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天线

前言

本文用于记录对天线的学习,将持续对内容进行修正、更新。
参考资料:
关于天线,有史以来最强的科普文
天线内部构造深度揭秘
5G怎样实现波束赋形

一、天线的基本概念

1.1 天线的定义

天线是一种变换器,它把传输线上传播的导行波变换成在无界媒介(通常是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或者进行相反的变换。
天线示意图

1.2 天线辐射电磁波的原理

导线上有交变电流流动时,就会产生电磁波辐射。若两导线的距离很近,电场被束缚在两导线之间,辐射很弱。将两导线张开,电场就散播在周围空间,辐射增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 半波对称振子

通常将能产生显著辐射的直导线称为振子,即构成天线的基本单元。两臂长度相等的振子叫做对称振子。长度像下面这样的,叫半波对称振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半波对称振子的腹部四周产生电磁波,但两个顶端几乎不会产生电磁波。因此,半波对称振子辐射能量外观类似汽车轮胎。天线方向图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传统的半波振子实物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面这个只是振子的一个传统形态,它还有许多种形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天线的关键技术

2.1 极化

大家可以注意到,这些振子的角度有一定的规律:要么是,要么是×。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提到的极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无线电波在空间传播时,其电场方向是按一定的规律而变化的,这种现象称为无线电波的极化。如果电波的电场方向垂直于地面,我们称它为垂直极化波。同理,平行于地面,就是水平极化波。另外,还有±45°的极化。这些极化方式称为单极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双极化就是2个天线振子在一个单元内,形成两个独立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于电磁波的特性,决定了水平极化传播的信号在贴近地面时会在大地表面产生极化电流,从而使电场信号迅速衰减,而垂直极化方式则不易产生极化电流,从而避免了能量的大幅衰减,保证了信号的有效传播。采用双极化天线时,可以在小区覆盖时减少天线的数量,降低天线架设的条件要求,进而减少投资,还能保证覆盖效果。现在主流的天线都是采用的±45°两种极化方式叠加起来,这种实现方式在保证性能的同时,也使得天线的集成度大大提高。

2.2 提高辐射范围

天线的诸多特性中,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辐射距离。怎样才能让这个天线的辐射距离更远呢?答案就是——拍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天线理论里,如果你想拍这一巴掌,正确的做法是:增加振子。振子越多,轮胎越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信号也更加集中,性能更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 控制辐射方向

轮胎被拍成了饼,辐射范围更大,而且它是向周围360°发散的。这种天线适合放在荒郊野外等需要进行范围覆盖的地方。在城市里,人群密集,建筑林立,通常需要使用定向天线,对指定范围进行信号覆盖。于是我们就需要对全向天线进行改造。首先,我们要想办法把其中一侧挤一挤,对应的做法为:在阵列的一边放置一块反射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后我们得到的辐射形状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中,辐射强度最大的瓣称为主瓣,其余的瓣称为副瓣或旁瓣,屁股上还会有一点尾巴,叫后瓣。

2.4 下倾

根据上面的辐射形状图,怎样才能最大化利用它进行信号覆盖呢?抱着它站在马路上,肯定是不行的,障碍物太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站得高,看得远,我们肯定要往高处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到了高处,怎么才能往下照呢?现在的天线基本都具备一个机械臂,在安装时可以直接向下倾斜天线,我们称之为机械下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机械下倾,一般来说最佳下倾角度为1~5°;
在5~10°时,天线方向图稍有变形但变化不大;
在10~15°时,天线方向图变化较大;
大于15°后,天线方向图形状改变很大,主瓣方向覆盖距离明显缩短,在相邻基站扇区内也会收到该基站的信号,从而造成严重的系统内干扰。


机械下倾影响了覆盖信号,于是我们采用了另外一种办法,就是电调下倾,简称电下倾。通过改变共线阵天线振子的相位,改变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的幅值大小,改变合成分量场强强度,从而使天线的垂直方向性图下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保证在改变倾角后天线主瓣方向覆盖距离缩短,同时又使整个方向性图在服务小区扇区内减小覆盖面积但又不产生干扰。电调天线调整倾角的步进精度也较高(可达0.1°),可以对网络实现精细调整。缺点:比机械下倾天线价格贵当然,在实际使用中,经常会机械下倾和电调下倾配合使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5 波束赋形

虽然使用了下倾,还是有问题存在的:
1、主瓣和下旁瓣之间,有一个下部零深,会造成这个位置的信号盲区。通常,我们称之为灯下黑
2、上旁瓣的角度较高,影响距离较远,很容易造成越区干扰,也就是说,信号会影响到别的小区。

此时需要使用波束赋形技术,具体技术学习后再进行补充,可参考相关文章:5G怎样实现波束赋形?

2.6 分集接收

无线电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衰落给信号的可靠接收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抵抗这个不稳定因素造成的信号恶化,在基站侧引入分集接收的概念,即利用多重彼此不相关的接收信号来降低接收信号处于深衰落点的概率。一般的分集技术用来抵抗瑞利衰落,其方法包括空间分集、时间分集、频率分集、极化分集、方向性分集、场分量分集等,而又以空间分集和极化分集在蜂窝移动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1、空间分集:分集间距间距越大,多径信号互相关性越小,分集接收的效果就越好。理论上认为两副天线水平间距为12~18λ(λ为信号波长)可满足分集要求。
2、极化分集:当以两个不同极化方式的天线分别独立接收同一信号并对其进行合成时,由于合成信号来自两个相互正交的极化方向即两路信号不相关,从而可以最大可能地抵抗快衰落的影响。
3、时间分集:最典型例子应属CDMA系统中的RAKE接收机,其理论基础就是:当传播时延超过一个码片周期时,多径信号实际上可被看作是互不相关的。

总结

本文大致记录了天线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但天线的性能参数、组成、分类、使用分析等未提及,将在后续进行补充。

  • 10
    点赞
  • 8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根据引用[2]提供的信息,可以使用Matlab来建模和分析单层多频段U形缝隙贴片天线。该博文提供了完整的源码,可以通过访问博文地址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Matlab代码示例,用于建模和分析单层多频段U形缝隙贴片天线: ```matlab % 定义天线参数 L = 20; % U形缝隙的长度 W = 10; % U形缝隙的宽度 H = 1; % 贴片天线的高度 % 创建天线模型 antenna = design(patchMicrostrip, 'Length', L, 'Width', W, 'Height', H); % 绘制天线图形 figure; show(antenna); % 分析天线性能 freq = linspace(1e9,10e9, 100); % 设置频率范围 s = sparameters(antenna, freq); % 计算S参数 % 绘制S11参数曲线 figure; plot(freq/1e9, 20*log10(abs(s.Parameters(1,1,)))); xlabel('Frequency (GHz)'); ylabel('S11 (dB)'); title('Reflection Coefficient (S11)'); % 计算天线增益 gain = antenna.Gain(freq); figure; plot(freq/1e9, gain); xlabel('Frequency (GHz)'); ylabel('Gain (dBi)'); title('Antenna Gain'); ``` 这段代码首先定义了天线的参数,然后使用`design`函数创建了天线模型。接下来,使用`show`函数绘制了天线的图形。然后,使用`sparameters`函数计算了天线的S参数,并使用`plot`函数绘制了S11参数曲线,该曲线表示天线的反射系数。最后,使用`Gain`函数计算了天线在不同频率下的增益,并使用`plot`函数绘制了增益曲线。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实际的天线设计和分析可能涉及更复杂的步骤和参数设置。建议您参考引用提供的完整源码和博文,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和指导。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知初与修一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