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00G网络传输要使用iWARP、RoCE v2、NVMe-oF等协议

随着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更快地移动、存储和处理更多数据的需求,对于增长业务和保持竞争力至关重要。为了支持用于高性能存储的快速数据传输,LR-LINK联瑞推出100G双光口以太网网络适配器(型号:LRES1014PF-2QSFP28)。该款网卡采用intel E810主控方案,支持三种基于以太网的传输协议:基于iWARP RDMA的NVMe,基于RoCE v2 RDMA的NVMe和基于TCP(传输控制协议)的NVME。此外,可以通过应用设备队列(ADQ)技术来加速TCP上的NVMe。但是,如何确定哪种传输协议更适合您的组织架构呢?

首先,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DMA)支持iWARP和RoCE v2(融合以太网上的RDMA)两种协议。RDMA使同一网络上的两台计算机可以交换内存而无需涉及操作系统或处理器,从而进一步减少延迟。在这方面,LR-LINK联瑞推出的PCIe x8 双/四光口万兆以太网网络适配器同样满足。此外,我们发现拥塞管理对于RDMA部署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数据包丢失并提高网络性能和可伸缩性。因此,LR-LINK联瑞推出的100G双光口以太网网络适配器(型号:LRES1014PF-2QSFP28)支持基于拥塞通知(ECN)和往返时间(RTT)的拥塞控制技术。

三种网络传输协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使用iWARP的RDMA

iWARP位于TCP / IP之上,可通过TCP传输的可靠性来管理流量拥塞。采用iWARP传输协议可能需要考虑iWARP,因为它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并且可以跨标准以太网工作,而没有DCB(数据中心桥接)和PFC(优先级流量控制)的复杂性,从而使其易于部署和维护。此外,iWARP仍使用旧式基础架构(例如现有的交换机和路由器),同时充分利用了RDMA的高性能和低CPU使用率。

二、使用RoCE v2的RDMA

RoCE位于UDP / IPv4或IPv6之上,并在融合以太网上运行,融合以太网使用一组DCB增强功能来创建无损以太网,并通过PFC进行配置。RoCE v2是RoCE的升级版,以利用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并可以进行路由。尽管RoCE v2通常与iWARP相比可扩展性差,但它利用了RDMA的高性能和低CPU使用率,同时还使用了流行的以太网标准以及定义更明确的控件,以实现更高效的网络。

三、具有ADQ加速功能的NVMe over TCP

尽管iWARP和RoCE v2都具有明显的速度优势,但并非所有组织都具有立即支持RDMA所需的基础架构。NVMe / TCP使客户能够使用TCP在现有IP网络上传递数据,从而在现有以太网基础架构上运行NVMe-oF。对于已对其旧有基础架构进行大量投资的企业而言,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选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面三种传输协议各有优势,最终选择哪种传输形式还是要看您的组织架构与传输协议的契合性。除此之外,R-LINK联瑞推出100G双光口以太网网络适配器(型号:LRES1014PF-2QSFP28),支持2x100G/4x50G /8x25G/8x10G/8x1G 端口传输速率,是数据中心存储应用方案目前最理想的解决方案。

联瑞官网:lrnic.cn

在高性能计算领域,RDMA技术的典型应用包括高性能文件系统、并行计算环境以及大规模数据处理任务。通过不同传输协议的实现,RDMA技术在这些应用中展现了其卓越的性能特点。 参考资源链接:[RDMA技术详解:从原理到实现](https://wenku.csdn.net/doc/723dmfmsuo?spm=1055.2569.3001.10343) 首先,以高性能文件系统为例,RDMA可以实现远端数据的快速存取。通过InfiniBand协议,数据可以直接在远端存储和本地内存之间传输,减少了中间环节,从而提高了IO速度。这在需要频繁读写大文件的科研计算中尤为重要。 在并行计算环境中,RDMA技术通过RoCEiWARP协议,将计算任务高效地分配到多个节点。RoCE能够在标准以太网环境中保持低延迟和高吞吐量,适用于在同一数据中心内部的多个计算节点之间的高速通信。而iWARP则允许利用现有的TCP/IP基础设施,实现在不同数据中心或广域网环境中的高效数据传输。 对于大规模数据处理任务,如大数据分析,RDMA技术通过提供高速的内存到内存的数据传输能力,加快了数据在各个处理节点之间的流动速度,有效减少了数据处理的总体时间。这一优势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领域尤其重要,因为这些领域往往需要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集。 无论是在InfiniBand、RoCE还是iWARP协议的支持下,RDMA技术都能够实现高效的内存数据访问和传输,这为高性能计算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特别是在需要高速、稳定数据传输的场景中。如果你希望深入了解RDMA技术的原理及其实现细节,推荐阅读《RDMA技术详解:从原理到实现》。该书将为你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帮助你更好地掌握RDMA技术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应用。 参考资源链接:[RDMA技术详解:从原理到实现](https://wenku.csdn.net/doc/723dmfmsuo?spm=1055.2569.3001.1034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