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築設計和建造:從避難層到設備間和防風防火防水的設計理念,酒店住宅辦公樓都有什麽房間(精簡)

樓層概覽
  1. 標準層居住、辦公、商業等功能的樓層。結構和裝修與其他樓層相同,可供人正常居住、工作和活動
  2. 避難層專門用於人員避難的樓層,通常會相隔數十個標準層,樓梯通常和標準層是錯開的(非公用),具有更多的通風口。牆體和樓板具有較高的耐火性能,可防止火災蔓延到其他樓層。配備疏散通道、消防設備等,以便人員在發生火災時能夠安全疏散
  3. 設備層專門用於安裝設備的樓層。通常位於建築物頂部或底部,用於安裝空調、供水、排水、電力等設備。結構和裝修通常較簡單,不供人居住或辦公,包含水泵房、避難閒、空調機房、空調控制室、高低壓配電房,樓梯和避難層一樣是錯開的
  4. 結構轉換層建築物某層的上部與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採用不同結構類型,並通過該層進行結構轉換,該樓層稱為結構轉換層
  5. 結構加强層在高層建築的某幾層设置了刚度较大的水平外伸构件,增强结构的抗侧刚度、控制结构位移。结构加强层可有效提高结构的抗风抗震性能,在高层建筑中广泛应用
  6. 地下停車場層通常是建築物地下室的一部分,用於停放汽車、機車等車輛,需滿足安全性、防水性、通風性、照明性、排水性
結構選擇
  1. 框架結構:梁柱骨架結構,優點:佈置靈活,可提供較大的内部空間。缺點:强度比較低,高烈度地震區不宜采用
  2. 墻結構:牆結構是牆體承重,牆體承受豎向荷載,梁和柱只起到支撐和連接作用,無法建造大窗戶
  3. 剪力墻結構:優點:剛度大,側移小,缺點:剪力墻的間距比較小,平面佈置不夠靈活,只能是小房間
  4. 框架剪力墻結構:具備剪力墻和框架結構的優點
  5. 筒體結構:由一個或幾個筒體作為主要抗側力構件而形成的結構,筒體通常由密柱框架或空間剪力牆組成。筒體結構具有良好的抗風抗震性能,高層建築中廣泛應用

框架結構:

剪力墻結構:

框架剪力墻結構:
筒體結構:

平面選型和佈置
  1. 選型
    1.1 版式:平面形狀為長方形,體形像板塊狀,不利於抵抗水平推力,盡量加大進深
    1.2 塔式:佈局緊凑集中,增强建築剛度,平面形狀有正方形、三角形、Y形、T形和圓形等
  2. 考慮的因素
    2.1 朝向
    2.2 景觀
    2.3 風向
    2.4 竪向交通:以交通樞紐為主要内容的核心筒,是高層建築中最精密的部分。核心筒分爲以下三類
    2.4.1 交通設施和空間:客用電梯、消防電梯、疏散電梯、電梯廳
    2.4.2 管道管綫空間:配電間、電氣豎井等
    2.4.3 公共服務空間:包括衛生間、盥洗室
    2.5 水平交通
    2.6 平面利用率:標準層面積過小,平面利用率就越低,高層辦公建築標準層平面利用率可控制在70%左右,小空間辦公室因其交通面積較多可低於70%,大空間辦公室可高於70%
  3. 標準層設計
    3.1 平面類型:根據核心筒的位置,分爲中心型、偏心型、外周型、分離型、特殊型(複合型)等,偏心型不可以太高
    3.2 平面形狀
    3.2.1 結構要求:幾何中心和質量中心重合
    3.2.2 功能要求:空間適應性
    3.2.3 藝術要求
高層建築的消防安全

建築超過100m的公共建築有特殊的防火要求

  1. 高層建築防火類別的界定
    1.1 一類建築:分爲一類高層住宅建築和一類辦公建築,一類高層住宅建築指建築高度大於54m的住宅建築。一類辦公建築包括就建築高度大於50m的公共建築:建築高度大於24m以上部分,任一樓層建築面積大於1000平米的…、藏書超過100萬冊的圖書館和書庫,其他為二類建築
  2. 高層建築的火災特點
    2.1 火勢蔓延快
    2.2 疏散困難
    2.3 撲救困難大
  3. 做好高層建築防火設計必須强調的幾乎問題:
    3.1 合理佈置高層建築總體佈局和防火分區
    3.2 確保建築物耐火能力
    3.3 加强自然排烟設計及安全疏散設施設置
防火分區

用相應耐火性能的建築構件或防火分隔物,將建築物依照相應規範標準劃分成一定面積的空間單元,它能在一定時間内防止火災向同一建築物的其他部分蔓延。防火分區之間應采用防火墻分隔,采用防火墻有困難時,可采用耐火極限>3.00h的防火捲帘等設施分隔

  1. 消防電梯設置:消防電梯需要具有一個前室
  2. 防火間距:相鄰的高層建築間距至少13m,高層建築裙房之間的間距至少6m
  3. 耐火等級:大於6m為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築,大於7m為三級耐火等級建築,大於9m為四級耐火等級建築
  4. 消防車道:高層建築沿街長度或總長度可不限,建議大於5m,高層建築的周圍應設環形消防車道,儅設環形車道有困難時,可沿高層建築的兩個長邊設置消防車道,儅建築長度大於150m時,可沿高層建築的兩個長邊設置消防車道,應在適中位置設置穿過建築的消防車道,單邊大於150m為矩形建築,兩邊大於220m為L形建築,三邊大於220m為U形建築。有封閉内院或天井的高層建築沿街時,應設置聯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应急综合指挥管理平台 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述 4 1.1 项目名称 4 1.2 项目建设背景及意义 4 1.3 编制依据 5 1.4 建设目标 6 第二章 需求分析 7 2.1 业务需求分析 7 2.1.1 业务流程分析 7 2.1.2 业务功能分析 9 2.2 数据需求分析 11 2.3 信息量分析和预测 13 2.3.1 数据处理量 13 2.3.2 数据存储量 13 2.3.3 传输流量 13 2.4 互联互通需求分析 14 第三章 应急数据库设计 16 3.1 应急数据库系建设原则 16 3.1.1 应急资源的空间化 17 3.1.2 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 17 3.1.3 安全性 17 3.1.4 高并发性 17 3.1.5 各种资源快速定位性 18 3.1.6 可快速恢复性 18 3.2 应急业务基础信息库 18 3.2.1 经济统计数据 18 3.2.2 重点防护目标数据 18 3.2.3 重大危险源数据 18 3.2.4 应急机构数据 19 3.2.5 应急救援力量数据 19 3.2.6 应急专家数据 19 3.2.7 应急避难场所数据 20 3.2.8 应急救援物资数据 20 3.2.9 应急医疗资源数据 20 3.2.10 应急通信资源数据 20 3.2.11 应急运输资源数据 20 3.2.12 遇险人员基本信息库 21 3.3 应急空间信息库 21 3.4 应急信息库 21 3.4.1 应急值班信息数据 21 3.4.2 事件接报信息数据 21 3.4.3 预警信息数据 22 3.4.4 预测信息数据 22 3.4.5 发布信息数据 22 3.5 模型库 22 3.6 预案库 22 3.7 案例库 22 3.8 文档库 23 第四章 应用系统设计 23 4.1 业务资源接入 23 4.2 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24 4.2.1 值守管理 24 4.2.2 监督指导 26 4.2.3 应急培训管理 26 4.2.4 值班管理 26 4.2.5 统计分析 28 4.2.6 工作动态管理 28 4.2.7 数字化预案管理 29 4.2.8 归档管理 30 4.2.9 报表管理 31 4.2.10 材料收集管理 31 4.2.11 通讯录管理 31 4.2.12 系统维护与运行管理 32 4.3 风险隐患监测防控系统 34 4.3.1 监控信息报送 34 4.3.2 监控目标空间展示 35 4.3.3 风险隐患分析 35 4.3.4 监控目标管理 36 4.4 综合预测预警系统 36 4.4.1 专业预警信息 36 4.4.2 综合预测分析 37 4.4.3 预警信息发布 37 4.4.4 预警分级指标管理 38 4.4.5 模型管理 38 4.5 智能辅助方案系统 38 4.5.1 方案生成 39 4.5.2 方案推演 40 4.5.3 方案调整 40 4.5.4 方案管理 40 4.5.5 方案要素配置 40 4.6 指挥调度系统 40 4.6.1 资源调度 41 4.6.2 任务管理 41 4.6.3 处置跟踪 42 4.6.4 总结报告 42 4.7 应急保障系统 42 4.7.1 应急资源维护 43 4.7.2 资源查询统计 43 4.7.3 应急保障计划 43 4.8 综合态势管理系统 44 4.8.1 态势数据分级管理 44 4.8.2 态势数据汇集 44 4.8.3 态势数据报送 44 4.8.4 空间分析 44 4.8.5 态势标绘与展示 44 4.8.6 分析结果显示 45 4.9 模拟演练系统 45 4.9.1 模拟演练场景设计 45 4.9.2 模拟演练方案管理 46 4.9.3 模拟演练状态切换 47 4.9.4 模拟演练方案分发 47 4.9.5 演练启动与信息调用 48 4.9.6 演练过程回放 49 4.9.7 演练后台配置 49 4.9.8 模拟演练评估 49 4.9.9 模拟演练报告 49 4.10 应急门户 50 4.10.1 统一身份认证和单点登录 50 4.10.2 发布容管理 50 4.10.3 统一权限管理 51 4.10.4 应用程序集成 52 4.10.5 信息展示 52 4.11 应用支撑平台设计 53 4.11.1 地理信息服务 53 4.11.2 工作流服务 53 4.11.3 报表服务 56 项目概述 1. 项目建设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公卸穷全环 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根据统计数据,2003 年,我国因生产事故损失2500 亿元、各种自然灾害损失l , 00 亿元、交通事故损失2000 亿元、卫生和传染病突发事件损失500 亿元,总计达6500 亿元,约相当于当年我国GDP 的6 %。2004 年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