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机概述
-
现代电子计算机是一种能自动,高速,正确完成数值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等功能的电子设备
-
1946年2月14日,人类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名为埃尼亚克在美国宣告诞生
-
现代计算机的特点是: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高可靠性,强大的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大容量而不易丢失的信息存储功能,还有多媒体和网络功能等。
-
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
计算机的分类:
巨型计算机
大型计算机
小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
微处理器和嵌入式计算机
-
图灵机模型的工作过程:图灵机可以模仿人能进行的各种计算过程。图灵机模型从初始状态开始,在计算过程的每一时刻,通过读写头注释带子的某一格上的符号。 根据当前时刻的状态和注视的符号,机器执行下列动作:
根据当前状态和读写头所注释的符号,确定读写头操作,并转入新的状态
读写头把当前状态下被注视的符号改写成新的符号
控制读写头向左或向右移动一格
-
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巨型化
网络化
智能化
微型化
-
最先实现存储程序式管理的计算机是EDSAC
-
存储程序的核心概念是把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内存中
-
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计算机应该归属于第四代计算机
二,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
数据要按规定好的二进制形式表示才能被计算机处理。
-
位,也叫比特,是最小的信息单位
-
字节是计算机中的基本信息单位,1个字节有8个二进制数位组成
一字节=8比特
一千字节=1024B
-
在计算机中,一般用若干个二进制位表示一个数或者一个指令,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这种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二进制位串成为计算机字。
-
计算机是以字为单位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的,所以运算器中的加法器,累加器以及其他的一些寄存器,都选择与字长相同的位数。现在的计算机的字长一般是32位,64位。
-
在计算机中,要为每个文字文本指定一个确定的编码,字符信息包括字母和各种符号,它们必须按规定好的二进制码来表示。
-
字母及数字字符共62个,包括26个大写26个小写和10个数字,因此用127个符号足以表达。
-
1字节是8位,最高位是0,用7位二进制数128个二进制数字来表示
-
标准的ASCⅡ码是7位用1B表示,最高位总是0,可以表示128个不同符号,其中,前32个和最后一个通常是计算机系统专用的,代表一个不可见的控制字符。
-
数字字符0到9的ASCⅡ码是连续的,为30H到39H(H表示是十六进制数)
-
大写字母A到Z和小写字母a到z的ASCⅡ码也是连续的,分别为41H到5AH和61H到7AH
-
大写字母A的ASCⅡ码值为65,小写字母a为97
-
一个汉字应该用2个字节来表示
-
在区位码中,每个汉字是由4位十进制数组成的,它的前两位叫区码,后两位称为位码
-
点阵字库:多少点阵就是多少*多少再除8
-
在计算机内部,数据是以二进制数形式加工,处理和传送的
-
在机器数中,补码的零的表示形式是唯一的
-
计算机内的数由浮点和定点两种表示方法。一个浮点法表示的数由两部分组成,即整数和小数
-
汉字系统中的汉字字库里存放的是汉字的机内码
-
在计算机中图像常采用两种表示方法:位图和矢量图
-
1MB最多存储2的19次方个汉字
1MB=2的10次方kB,1KB=2的十次方比特,一个汉字占两个字节
-
1024GB=1T
-
计算机中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都使用二进制
-
微型计算机可以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
以国标码为基础的汉字机内码是两个字节的编码,每个字节的最高位是1
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输入设备
控制器
运算器
存储器
输出设备
注:
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也叫CPU
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合称为主机
输入输出设备称为外部设备
-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特点包括:
指令采用顺序执行
指令的格式分为指令码(操作码)和地址码两部分
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将程序事先存入主存储器中,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高速地从存储器中读出指令并加以分析,执行
-
计算机软件指以计算机可以识别和执行的操作所表示的处理步骤和有关文档(所有程序,数据,文档的集合)
-
在计算机中,硬件和软件的结合点是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
微型化的中央处理器称为微处理器
-
微处理器的三组总线:
地址总线AB
数据总线DB
控制总线CB
-
主板上的芯片由南桥和北桥芯片组成,其中北桥芯片起主导性的作用,也称为主桥
-
计算机软件分为:
系统软件
支撑软件
应用软件
-
操作系统是硬件与其它所有软件之间的接口,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和管理中心。
-
操作系统是控制其它程序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
-
操作系统的功能
进程管理
存储管理
文件管理
作业管理
设备管理
-
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
分时系统
实时系统
单用户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
分布式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
手持式操作系统
-
程序设计语言
机器语言
汇编语言
高级语言
注:
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都属于低级语言
-
语言的翻译分为解释和编译两个过程
-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体系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一般包括主机和外部设备
-
外存储器中的信息是不能直接进入CPU进行处理的
-
CD—ROM是可读不可写的
-
USB接口支持热插拔
-
Cache的运算速度介于CPU和内存之间
-
计算机内存比外存存储速度快,更贵,容量更小
-
微型计算机的主存储器分为RAM和ROM
-
主存储器即内存
-
存储器分为内存和外存
-
当存储器为三层架构时,存储器分为内外存和Cache
-
微型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
内存是一种新型的EEPROM内存
-
内存的访问速度比硬盘软盘光盘都要快
-
采用PCI的奔腾微机,其中的PCI是总线标准
-
配置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为了解决CPU和内存储间的速度不匹配问题
-
计算机可以直接识别的程序是机器语言程序
-
一般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进行控制和管理
-
操作系统文件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按文件名存取
-
硬盘虽然装在主机箱内,但它属于外存
-
显示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是分辨率
-
CD—ROM的标准容量是650MB
-
USB接口具有热插拔功能,可以支撑多达127个外设
-
数据的传输类型可分为串行,并行
-
32位机是指该计算机所用的计算机可以一次处理32位二进制数
-
扫描仪输入设备
-
外存储器存储的数据再断电后不会丢失
-
计算机不是计算机系统
四,操作系统
-
从资源管理员的角度来看,操作系统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发挥资源的利用率;从用户服务员的角度来看,是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服务功能和最大的方便性
-
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中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及能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环境的数据和程序的集合,它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功能的一次扩充。
-
操作系统的作用:
管理计算机中的各种资源
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环境
-
操作系统的特性:
程序并发性
资源共享性
-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进程管理
存储管理
设备管理
文件管理
-
进程是正在执行的程序,为了能使多个程序并行执行,每个程序段在执行时都是一个进程,即多个进程同时运行,因此进程是系统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单位。
-
程序和进程的关系:程序是构成进程的组成部分之一,一个进程存在的目的就是执行其所对应的程序,如果没有程序,进程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
进程在其生存期内可能处于以下三种基本状态之一:运行,进行和等待
-
进程和程序的差别
程序是静态的,进程是动态的
程序可以在某一存储介质上长期保存,而进程具有生存期,创建后存在,撤销后消亡
一个程序可以对应多个进程,但一个进程只能对应一个程序,对于一个程序的多次执行也对应不同的进程
-
存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多道程序的运行提供良好的存储环境,方便用户使用存储器,提高内存的利用率。
-
存储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内存空间的分配和收回
存储保护
地址映射
内存扩充
-
文件管理:进程管理,存储管理,和设备管理都属于硬件资源的管理,软件资源的管理称为信息管理,即文件管理
-
在计算机中,所有信息,程序均以文件的形式存放,文件的符号名是用户创建文件时确定的,在以后访问文件时通过文件名来访问
-
所有的系统文件和用户文件都存放在外存储器上。
-
从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操作系统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发挥资源的利用率;从用户服务的角度来看是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功能和用户便捷性
-
操作系统要对资源管理,需要做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了解资源当前状态,分配资源,回收资源,保护资源
-
计算机中资源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
按用户对计算机的使用环境和功能特征的不同,可将操作系统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批处理系统
分时系统
实时系统
-
对于编译类计算机语言,源程序不能直接被执行
-
汇编语言是用助记符代替二进制指令的面向机器的语言
-
一条计算机指令中规定执行其执行功能的部分称为操作码
-
用户使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通常称为源程序
-
系统软件是与具体应用领域无关的软件
-
允许多个用户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分时操作系统
-
编译程序软件是系统软件
-
Linux属于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
Windows XP是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七,网络技术
-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远程终端阶段
计算机网络阶段
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
Internet阶段
-
计算机网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计算机
通信线路和设备
网络软件
-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
总线型拓扑结构
星状拓扑结构
环状拓扑结构
树状拓扑结构
网状拓扑结构
注:
总线型,环状,星状拓扑结构常用于局域网;网状拓扑结构常用于广域网连接。
-
总线型拓扑结构通过一根传输线路将网络中的所有节点连接起来,这根线路称为总线,网络中的各节点都要通过总线进行通信,在同一个时刻只能允许一对节点占用总线通信
-
星状拓扑结构中各个节点都与中心节点联系,呈辐射状排列在中心节点周围。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节点转接。单个节点的故障不会影响到网络的其他部分,但中心节点的瘫痪会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
-
环状拓扑结构中各节点首尾相连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环中的数据沿环单向逐站传输。环状拓扑结构中任意一个节点或一条传输介质出现故障都会导致整个网络的故障
-
树状网络是分层结构,具有分支节点和根节点,适用于分级管理和控制系统
-
网状拓扑结构的每一个节点都有多条路径与网络相连,如果一条线路出现故障,通过路由选择可以找到其他线路,网络仍能正常工作。
-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局域网(LAN)
域域网(MAN)
广域网(MAN)
互联网
-
网络号不能是127。127是用来进行循环测试的地址。
-
网络号与主机的二进制不能全为1或全为0
-
为了防止计算机病毒,可以关闭写保护口
-
DNS简称为域名系统
-
电子邮件地址的前半段的账号是用户自己命名的
-
星形结构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不会大于2
-
TCP/IP的含义是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协议
-
HTML的中文名称是超文本标记语言
-
可以利用Internet上的TelNet功能将自己的计算机连接到外地的计算机上,从而操纵它并享受它的服务
-
IP地址范围:
-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正常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
- 特点
- 传播性
- 隐蔽性
- 感染性
- 潜伏性
- 可激发性
- 表现性
- 破坏性
-
网络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感染可执行文件的计算机病毒。
-
文件病毒:主攻计算机内文件的病毒。
-
引导型病毒:是一种主攻感染驱动扇区和硬盘系统引导扇区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