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庐山下雨,漫天水雾,无处可玩,就去当地的影院看了《我不是药神》这部口碑爆棚的影片。
《我不是药神》,绝对值得一看,因为它探讨的主题——面对无可挽回的病痛我们该如何自处——是我们每个人终将遭遇的。
程勇(徐峥饰)、吕受益(王传君饰)、曹斌(周一围饰)、思慧(谭卓饰)、黄毛(章宇饰)、神父(王砚辉饰)等等人物形象反应了不同社会角色面对同一种无法抗拒的疾病时的挣扎,非常令人揪心。
我感触最深的,是吕受益。
他是整部电影的悲剧内核。
吕受益患病后几欲求死,得知妻子怀孕后,顽强求生,找到程勇,从印度走私格列宁,后来程勇因怕坐牢收手不干,吕受益吃不起四万多一瓶的正版药,不愿给家庭增加负责,选择了自杀。
吕受益唤醒了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假如自己患上无可救药的重疾(或者救治的代价是让家庭瘫痪),我该如何选择?
这个问题的反面是:假如我们的亲人患上无可救药的重疾(或者救治的代价是让家庭瘫痪),我该如何选择?
这真是两个让人难以承受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曾经想过一个解决办法:在自己还身体健康的时候,立下遗嘱,告诉自己的亲人,假如自己患上无可救药的重疾,请选择放弃治疗。这样就可以使亲人免于破产,也在一定程度上少受道德层面的谴责。
第二个问题,却真是天大的难题。假如我遭遇这个问题,到底该如何抉择?是倾家荡产,延长亲人一两个月的寿命?还是无情放弃,保住活着的人的生活,承受道德谴责?
这正是看起来似乎不可能降临到我们身上但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极有可能遭遇的事情,我们不考虑它,或者选择暂时回避,只是因为,它离我们还有十几年或几十年的距离,我们可以苟且偷安。
我们把选择推向了若干年后,仅此而已。
可这个选择,我们迟早得面对,迟早得选一个。除非你有足够多的钱,能够尽最大的可能,尝试所有的手段,做到不留遗憾。
然而大部分人并没有足够多的钱,相反,我们有穷病,而穷病是很难医治的。
所以,我们最好是不要把这个话题放入禁区,避而不谈,相反,我们应该积极谈论,提前做出应对策略(请把药神和zf救助排除在外),以免真的遭遇此类问题时,让整个家庭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