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以前读过芭芭拉的《学习之道》,近期在阅读《如何高效记忆》一书。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来高效的阅读书籍?
结合自己读书的体验,总结了下自己的想法。
甄别
自我思考
对这本书你有什么期许,想得到什么,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了解背景
了解下作者本身,以及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通过这本书想达到什么目的。
在阅读一些政治、价值观选择、观点批判等类型书籍时,作者写书时本身的立场、所处的环境等,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书中的观点。
全书概览
对全书做一个概览,了解下全貌。包括主要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概览之前,可以自己yy下,如果你来写这个主题,你会写什么、怎么写、给谁看。
主要内容、思路,一般在序言里面,作者都会有介绍,以及阅读建议等,可以结合目录一起来理解。
如果书籍有结束语的话,可以和序言一起先阅读下。
再次思考
回顾你对这本书的期许,甄别是否是你所需的。
如不是,放弃;如是,思考下如何来读书。如阅读部分章节还是全书,阅读顺序等。
不少书籍,在序言部分,作者会有阅读建议。
执行
思路:先总体认知,再深入学习,接着做好笔记,最后进行回顾,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知识摄入
一本书,一般分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包含若干章节。
先对全书有一个总体认知,知晓主要内容。然后同样的方式去了解模块、章节。在了解前可以先思考如果是你,会怎么写,带着问题去读书。
在了解模块、章节的全貌后,开始具体章节的阅读。阅读完一个章节后,回顾一个章节;模块、全书同理。
知识存储、转换
如果我们在word文档里面记录的笔记没有保存就重启电脑,恭喜你,笔记丢失了。
同理,我们摄入的知识如果不存储,很快就会遗忘。但大脑记忆的建立,不像word文档按ctrl+s一样,要么全部丢失,要么全部保存下来。它是一个连续、逐渐的过程 (本观点来源于《如何高效记忆》一书第2版中的第二章“认识你的记忆:什么是记忆”)。我们需要强化这个过程。
每个章节完成后,记录笔记,且阅读过程中定期回顾。完成模块时,对整个模块的章节内容进行回顾、串联。这个是对记忆过程的强化。
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或者串联成一个故事去讲述,理解、映像均会大大加深。此时,知识就转换成自己的了。
融会贯通 (或触类旁通)
很多事物,思路或本质是相通的。如果借用本书的思路,可以去理解其他的事情,这时你get到了他们的共通之处。站到了更高的层级看待他们。
本人程序员,最近看了下Java中TimSort算法的思路,把一个大事情拆分成N个小事情来做,每次完成1/N的目标。和渐进式看书回顾的思路是相通的。可以查看鄙人关于TimSort算法思路介绍的blog. (https://blog.csdn.net/LG772EF/article/details/95219123)
以上想法来源于书籍和自我体验,不当之处,欢迎指正。不喜勿喷,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