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是足够简单的。一件事物如果越弄越复杂,那么还是趁早放弃,因为它多半是在朝与真理相反的方向走。
小时候做过万花筒都知道,诡异神奇缤纷绚烂的图案只不过是一些花花绿绿的碎纸由三片镜面相互反射而成。我们现在的Web2.0(以及图书馆2.0)也是如此。只对于复杂现象作出解释而不能再现和创造,就不能说我们已经发现了本质。
我们看到的2.0的始作俑者O’reilly对于许多同类网络应用从Web1.0到2.0的比较:
<!--[if !vml]-->
<!--[endif]-->
这是个不折不扣的万花筒,把有关2.0的东西罗列出来,要普通读者从中体会出1.0与2.0的区别,决不是一天两天的修炼所能达到的。O’reilly是整人专家,那篇影响巨大的Web2.0文章似乎是有意搅浑水,以其混混使人昭昭,与他的出版公司所出的经典图书风格大相径庭。看看这篇文章后面的“web2.0地图”就知道了,误导了后来多少讨论啊。这是一幅在我看来毫无价值的图示,原谅我在这里就不贴了。(这篇“经典”文章的翻译版见donews网站,实际上不看也罢)
那么哪些是隐藏2.0秘密的碎纸片呢?一幅完全不同的图示作了完美的归纳(虽然还是0.5版,而且“继续完善中…”):
这幅图来自Dion Hinchcliffe。需要说明两点:
- 大家可能要想一些办法才能访问这个网站。不知道为什么GFW会把它当在门外,不让研究2.0吗?从2.0的精神看,好像也合乎逻辑,呵呵。)
- 我订阅Dion的blog时间不长,但已成为他的崇拜者。按理说还没有完全看过、看懂他的文章,我连谈论2.0技术的资格都没有,但是我不得不在这里抢先告知一下:Dion是Web技术真正的大牛,是所有2.0技术的大牛。(游园也曾发了他的一幅关于2.0的图示。)
我还来不及对这幅图进行翻译。这幅图大致说明了web2.0背后的各类相关技术,由于侧重点是在技术(右上)以及技术的组合而形成的“内容和服务”,表现层所展示的界面(face)他只举了几个例子,我们平时谈论最多的是face和内容与服务部分,对Web2.0纯技术性的内容谈论很少,因为这根本就没有什么吸引眼球的新东西。
大多关于2.0的讨论把web2.0的应用与其背后的技术混为一谈,什么五朵金花或八大金刚之类,这幅图作了很好的区分,可以看出许多技术就是我们常说的、或正在下功夫开发的标准协议规范之类的东西。许多标准协议规范的存在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直到现在似乎时机才成熟,于是开花结果了,甚至于一发而不可收(例如RSS)。想起:)的留言说得好,普及应用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技术已经不是瓶颈,限制我们的只有想象力了。
从更大的背景来看,随着Web2.0以及各类企业级的语义web应用的普及,一个赛百基础结构(cyber-infrastructure)正在成型,数字社区、网络生活,数据、软件、在线服务、智能设施为我们提供无所不在的便利。反过来想想,我们对这些的依赖性越大,整个社会就越显得脆弱。因为一旦失去了呢?…
对于Dion这幅图的解释足可以写一、两篇文章,但是想了解2.0技术的一看这个图也就明白了八九分,不想了解的解释了也没用。在这里就略过了。
明天想谈谈我们需要L2究竟做什么。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