变的文件夹(log也就是var)。除了可能的一个叫/ v m l i n u z标准的系统引导映像之外,根目录一般不含任何文件。所有其他文件在根文件系统的子目录(当然挂载到其他分区)中。Linux来说无论有几个分区,分给哪一个目录使用(挂载),他归根结底就只有一个根目录,一个独立且唯一的文件结构,Linux中每个分区都是用来组成整个文件系统的一部分的。这与windows是完全相反的。

 IDE硬盘 在转数和传输速度等方面都远不及服务器专用的SCSI硬盘,且IDE硬盘最大的缺点是在读写操作时都大量消耗CPU资源,最简单的例子,大家自己的机器都是IDE的,在复制数据时,CPU占用一般60-70%以上还多。这时同时做别的事会很慢。您想,如果做虚拟主机,100多个用户在同时读写,速度会如何呢?而SCSI硬盘就不同,因为它有自己的“处理器”,在大量数据读写时,自己的处理器会处理,占用CPU很少的资源,让CPU腾出更多时间去处理成千上万个数据请求。不过,现在的IDE接口为改善这个问题也做了很大改进,已经可以使用DMA模式而非PIO模式来读写,数据的交换由DMA通道负责,对CPU的占用可大大减小。尽管如此,比较SCSI和IDE在CPU的占用率,还是可以发现SCSI仍具有相当的优势。 SCSI的扩充性比IDE大,一般每个IDE系统可有2个IDE通道,总共连4个IDE设备,而SCSI接口可连接7~15个设备,比IDE要多很多,而且连接的电缆也远长于IDE。目前基本上是SCSI硬盘

对于IDE硬盘,驱动器标识符为“hdx~”,其中“hd”表明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这里是指IDE硬盘。“x”为盘号(x为a时为基本盘,为b时值辅助主盘,为d是辅助从属盘),“~”代表分区,前四个分区用数字1到4表示,他们是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从5开始就是逻辑分区。比如:hda3 表示为第一个IDE硬盘上的第三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hdb2表示为第二个IDE硬盘上的第二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

逻辑分区属于扩展分区,扩展分区属于主分区。主分区又叫做引导分区,最多只能创建四个。扩展分区是主分区之外的部分。逻辑分区在扩展分区之内可以创建无数个。

主分区是独立的,对应磁盘上的第一个分区,“一般”就是C盘。装操作系统代码。扩展分区是一个概念,实际上是看不到的。逻辑分区相当于一块存储截止,和操作系统还有别的逻辑分区、主分区没有什么关系,是“独立的”。格式化是针对主分区和逻辑分区的。要格式化是因为这和操作系统管理文件系统有关系。没有格式化的分区就像一张白纸,要写入数据,必须对白纸打上“格子”,每个格子里面写一块。而操作系统只认这些格子。现在应该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可以给主分区后面留几个扩展分区。

给新硬盘上建立分区时都要遵循以下的顺序:建立主分区→建立扩展分区→建立逻辑分区→激活主分区→格式化所有分区。 

例如数据盘挂载到/data,里面有home,var,什么的,那么根目录下的home,var就是多重挂载,这是可以的。若合并为一个分区,则必须进行格式化,一个目录肯定是不能挂载多个分区的。

此时的硬盘并没有分区,所以显示sdb 后面没有数字

    b)分区

      分区命令 fdisk /dev/sdb

      开始对/sdb分区

      *m  显示命令列表

      *p  显示磁盘分区  与fdisk -l效果相同

      *n  新增分区

      *d  删除分区

      *w  写入并退出

分区命令后,输入n新增分区,然后选择p,分区类型为主分区。两次回车默认剩余全部空间,最后输入w写入分区并退出,若不保存退出输入q。

c)格式化

    mkfs -t ext4 /dev/sdb1    ext4是分区命令

    d)挂载:将一个分区与一个目录联系起来

    mount  设备名 挂载目录

    例如:mount /dev/sdb1 /home/newdisk

主分区是Ext4格式,另一个SWAP分区格式。

1、linux最少需要两个分区,主分区是Ext4格式,另一个SWAP分区格式。

2、新版的linux在安装时一般会需要3个分区:

第一个是引导分区,用来安装UEFI等引导信息,通常用Ext2、Ext4的格式;

第二个就是安装系统和储存文件的Ext4格式分区;

第三个就是专用于与内存交换数据和作为缓存使用的SWAP分区。通常只能看到Ext4分区,看不到linux的引导分区和交换分区的。安装Linux时,默认分为三个区,分别是/boot分区、根分区和swap分区.这三个分区分别对应的盘符是hda1、hda2、hda3。

EXT4是第四代扩展文件系统(英语:Fourth extended filesystem,缩写为 ext4),目前的大部分 Linux 文件系统都默认采用 ext4 文件系统,正如以前的 Linux 发行版默认使用 ext3、ext2 以及更久前的 ext。

另外,有些目录容易混淆,这里简单区分一下:
/bin,/sbin与/usr/bin,/usr/sbin:
/bin一般存放对于用户和系统来说“必须”的程序(二进制文件)。
/sbin一般存放用于系统管理的“必需”的程序(二进制文件),一般普通用户不会使用,根用户使用。
/usr/bin一般存放的只是对用户和系统来说“不是必需的”程序(二进制文件)。
/usr/sbin一般存放用于系统管理的系统管理的不是必需的程序(二进制文件)。

/lib与/usr/lib:
/lib和/usr/lib的区别类似/bin,/sbin与/usr/bin,/usr/sbin。
/lib一般存放对于用户和系统来说“必须”的库(二进制文件)。
/usr/lib一般存放的只是对用户和系统来说“不是必需的”库(二进制文件)。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