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定义: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的硬件、软件等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负载均衡与分布处理、综合信息服务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按照覆盖的地理位置范围可划分为: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是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所形成的网络。通常指几千米以内的,可以通过某种介质互联的计算机、打印机、modem或其他设备的集合。局域网的特点是:距离短、延迟小、数据速率高、传输可靠。

定义:

α功能性定义:

一组台式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在物理地址上彼此相隔不远,以允许用户相互通信和共享诸如打印机和存储设备之类的计算资源的方式互连在一起的系统。这种定义适用于办公环境下的LAN、工厂和研究机构中使用的LAN。

β技术性定义:

由特定类型的传输媒体(如电缆、光缆和无线媒体)和网络适配器(亦称为网卡)互连在一起的计算机,并受网络操作系统监控的网络系统。

特点:局域网一般为一个部门或单位所有,建网、维护以及扩展等较容易,系统灵活性高。

1.覆盖的地理范围较小,只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局部范围内联,如一座或集中的建筑群内。

2.使用专门铺设的传输介质进行联网,数据传输速率高(10Mb/s~10Gb/s)

3.通信延迟时间短,可靠性较高

4.局域网可以支持多种传输介质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覆盖范围为中等规模,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通常是在一个城市内的网络连接(距离为10KM左右)。

        MAN的一个重要用途是用作骨干网,通过它将位于同一城市内不同地点的主机、数据库,以及LAN等互相联接起来,这与WAN的作用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在实现方法与性能上有很大差别。

广域网: WAN(Wide Area Network)

分布距离远,它通过各种类型的串行连接以便在更大的地理区域内实现接入。在大范围区域内提供数据通信服务,主要用于互联局域网 。WAN的特点是数据传输慢(典型速度为56Kbps~155Mbps)延迟比较大(几毫秒)、拓扑结构不灵活,一般多采用网状结构 。

分类:广域网根据网络使用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共传输网络专用传输网络无线传输网络

      公共传输网络:一般是由政府电信部门组建、管理和控制,网络内的传输和交换装置可以提供(或租用)给任何部门和单位使用。

公共传输网络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电路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网络

α电路交换网络:主要包括公共交换电话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

β分组交换网络:主要包括X.25分组交换网、帧中继和交换式多兆位数据服务。

      专用传输网络:是由一个组织或团体自己建立、使用、控制和维护的私有通信网络。一个专用网络起码要拥有自己的通信和交换设备,它可以建立自己的线路服务,也可以向公用网络或其他专用网络进行租用。

      无线传输网络:主要是移动无线网,典型的有GSM和GPRS技术等。

特点:广域网不同于局域网,它的范围更广,超越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达到全球互连,因此具有与局域网不同的特点:

1.覆盖范围广通信距离远,可达数千公里以及全球。

2.不同于局域网的一些固定结构,广域网没有固定的拓扑结构,通常使用高速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3.主要提供面向通信的服务,支持用户使用计算机进行远距离的信息交换。

4.局域网通常作为广域网的终端用户与广域网相连。

5.广域网的管理和维护相对局域网较为困难。

6.广域网一般由电信部门或公司负责组建、管理和维护,并向全社会提供面向通信的有偿服务、流量统计和计费问题。

三.网络拓扑

1.定义:通信子网 节点之间连接的结构的拓扑构型,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的结构关系。 

2.分类:

星型:

特点:所有节点通过一个中心节点连接在一起

优点:容易在网络中增加新的节点,通行数据必须经过中心

节点中转,易于实现网络监控,部署简单

缺点:中心节点发生故障,会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

总线型网络:

特点:所有节点通过一条总线(如同轴电缆)连接在一起

优点:安装简便,节省线缆,某一节点的故障一般不会影响到

整个网络的通信

缺点:总线故障会影响到整个网络的通信,某一节点发出的信

息可以被所有节点周到,安全性低

环形网络:

特点:所有节点连成一个封闭的环形

优点:节省线缆

缺点:增加新的节点比较麻烦,必须先中断原来的环,才能插入

新节点以形成新环,会出现单点故障

树型网络:

特点:树型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层次化的星型结构

优点:能够快速将多个星型网络连接在一起,易于扩充网络规模

缺点:层级越高的节点故障导致的网络问题越严重

四.常见的国际标准化机构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OSI

电子电器工程师协会(IEEE):802.X协议族

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电子工业协会(EIA / TIA):RS232、V.24、  EIA/TIA 568B 

国际电信联盟(ITU): X.25、Frame Relay

INTERNET工程任务委员会(IETF):下设工程任务委员会(IETF)、 研究任务委员会(IRTF)、号码分配委员会(IANA)

五.OSI参考模型

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方法:分层法

核心思路:上一层的功能是建立在下一层的功能基础之上,每一层内均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网络体系结构:层次和协议的集合

二、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

OSI参考模型:为实现开放系统互连所建立的分层模型。

目的:是为异种计算机互连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和标准框架,并为保持相关标准的一致性和兼容性提供共同的参考。

开放:是强调对OSI标准的遵从。开放并不是指特定的系统实现具体的互连技术或手段,而是对可使用的标准的共同认识。

一个系统是开放的,是指它可以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遵守相同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通信。

三、OSI 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划分原则:

  1. 网络中各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
  2. 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次具有相同的功能
  3. 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应用层

应用层的作用

是用户与网络的接口,为用户的应用进程访问OSI环境提供服务,使应用程序能够使用网络服务。该层通过应用程序来完成网络用户的应用需求。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

http、ftp、smtp、pop3、telnet、dns等

  1. 表示层

表示层作用

α.数据格式转换   

β.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

γ.数据的解码和编码

δ.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1. 会话层

会话层的作用

管理和协调不同主机上各种进程之间的通信(对话),即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1. 传输层

传输层的功能

α.分割上层应用程序产生的数据

β.在应用主机程序之间建立端到端的连接

γ.进行流量控制

δ.提供可靠或不可靠的服务

ε.提供面向连接和面向非连接的服务

  1. 网络层

网络层功能

α.编址:逻辑地址

β.路由选择

γ.拥塞管理

δ.异种网络互联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逻辑寻址、选择最佳路径、控制广播、控制组播、流量管理、连接到广域网

  1. 数据链路层

数链路层的功能:

α.帧同步:编帧和识别帧

β.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和释放

γ.传输资源控制

δ.流量控制

ε.差错控制

ζ.寻址

ξ.标志上层数据

  1. 物理层

为它的上一层提供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连接。

该层规定了网络设备之间的物理接口特性及通信规则,即,规定了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通信结点之间的物理路径)所需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其作用是确保比特流在物理信道上传输。

(1)机械特性

      规定物理连接器的规格尺寸、插针或插孔的数量和排列情况、相应通信介质的参数和特性等。

在DTE一侧采用孔式插座形式,DCE一侧采用针式插头形式,并对连接器的尺寸、针或孔芯的排列位置等都作了确切的规定

(2)电气特性

说明端口电缆的每根线上出现的电压、电流范围。

(3)功能特性

规定各信号线的功能或作用。信号线按功能可分为数据线、控制线、定时线和接地线等。

(4)规程特性

说明各类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Hubs:工作在物理层

参考模型

分类:

分类:

OSl七层参考模型:应用层为最高层,物理为最底层

应用层:单位:数据,是最接近用户的一层;支持协议:HTTP,DNS,FTP,Telnei等

表示层:提供各种用于应用层数据的编码和转换功能,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发送的数据能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识别。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之间的通信会话。该层的通信由不同设备中的应用程序之间的服务请求和响应组成

传输层:单位:数据段,使用端口号(范围0-65535)

网络层:单位:数据包,使用IP地址,采用十进制,连接的设备有三层交换,路由器等

数据链路层:单位:数据帧,使用MAC地址,采用十六进制,连接的设备有交换机,集线器(Hub已经被淘汰了)

物理层:单位:比特(bit),采用二进制,连接一些传输介质

TCP/IP分层模型:为目前使用的主流分层

网络层     网络层                       IP头+段头+Data 数据包/报

网络接口层 数据链路层                   帧头+IP头+段头+Data+帧尾 数据帧

物理层                                   比特流比特流

TCP/IP协议检定义了一系列的标准协议

应用层协议:

HTTP 80 (TCP)

超文本传输协议,提供刘览网页服务

Telnet 23 (TCP)

远程登陆协议,提供远程管理服务

FTP 20、21(TCP)

文件传输协议,提供互联网文件资源共享服务

SMTP 25 (TC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提供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

TFTP 69 (UDP)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提供简单的文件传输服务

传输层协议:

TCP: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ETF的RFC793定义。

UDP:一种简单的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由IETF的RFC768定义。

网络层:

网络层也minternet层

负责将分组报文从源主机发送到目的主机。

网络层作用

为网络中的设备提供逻辑地址,负责数据包的寻径和转发

常见协议如Pv4,IPV6、ICMP IGMP等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位于网络层和物理层之间:

数据链路层向网络层提供“段内通信"

负责组帧、物理编址、差错控制等功能。

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有:以太网、PPPOE、PP等

物理层:

物理层位于模型的最底层:规范了线级、针脚、电压、接口等物理特性规范,常见的传输介质有:双纹线北纸、电础波等

负责比特流在介质上的传输。

应用层

Telnet

FTP

TFTP

SNMP

HTTP

SMTP

DNS

DHCP

传输层

TCP

UOP

网络层

ICMP

IGMP

IP

数据链路层

PPPoE

Ethernet

PPP

物理层

……

四、数据封装和解封装

1.背景

TCP/IP协议簇和底层协议配合,保证了数据能够实现端到端的传输。数据传输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例如数据在转发的过程中会进行一系列的封装和解封装。对于网络工程师来说,只有深入地理解了数据在各种不同设备上的转发过程,才能够对网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检测。

2.协议簇

3.数据转发过程概述

数据包在相同网段内或不同网段之间转发所依据的原理基本一致。

数据可以在同一网络内或者不同网络间传输,数据转发过程也分为本地转发和远程转发,但两者的数据转发原理是基本一样的,都是遵循TCP/IP协议簇。

4.TCP封装

Source  Port:1027

Destination Port:80

Sequence Number

Acknowledgement Number

Header Length

Resv.

URG

ACK

PSH

RST

SYN

FIN

Window

Checksum

Urgent  Pointer

Option

Padding

5.IP封装

Version

Header

Length

DS Field

Total Length

Identification

Flags

Fragment Offset

Time to Live

Protocol:0X06

Header Checksum

Source IP Address:10.1.1.1

Destination IP Address: 172.16.10.1

IP  Options

  • 26
    点赞
  • 1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