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currentHashMap的源码分析-高低位原理分析

ConcurrentHashMap在做链表迁移时,会用高低位来实现,这里有两个问题要分析一下

1. 如何实现高低位链表的区分

假如我们有这样一个队列

第14个槽位插入新节点之后,链表元素个数已经达到了8,且数组长度为16,优先通过扩容来缓解链表过长的问题,扩容这块的图解稍后再分析,先分析高低位扩容的原理

假如当前线程正在处理槽位为14的节点,它是一个链表结构,在代码中,首先定义两个变量节点ln和hn,实际就是lowNode和HighNode,分别保存hash值的第x位为0和不等于0的节点

通过fn&n可以把这个链表中的元素分为两类,A类是hash值的第X位为0,B类是hash值的第x位为不等于0(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区分,稍后分析),并且通过lastRun记录最后要处理的节点。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A类的链表保持位置不动,B类的链表为14+16(扩容增加的长度)=30

我们把14槽位的链表单独伶出来,我们用蓝色表示 fn&n=0的节点,假如链表的分类是这样

for (Node<K,V> p = f.next; p != null; p = p.next) { 
	int b = p.hash & n;
	if (b != runBit) { 
		runBit = b; 
		lastRun = p; 
	} 
} 

 通过上面这段代码遍历,会记录runBit以及lastRun,按照上面这个结构,那么runBit应该是蓝色节点,lastRun应该是第6个节点

接着,再通过这段代码进行遍历,生成ln链以及hn链

for (Node<K,V> p = f; p != lastRun; p = p.next) { 
	int ph = p.hash; K pk = p.key; V pv = p.val; 
	if ((ph & n) == 0) 
		ln = new Node<K,V>(ph, pk, pv, ln); 
	else 
		hn = new Node<K,V>(ph, pk, pv, hn); 
} 

接着,通过CAS操作,把hn链放在i+n也就是14+16的位置,ln链保持原来的位置不动。并且设置当前节点为fwd,表示已经被当前线程迁移完了

setTabAt(nextTab, i, ln); 
setTabAt(nextTab, i + n, hn); 
setTabAt(tab, i, fwd);

迁移完成以后的数据分布如下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4
    评论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