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海缆因适用系统、使用水深及铠装形式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和名称。
2. 海缆的分类
2.1 按适用系统划分
为实现远距离的海底通信,系统中需设有中继器,称为中继系统。为了满足中继器的供电需求,海缆结构中须含有向中继器供电的导体,该导体以一定的电压传送相当的电功率,对绝缘耐压等级要求更高。因此,中继海缆是指可供电的水下光缆。
与之相比,无中继系统没有中继器,因而海缆内无需含有导体,但实际上有些无中继系统所用的海缆也采用导体结构,这一导体用于故障检测而非供电。因此,无中继海缆指结构中不含供电导体的水下光缆(可含检测导体)。
2.2 按使用水深划分
ITU将1000米以内定位浅海,1000米以上定位深海。由于我国沿海区域多为大陆架,海域水深大都在100米左右,一般不超过200米,很少超过500米,因而我国将500米以内定位浅海,超过500米定位深海。
由于浅海区域与海岸线相连,浅海海缆易受到航道运输、捕捞、养殖等人为引起的锚泊、渔具牵钩等外力破坏,也易受到波浪、潮流使海缆与海底发生摩擦而引起的自然磨损。因此,为了保护浅海海缆,需要在缆芯外附加一到两层铠装钢丝增强其机械强度,也多采用埋设的方式来保护海缆。浅海海缆常用的铠装形式主要有单层(重型)铠装、双层铠装及岩石铠装等形式。
深海相比于浅海不存在船锚、捕捞等人为损坏的危险,但易受到地震、鲨鱼攻击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