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ID生成方法

【常见方法:类snowflake算法】

snowflaketwitter开源的分布式ID生成算法,其核心思想是:一个long型的ID,使用其中41bit作为毫秒数,10bit作为机器编号,12bit作为毫秒内序列号。这个算法单机每秒内理论上最多可以生成1000*(2^12),也就是400WID,完全能满足业务的需求。

借鉴snowflake的思想,结合各公司的业务逻辑和并发量,可以实现自己的分布式ID生成算法。

举例,假设某公司ID生成器服务的需求如下:

1)单机高峰并发量小于1W,预计未来5年单机高峰并发量小于10W

2)有2个机房,预计未来5年机房数量小于4

3)每个机房机器数小于100

4)目前有5个业务线有ID生成需求,预计未来业务线数量小于10

5

分析过程如下:

1)高位取从201611日到现在的毫秒数(假设系统ID生成器服务在这个时间之后上线),假设系统至少运行10年,那至少需要10*365*24小时*3600*1000毫秒=320*10^9,差不多预留39bit给毫秒数

2)每秒的单机高峰并发量小于10W,即平均每毫秒的单机高峰并发量小于100,差不多预留7bit给每毫秒内序列号

35年内机房数小于4个,预留2bit给机房标识

4)每个机房小于100台机器,预留7bit给每个机房内的服务器标识

5)业务线小于10个,预留4bit给业务线标识

分布式ID生成方法
这样设计的64bit标识,可以保证:

1)每个业务线、每个机房、每个机器生成的ID都是不同的

2)同一个机器,每个毫秒内生成的ID都是不同的

3)同一个机器,同一个毫秒内,以序列号区区分保证生成的ID是不同的

4)将毫秒数放在最高位,保证生成的ID是趋势递增的

缺点

1)由于“没有一个全局时钟”,每台服务器分配的ID是绝对递增的,但从全局看,生成的ID只是趋势递增的(有些服务器的时间早,有些服务器的时间晚)

最后一个容易忽略的问题

生成的ID,例如message-id/ order-id/ tiezi-id,在数据量大时往往需要分库分表,这些ID经常作为取模分库分表的依据,为了分库分表后数据均匀,ID生成往往有“取模随机性”的需求,所以我们通常把每秒内的序列号放在ID的最末位,保证生成的ID是随机的。

又如果,我们在跨毫秒时,序列号总是归0会使得序列号为0ID比较多,导致生成的ID取模后不均匀。解决方法是,序列号不是每次都归0,而是归一个09的随机数,这个地方。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