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疯狂海投,之后收到一堆名字都没听过的公司的面试邀约。但我却犹豫了,面试会占用太多备战大厂的时间,可万一大厂跪了,岂不是少一个保底的退路?”
这些摇摆不定的困惑是很多求职者都会面临的:
我到底该投哪里?
先投谁家更合适?
要不要找内推?
……
别慌,今天小编就来一一解答。
《面试软技能指导 - BQ/Resume/Project 2020 版》
试听内容:
- 除了刷题,还有哪些技能是拿到offer不可或缺的要素
- 如何提升面试软实力:简历, 行为面试,沟通能力
- 现场模拟面试 - Dealing With Ambiguity
免费试听时间:
北京时间 10月19日 周一 09:30
科技公司梯队一览,投递哪家最高效?
为了帮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招聘现状,小编根据今年秋招的情况,罗列了一个大厂梯队供大家参考。根据公司梯队,从下往上投,重点准备前两个梯队的公司。
- 第一梯队:Facebook, Google, Amazon, Microsoft, Apple等一线大厂
- 第二梯队: Twitter, Pinterest, Salesforce, Snowflake, Zoom等潜力巨大的公司
- 第三梯队:Adobe, Snapchat, SAP, Expedia, Indeed等
- 第四梯队:Oracle, IBM, Zillow, Intel, Cisco等偏养老的传统科技公司
- 第五梯队:四大, ATT, Verizon等非主流软件公司或是ICC
与其盲投、海投,等收到一堆你怎么喜欢的邀约后,勉勉强强、手忙脚乱地做准备,直接申请大厂,重点锚定几个空缺岗位较多的公司。既缩小了范围,又留出时间充分准备,拿到offer的可能性也也更大。

HC越面越少,大厂抢位战一定要趁早
很多人都想着先投几个小公司练练手,把大厂留到最后再面,这种策略非常有可能让你上不了岸!
因为大公司的新岗位通常是固定的,也就是说,HC面一个少一个。要想进大厂,投递一定要趁早,随着HC越来越少,面试的bar也会越来越高。
比如Google的面试流程很长,可能面着面着就没坑位了或是卡在最后的team match。运气好的会让你加面一轮升级,或者问你愿不愿降级,运气差的可能被拖到撤销offer。

大厂面试门槛最高?Startups说我不服!
受疫情影响,今年找工作的人激增,也让各家公司纷纷提高面试门槛。大厂祭出了很多往年不常见的题型,以及hard难度的题。一时之间求职者们都在哭难。
很多人陷入了另一个误区:认为一线大厂的面试门槛是行业里最高的。
尤其是new grad,担心自己经验不够,于是畏缩不敢投大厂,转而寻找规模小的startups,没想到一个OA都没收到。原因很简单,startups难度普遍高于大厂。

1、比起从不缺席招聘季的FLAG,startups对新人的需求量普遍不大,简单说就是HC更少。再加上startups的面经少之又少,准备起来更困难。
2、大厂有完整的技术框架和代码规范,入职以后上手很快,若项目好的话对自己技术提升也有帮助。而startups对技术要求更高,因为它们一般不愿花时间、精力培养人才,而要求一入职立即能用。
换句话说,很多中小企业宁愿花15w招个有经验的人,也不愿意花10w招个new grad。
没骗你,有些内推没用!
每年春秋招,论坛里都会充斥内推信息。这对于很多找工作无门的人,就是“救命稻草”。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不同公司的内推政策差距非常大,甚至某些大厂内推形同虚设。

亚马逊和微软就是其中的代表。亚麻每年新增数万岗位,投递的人更是多到爆炸,无论是否有内推,它都不缺少优秀的人才。
而微软则更偏爱校招,从零开始培养更具有cultural fit的员工,很多人在网上吐槽,微软只宠intern和new grad,社招被拒概率很高。
不过也有内推靠谱的公司,比如谷歌,未来减轻招聘压力,所以把内推作为初筛手段。高盛也特别喜欢内推,几乎内推就发OA,也被众多求职者称为“白嫖”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