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法的思考

自从MFC库随着Windows的流行,也跟着流行起来。仿佛如C语言随着UNIX发达,而跟着发达起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学会了Windows编程的同时,也继承了MFC的风格。与此同时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匈牙利法太丑陋了。匈牙利法是以一个叫“匈牙利”的微软程序员首先提出而得名。但说句实话此类方法实在糟糕了。首先我们先从设计上讲,名字的作用是反映设计时的思路和意图及其在函数中的作用。总而言之是逻辑上的问题。但是采用匈牙利法,则会破坏这种概念,将实现问题引入设计问题中。比如:计数器,最初的时候可能想法很简单,用无符号的整数表示,可是有经验的程序员会告诉你有时候整数是不够用的。怎么办?改类型。用长整数。有时候你会想如果长整数也不够用怎么办?是不是设计一个无限大的整数呢?这些都是实现问题。可是如果经历了如此多的实现思路的改变,但是有一点是没有变的,计数器依然还是计数器,不会变成别的。根据接口与实现分离的原理,那你的程序不会因为你的计数器的内部实现逻辑改变而改变。这样设计出来的程序才会稳健。可是假若用匈牙利法那又将如何?太复杂了,你需要将每个引用此变量的所有代码都需要改变,跟为重要的是改变之后都要重新调试测试,工程量是巨大的。而且每一次改变都需要改变代码,那你会说我不改不就行了,是你不改是可以的。但匈牙利法被你破坏掉了,匈牙利法就是从名字上看到实现。这样引入可能的陷阱。比如定义一个结构体,它里面有这样wLength、wVersion两个成员,他们的类型都是WORD,但是有一天你发现wLength不能是WORD类型了。但是你又不能改。为什么呢?因为你定的结构体可能有很多人都在使用,你一改大家都要跳起来了。为什么我的代码以前能够编译过去,我又没有做任何改动,为什么现在出问题了!如果大家发现罪魁祸首是你,那麻烦丢大了。所以尽管wLength已经变成别的类型比如DWORD,但是名字是肯定不能动的,于是呼,名不副实了。如果仅仅是如此,那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是了,毕竟理论与现实总是有些差距,这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假如你的程序是网络程序的话。你会惊奇的发现。尽管wLength与wVersion看起来好像一模一样,但是在高低位转换的时候却要调用不同的函数。你必须这样写:

     a.wLength=htonl(a.wLength);

     a.wVersion=htons(a.wVersion);

 

万恶的匈牙利法!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