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ENT(MaXimum ENTropy)模型是一个用于模拟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动态全球植被模型。它特别关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碳在植被和土壤之间的分配。MAXENT模型由Prentice-Hall和Cramer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并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态系统的研究中。
以下是MAXENT模型的一些关键特点:
碳循环模拟:模拟碳在植被和土壤之间的循环,包括碳的固定、储存和释放。
光合作用:模拟植物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
呼吸作用:模拟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这是碳返回大气的一个重要途径。
碳分配:模拟碳如何在植物的不同部分(如叶、茎、根)之间分配。
环境响应:模拟植物生长如何响应环境因素,如温度、水分和养分。
土壤碳:模拟土壤碳的动态,包括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土壤呼吸。
气候变化:评估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如森林砍伐和土地转化对碳循环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虽然MAXENT主要关注碳循环,但它也可以提供关于生物多样性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影响的见解。
模型参数化:需要根据特定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环境条件对模型进行参数化。
MAXENT模型在生态系统管理、气候变化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中具有重要应用。通过模拟不同的环境和管理情景,MAXENT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决策者预测生态系统的未来变化,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最大熵模型(Maxent模型)利用物种的分布与环境数据,采用特定算法评估物种的生态位,并投射到景观中,可以直观的呈现物种出现的概率、生境适宜度或物种丰富度等,是目前应用最广泛、预测效果最好的物种分布模型。采用基于Maxent模型的生物多样性热点模拟与GAP分析,将为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优化、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和保护地社区精准脱贫致富等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通过本次培训,让学员熟练掌握MAXENT模型的生物多样性生境模拟与保护区格局优化应用技术。
【论文展示】:
白老师(研究员):长期从事生态系统结构-格局-过程-功能-服务的变化与响应关系等研究工作;重点围绕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与价值等,构建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区域和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方法与途径,发表多篇SCI论文。
专题一: 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与自然保护区格局优化
| 1. 我国生物多样性格局与分布; 2. 我国自然保护区格局与分布; 3. 自然保护区存在问题与及其原因分析; 4. 自然保护区格局优化与国家公园建设进展; 5. 自然保护区优化调整案例分享; |
专题二: 生物多样性生境模拟基础技术操作一
| 1. ArcGIS概念、功能及其应用简介; 2. ArcGIS软件安装; 3. ArcGIS操作界面、辅助模块及其他辅助软件介绍; 4. ArcGIS数据形式与数据格式、数据格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5. 新地图要素的创建、数据加载、数据层操作与保存等; 6. 数据属性表的编辑与查询; 7. 投影/坐标系统基础; 8. 投影系统处理策略; 9. 投影系统的查看及转换方法; |
专题三: 生物多样性生境模拟基础技术操作二 | 1. 各种格式空间数据的剪裁、拼接及提取; 2. 矢量数据、删格数据的符号化; 3. 专题图制作; 4. 专题图版面设计、制图数据操作、地图标注、图幅整饰; |
专题四: 生物多样性生境模拟高级技术操作一 | 1. 图层运算与叠加分析方法; 2. 缓冲区分析技术; 3. 插值技术; |
专题五: 生物多样性生境模拟高级技术操作二 | 1. 基于DEM地理信息提取; 2. 图层运算与叠加; 3. 分区技术; |
专题六: Maxent模型介绍与数据收集 | 1. Maxent模型简介及安装; 2. 生物多样性数据的收集和预处理; 3. 影响生物多样性分布的自变量的收集和处理; |
专题七: Maxent模型输入参数处理及模型运行 | 1. Maxent模型输入参数处理; 2. Maxent模型运行、输入与输出; 3. Maxent模型的参数设置、优化; |
专题八: 基于Maxent模型生物多样性热点模拟和保护区格局优化技术 | 1. Maxent模型的精度验证; 2. Maxent模型结果解读、优化; 3. 基于Maxent模型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呈现; 4. 基于Maxent模型的自然保护区格局优化方法; |
专题九: 基于Marxan模型保护区优化与保护空缺甄选技术 | 1. Marxan模型的运行、输入和输出; 2. Marxan模型的参数设置、优化; 3. Marxan模型的精度验证; 4. Marxan模型结果优化; |
专题十: Maxent模型在保护优先区甄选、自然保护区布局优化项目中的应用及论文写作 | 自然保护区的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是“十四五”期间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方向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当前保护区普遍存在划定不科学、没有明确保护边界、未进行明确功能分区等问题,导致保护效率低下,表现为保护区范围与实际生物多样性热点分布存在保护空缺。 本课程将以实际案例详细讲解,在保护优先区甄选、自然保护区的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及其他相关项目中,(1)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分布及生境进行评估,(2)甄选生物多样性热点分布区域,分析保护空缺,(3)最终得出项目区域的优先保护区规划体系与管理对策。 |
专题十一: Maxent模型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自然保护区优化评估中的应用及论文写作 |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未来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自然保护区的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是一个动态而长期的过程。 本课程将以实际案例详细讲解,基于情景构建的分析方法,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进行模型模拟,进一步对未来各种因素影响下的生物多样性分布与保护区保护成效进行评估。针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带来的不确定性,提出未来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优化调整方向和适应性管理对策。 当前(左)和未来(右)生物多样性热点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