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思考
马斯克信奉只要不违反物理学定律,就能实现。事实上,最终也都实现了,包括可回收火箭、筷子夹火箭、特斯拉电动车等。 这种思考方式,本质上是从源头思考可行性。
从原材料角度降本
这其实也是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来考虑问题, 在成本里第一性就是原材料的价格。
除了物理学,马斯克真正关心的东西似乎只有成本。SpaceX真正的创举是改变了航天器的生产流程,用生产汽车的方式生产火箭。马斯克提出过一个名为“白痴指数”的概念,即工业品生产成本与原材料成本的比值。比如一个零部件的总成本为1000美元,而原材料铝的成本只有100元,那么白痴指数就高达10,意味着生产环节创造了过多的成本。
分解难题再逐一实现
把一个世纪难题分解来可行的实现公式,再将公式中的每个条件都实现,最后自然就实现了世纪难题。 这种方法其实很多人都会,难的是发现可以这么分解,更难的是实现了分解的任务。
马斯克希望能够把100万人送上火星, 但是美国政府曾经算过一笔账,把一个人送上火星,需要100亿美金。如果照此计算,马斯克要实现目标就要1万万亿, 这个成本太高。马斯克认为如果需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把人均费用降到50万美元,而从原来的100亿降到50万美金,需要降低2万倍。
马斯克的第二步是,把2万分解成20×10×100。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也是马斯克三个重点的努力方向。
先看“20”:现在的火星飞船一次只能承载5个人,马斯克的打算是,把火箭造大一点,一次坐100人,这样,就等于把成本降低20倍。目前这个目标已经可以实现。
再来看“10”:马斯克认为自己是私营公司,效率高,成本可以降到十分之一。他们也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SpaceX 的成本目前已经降到了同行的五分之一。
最后的“100”是什么呢?就是回收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如果这个目标能实现,发射火箭的成本就只是燃料成本了。
这么算下来,马斯克将宏大的目标分解为可落地的任务, 正是通过将宏大目标进行任务分解,马斯克才能将一个看似不着边际的目标向前推进。
在试错中迭代
马斯克这种试错中迭代的方法,其实也不是一种新鲜的方法,他的可贵之处这家伙居然真的这么干了,而且一以贯之且不计代价。
马斯克认为失败不可怕,只要能从失败中学习并持续优化即可。这也是为什么spacex经常发射失败,虽然发射失败,每次都能从中找到问题,并解决优化,直到最后成功升天。
垂直整合实现高效产出
这种方式就像在苹果新总部的中间放上一个spacex火箭产线,产线在中间干活,周围的圆形办公区就是设计者和开发者。 其实就是破除减少沟通和交流的障碍,提高效率。
这就是SpaceX推行的“垂直集成”生产方案,设计者和制造者能一同工作,新想法能快速落地,产线问题能立即解决。基于这套方法,SpaceX自己完成了80%~90%的制造工作——包括火箭、发动机和关键电子设备。SpaceX的所有技术经理都必须去生产一线,包括马斯克本人。
用高维方式降低低维成本
一直以来,马斯克解决成本问题的思路是“用成本最高的方法降低成本”,十个会计需要花一个月算好的账,会招二十个程序员编写一套程序,把算账流程自动化,这样一天就能算完了。这也是为什么马斯克会说,“与设计一家工厂所需的脑力劳动相比,设计车的脑力劳动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