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oop_10_maptask,reducetask,join算法

本文详细介绍了Hadoop MapReduce中的MapTask和ReduceTask的工作流程,包括MapTask的切片、数据读取、排序与合并,以及ReduceTask的复制、合并和排序阶段。此外,还探讨了MapReduce的shuffle过程和Snappy压缩。针对数据JOIN操作,文章对比了Reduce端和Map端的join算法,讨论了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MapTask

maptask的并行度: 是指代有多少个maptask的任务
FileInputFormat 里面有一个方法: getSplits
这个方法返回的就是我们一个文件,有多少个切片,一个切片对应我们一个maptask的任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获取文件的切片的几个参数控制
mapred.min.split.size 没有配置的话默认值是1

mapred.max.split.size 没有配置的话默认值是 Long.MAX_VALUE

如果没有配置上面这两个参数,我们文件的切片大小就是128M,与我们的block块相等。

  • 1Kb的一个文件 一个block块 一个切片 1个maptaks
  • 300M的一个文件 三个block块 三个切片 3个maptask

一般maptask的个数就是与我们block块的大小有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步骤

  1. 首先,读取数据组件InputFormat(默认TextInputFormat)会通过getSplits方法对输入目录中文件进行逻辑切片规划得到splits,有多少个split就对应启动多少个MapTask。split与block的对应关系默认是一对一。
  2. 将输入文件切分为splits之后,由RecordReader对象(默认LineRecordReader)进行读取,以\n作为分隔符,读取一行数据,返回<key,value>。Key表示每行首字符偏移值,value表示这一行文本内容。
  3. 读取split返回<key,value>,进入用户自己继承的Mapper类中,执行用户重写的map函数。RecordReader读取一行这里调用一次。
  4. map逻辑完之后,将map的每条结果通过context.write进行collect数据收集。在collect中,会先对其进行分区处理,默认使用HashPartitioner。
  5. 将数据写入内存,内存中这片区域叫做环形缓冲区,缓冲区的作用是批量收集map结果,减少磁盘IO的影响。我们的key/value对以及Partition的结果都会被写入缓冲区。当然写入之前,key与value值都会被序列化成字节数组。
  6. 当溢写线程启动后,需要对这80MB空间内的key做排序(Sort)。排序是MapReduce模型默认的行为,这里的排序也是对序列化的字节做的排序。
  7. 合并溢写文件:每次溢写会在磁盘上生成一个临时文件(写之前判断是否有combiner),如果map的输出结果真的很大,有多次这样的溢写发生,磁盘上相应的就会有多个临时文件存在。当整个数据处理结束之后开始对磁盘中的临时文件进行merge合并,因为最终的文件只有一个,写入磁盘,并且为这个文件提供了一个索引文件,以记录每个reduce对应数据的偏移量。

环形缓冲区的大小
涉及到我们maptask的调优的过程,如果内存充足**,可以将换型缓冲区的大小稍微调大,避免我们大量的小文件需要合并**

mapTask基础设置配置

设置一:设置环型缓冲区的内存值大小(默认设置如下)
mapreduce.task.io.sort.mb 100

设置二:设置溢写百分比(默认设置如下)
mapreduce.map.sort.spill.percent 0.80

设置三:设置溢写数据目录(默认设置)
mapreduce.cluster.local.dir ${hadoop.tmp.dir}/mapred/local

设置四:设置一次最多合并多少个溢写文件(默认设置如下)
mapreduce.task.io.sort.factor 10

ReduceTask

reducetask的个数:job.setNumReduceTasks(5)

Reduce大致分为copy、sort、reduce三个阶段:

  1. Copy阶段,简单地拉取数据。Reduce进程启动一些数据copy线程(Fetcher),通过HTTP方式请求maptask获取属于自己的文件。
  2. Merge阶段。Copy过来的数据会先放入内存缓冲区中,这里的缓冲区大小要比map端的更为灵活。merge有三种形式:内存到内存;内存到磁盘;磁盘到磁盘。默认情况下第一种形式不启用。当内存中的数据量到达一定阈值,就启动内存到磁盘的merge。与map 端类似,这也是溢写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如果你设置有Combiner,也是会启用的,然后在磁盘中生成了众多的溢写文件。第二种merge方式一直在运行,直到没有map端的数据时才结束,然后启动第三种磁盘到磁盘的merge方式生成最终的文件。
  3. 合并排序。把分散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后,还会再对合并后的数据排序。
  4. 对排序后的键值对调用reduce方法,键相等的键值对调用一次reduce方法,每次调用会产生零个或者多个键值对,最后把这些输出的键值对写入到HDFS文件中。

MapReduce shuffle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Collect阶段:将MapTask的结果输出到默认大小为100M的环形缓冲区,保存的是key/value,Partition分区信息等。
2).Spill阶段:当内存中的数据量达到一定的阀值的时候,就会将数据写入本地磁盘,在将数据写入磁盘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一次排序的操作,如果配置了combiner,还会将有相同分区号和key的数据进行排序。
3).Merge阶段:把所有溢出的临时文件进行一次合并操作,以确保一个MapTask最终只产生一个中间数据文件。
4).Copy阶段:ReduceTask启动Fetcher线程到已经完成MapTask的节点上复制一份属于自己的数据,这些数据默认会保存在内存的缓冲区中,当内存的缓冲区达到一定的阀值的时候,就会将数据写到磁盘之上。
5).Merge阶段:在ReduceTask远程复制数据的同时,会在后台开启两个线程对内存到本地的数据文件进行合并操作。
6).Sort阶段:在对数据进行合并的同时,会进行排序操作,由于MapTask阶段已经对数据进行了局部的排序,ReduceTask只需保证Copy的数据的最终整体有效性即可。

Snappy压缩

Main类增加 configuration 配置,修改后如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 new Configuration();
        //开启map阶段数据压缩
        configuration.set("mapreduce.map.output.compress","true");
        configuration.set("mapreduce.map.output.compress.codec","org.apache.hadoop.io.compress.SnappyCodec");
        //开启reduce阶段数据压缩
        configuration.set("mapreduce.output.fileoutputformat.compress","true");
        configuration.set("mapreduce.output.fileoutputformat.compress.type","RECORD")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