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零售数字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跨境电商成为出口转型新的增长引擎。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2.3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在这一波强劲增长的背后,浙江省,尤其是义乌、杭州、宁波等地的跨境电商生态备受关注。2024年第一季度,仅浙江省就新增跨境电商卖家逾2.1万家,背后反映出一场产业升级大潮的汹涌涌动。
然而,在众多瞩目的主赛道之外,一些相对冷门但增长潜力巨大的“增量区域”正在崛起,成为卖家争相掘金的新战场。本文将聚焦浙江省跨境电商的新动向,深度解析两个被广泛忽视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增量空间:一是中小工业集群的“Content型出海路径”,二是下沉市场对中东欧B2B平台的回流红利。
一、内容驱动型工业带出海:从“工厂验货”到“直播转化”的跃迁
“非标产品”如何找到标准化表达?
长期以来,浙江的中小工业集群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关键的低成本制造角色。义乌的日用品、温州的电气门控、台州的塑料模具、丽水的汽配……这些地区以灵活的生产能力闻名。然而,由于缺乏直接面向终端市场的能力,90%以上的制造企业主要依附于传统外贸模式或下游大平台代运营。
到了2024年,内容电商的跨境延展为这些产业带打开了新的增长路径。阿里国际站数据显示,以浙江为代表的工业集群内容孵化商家同比增长超过300%。TikTok Shop、SHEIN Marketplace、Temu等平台正在推动工厂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
典型案例为台州的“广隆机械厂”,该厂原本主营汽车配件B2B出口,2023年下半年开始组建10人内容团队,围绕DIY换胎、汽修教程发布短视频,通过TikTok内容营销,带动其在美国市场2个月销售增长380%。企业负责人表示,比起传统的报价单和PDF目录,短视频让产品首次“有了性格”。
核心机会:标准化视频内容运营 + 品类级内容策展
冷门增量空间并非来自产品本身,而是来自“内容资产”的系统化管理。一类低价但非标的工业产品,在传统贸易中没有核心壁垒,但当其通过“内容+服务”外包方式被翻译为消费者语言,其商业价值就被重新定义。例如,温州某电动窗帘厂商通过与菲律宾内容创作机构合作,对“适合租房者的免打孔安装窗帘”进行情景演绎,其在Shopee和亚马逊的单品转化率提升了约2.8倍。
大量B类工厂,尤其是年出口额1000万元以下的小工厂,正处于“视频转译”的新爆发期。浙江省商务厅在2024《数字贸易试点推进指南》中首次提出,“推动工业集群内容中台建设”,试图将视频脚本、素材资产管理、模型建模等数字内容生产纳入传统出口战略布局。
二、中东欧B2B回流红利:找回十年前的“订单逻辑”
欧洲制造链调整,催生区域性B2B新蓝海
另一个被长期低估的跨境电商增量空间,是中东欧地区B2B订单的“反向回流”。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制造中心东移趋势加速。捷克、波兰、匈牙利等地成为替代型低成本制造基地,切割、包装、代工厂密集设立,对中间零部件、模块化产品的供应需求随之激增。受益于此,中国中小工业品在中东欧象限出现回暖迹象。
浙江的出口企业尤其反应敏锐。2023年义乌至布达佩斯的中欧班列运行达650列,同比增长28.6%。而隐藏的机会,则是大量原本“看不上”的小额B2B订单,重获线上接单与定制交付能力。
以宁波慈溪某卫生洁具生产商为例,其针对波兰市场推出定制化OEM包装方案,并通过Yellow Pages B2B平台直接展开获客。依托当地物流中转仓,其海外销额从2022年第二季度起持续增长,至2023年全年在波兰市场实现800万美元营收,占比首次超越德国。
核心机会:B2B平台生态正在“隐性调整”
传统意义上,中国跨境卖家往往将资源聚焦在Amazon、eBay等C端平台,B2B平台多被大型贸易公司或专业运营团队集中包揽。然而,从2023年起,包括Pinduoduo出海平台Temu、菜鸟出口集运系统、Zhejiang外运等物流网络逐渐内建小批量货物的定制包线,使得原本难以下沉至中东欧工业区的“碎片化订单”得以可视化和履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国际站于2024年3月宣布在中东欧设立“本地维保合作站”,将为5000家中小中国供应商提供登记认证与售后转接服务。其对标对象,正是德国B2B平台Wer Liefert Was(WLW)在区域制造商中的稳定影响力。
此外,Mercateo、Zentrada等中东欧多平台市场正在开启中文服务页面,背后是中国卖家的密集涌入。前不久,台州一家生产塑料灯具底座的小厂商,通过Zentrada达成与斯洛伐克100家便利店连锁企业的年度供货协议,单笔订单金额不大(6万美元),但属典型的常年稳定供货型合作。
政务支持与风险提示:政策杠杆撬动多层市场
浙江省作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试验区”,近年来强调政策与平台双轮驱动。《浙江省数字贸易发展“十四五”规划》强调要“推动传统制造与内容服务融合”,并优先支持数字内容出海、荷兰和中东欧中转仓建设、“工贸一体化数字出海服务平台试点”等项目。
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已设立涵盖财税优惠、RCEP认证便利、退税加速等多项政策支持手段,为卖家提供护航,但仍需注意两个现实风险:
-
区域平台规则差异与语言壁垒:尤其是Zentrada、Mercateo等平台本土化要求较高,卖家需要加强在地化支持与语言客服能力搭建。
-
内容生态易形成红海:过多卖家的内容速成模式带来内容内卷,应避免“低价+同质”陷阱,提升品牌表达与消费者沟通能力。
结语:
在跨境电商向高质量、差异化、深渠道发展的新阶段,浙江正在“错位突破”。冷门赛道不再意味着小众,而是在于谁更早建立代差认知和资源整合能力。从内容资产赋能工业带,到B2B微小订单渗透中东欧新兴市场,这些增量机会将成为未来三年跨境出海新的价值波峰。而抓住这些冷门先机的,不会是流量逻辑最强者,而是“理解产业”的深耕型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