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颠倒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
0. 背景
之所以想写这个题目,缘起于跟同事的若干次讨论。每次讨论的大概模式一般是这个样子的:
A: 某某事情应该是这个样子做的,现在的做法不对
B: 某某做法在我们这里不行,肯定会有一二三四种困难
A: 不会有多难的,只要如何如何就能解决这一二三四种困难
B: 肯定不行,你太理想化了,要现实点
所有人在工作和学习中,必然不是做过A就是做过B,也许有人曾经是A现在是B,但是绝少有能醒悟过来重新做回A的。虽然这种话对我来说早就免疫了,但是还是看到无数脸皮比较薄底气没那么足的新人,被几次这样的对话之后,染上理想恐惧症,进而为虎作伥再熟练地祸害下一批新人。所以,我还是决定写一篇文章,来讨论一下谁更现实一点儿的问题,以试图将一部分人从自我麻醉中解救出来。
1. 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传统认识
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传统认识非常明显,任何安于现状混吃等死的都是现实主义者,任何不满现状尝试改变的都是理想主义者。这话可能说得太残酷,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通常认为自己才是脚踏实地的在进步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实主义者加理想主义者不等于全集,大家切勿对号入座。如有中枪,纯属意外。
现实主义者们安于现状的潜在理由非常的充分,在舒适区里面做事是最容易的,每天上班出门都不需要带着大脑,这样就可以把人最珍贵的器官妥善保管起来,以免受到任何意外伤害(哪怕是语言或者文字上的)。其实这样没有什么不好,就像养猪场里面的猪,如果冲开围墙跑出去,可能还没成年就已经饿死了,而如果死死抱住圈门就是不肯出去,怎么也能活到体重一百多公斤的时候,这个实在是太长远,没有必要在当下考虑。当然,作为人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在某种外星人入侵地球之前,不用担心被吃掉,所以安于现状的风险也就更小了一些。正是因为在当下的风险比较小,所以一般他们也会津津乐道自己是一个理性的人,而发自内心地愿意牺牲一点自己的时间来好好教育一下理想主义者。在这里,请允许我顺便向《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致敬。
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主义者眼中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大部分现实主义者周围一般都只有不超过一个)外星人(不是前文吃人的那种)。他不断给自己和周围的现实主义者找麻烦,还好他一般只看不惯两样东西:这样也看不惯、那样也看不惯。他时常会提出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让为了保护大脑而没有带来上班的现实主义者猝不及防,以至于让现实主义者只能以:没必要、太难、太慢、太大、有什么好处等短语来回复。理想主义者往往会因为这种回复而愤怒,因为在他看来,一切答案都在手边,如果真的愿意花费五分钟时间就能够解决问题。其实这正是理想主义者的显著缺点,总是以己度人,忘记了别人的大脑需要妥善保管这件事情。
这是传统意义下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解释,我们可能已经对此麻木了,一直没有想过这里面有一点微妙的问题:好像有什么东西搞错了?作为一个被别人视作理想主义者的现实主义者,有必要从自身经验出发,给大家介绍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2. 两种不同的理想主义
这里面微妙的问题在哪儿?我说是动机。有一种理想主义者做那些被称作理想化的事情,是为了追随自己的内心,就是想把事情做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比如乔帮主。另外一种隐藏在理想主义光环下的动机,其本质却是现实的:实现自己的精神和物质诉求,比如号称充满人文主义情怀的罗永浩。这两种不同的动机,乍一看貌似是一样的,马斯洛的自我价值实现不是吗?其实仔细想想还是有重大的差别的:乔帮主这类天才从来不走寻常路,我等普通人学也学不来,而罗永浩之流其实是一个勤奋的普通人使用精心设计过的相对固定的套路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爱迪生是个虚伪的人,所以他有个客套的说法叫“天才是99%的汗水和1%的灵感”,后世有些人不知道出于何种心态还给续了一句“但是这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额外说一句,爱迪生的观点只有前面一句话,不信的可以自行去外文网站考证,中文网站大多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极少有认真考证的。后人给续的这一句话说重要也重要,因为它告诉你有些人是只能高山仰止的,比如冯·诺依曼。所以说那些正在看我的文章的想发明一种新语言的、想解决NPC问题的、想做一个超越苹果的产品的自信的各色人等,你们都可以歇了。有能力改变这个世界大环境的人,不会有时间来看我这篇价值密度这么低的文章,来看我文章的人都不会是能力顶级的那批。不出意外的话,在能力与自知关系曲线的普通人那一段,能力越高越有自知之明,你越自信满满说明你能力越低。所以如果你一下定一个远超出你能力的短期目标,还不如赶紧歇了。后人给续的这一句话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因为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没有谈天赋的必要。这就像在市区道路上行驶,管你是兰博基尼还是比亚迪(黑一个,它们有个共同点是都是手工打造的),你的极限参数有多高根本没有意义,说不定你在盯着对方的时候,一个行人从你旁边正悄悄路过……
做了这些分析,其实很明白了,我们身边的理想主义者,其实往往最多只是个到郊区公路上跑时速60的比亚迪而已。当然,即使这样,他们也已经很轻松地(时速表上刻度至少到180)将现实主义者们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3. 偏执理想主义教
暂且称某些人为现实主义者吧,愿“现实主义者”这个词能原谅我。现实主义者们给过我各种奇葩的理由,针对具体事情的比如:“现在时间太紧,没有时间做好”、“先有再好”、“你用这个东西,大家都不会,能力达不到”、“这个新的比旧的有什么改进?”、“这是客户要求的”、“够用就好”……,针对人生的比如:“我更注重生活”、“我只想生活得更好”……这些话说起来往往都那么的理直气壮底气十足,就好像养猪场里的猪应该有人来喂食一样的天经地义。
先说针对具体事情的各种现实主义表现,大家随便看一本30年前软件工程书籍,上面都会清楚写着很多很具体的事项,比如缺陷越遗留到向后的阶段修复成本越高、加班越多进度会延迟越多、减少开发时间增加测试时间会降低质量、向一个进度延迟的团队中增加人手只会拖慢进度等等那个年代的带着大脑上班的人们已经确认的结论。
甚至于,即使我们不去读书,我们带着自己的大脑上班,也应该会在3年左右的时间里面领悟到这些道理。但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他有坚强的神经,有堂·吉诃德挑战大(为什么要加大,这是挑战收视率?)风车的勇气,有坚持理想二十年的决心,有撞了南墙还不回头的行动,几年如一日地相信,前人都是错的,那只是因为前人缺少他那样的情怀,没有他那样的能力,他每天斗志昂扬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行!其实我承认我经常有想问他们一句“你们卖安利吗?”的冲动,只是害怕万一他们回答一句“有,还有完美呢”,所以只好作罢。上个世纪有句口号“路线错误,知识越多越反动”(这话不是毛爷爷说的),我觉得这些人很可能是“偏执理想主义教”的教众,甚至说不定这会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邪教团体,而他们的教义一定是,不走正常路,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而针对人生的现实主义表现,我承认他们说的无比正确,但是他们的行动却是与目标南辕北辙。我想大家都无法想象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什么都不做,突然有一天幸福的生活来到你的面前,那么你为了生活得更好,而不愿意跟客户讨论需求中不合理的部分,不愿意改掉程序中的bug以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愿意把事实告诉领导却自己当包子……这是偏执理想主义教的一种苦修方式吗?
引用石康在《独唱团》的文章中的一段话,作为对现实主义者的写照也很合适:
“在生活中我也发现,凡是在一件一般所谓的“难事”上成功过的人,很容易在别的难事上再获得成功。而绝大多数人,是那种从未在任何一件“难事”上成功的人,其实他们只需努力一次便可改变整个情况。
“我认为,他们陷入了一种悖论,他们不肯改正自己的错误,而把自己的失败投射到外在的事物当中,他们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失败,他们从未想到,当他们成功了,人生便会展现出另外一种面貌。”
4. 幸福指数的心理学依据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叫做《为何你的生活那么无趣》,里面讲到了2种不同的情绪,有趣和愉悦。有趣是一种和不确定相关很高的情绪,而愉悦是一种和确定性相关很高的情绪,好的生活应该是愉悦又有趣。而心理学上讲,理想主义者的长期目标是现实的、短期目标是理想的。结合前面的有趣和愉悦,可以很容易得到一个结论,理想主义者的幸福指数会更高一些,因为他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不断得到成长、自己更有自信和勇气、能够更好地面对这个充满未知的世界。
而现实主义者则会固守自己的舒适区,并且由于舒适区边缘也较少到达而导致舒适区也在不断退化,终于有一天会导致自己退无可退,独自在风雨中飘摇。在这种状况下,愉悦容易达到,而有趣却难得一见,即便是愉悦,也会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因为重复而逐渐变得没有那么明显了。哦,当然,忘了一件事情,如果上班不把大脑带出来,愉悦不愉悦的,其实也不是那么重要。
5. 总结
实际上,被称为理想主义者的普通人,大多数反而是现实主义者,他们知道自己的目标并且为之努力在正确的方向上。而自以为的现实主义者们,其实陷入了一种偏执的理想主义,甚至于这都玷污了理想主义这个词。借用别人的一句话说,这些自以为的现实主义者们,他们的乐趣不在于通过努力自己取得一些成功,而是全部寄托在希望别人不行上。他们会的只有FUD,通过打击、挖苦、威胁以阻止别人试图成功的尝试。那些已经成为现实主义者的人们,现在看到这篇文章可能也已经晚了,这是一条不归路,而还抱有理想的人们,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坚持来改变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