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小白学习PCB的两周入门总结与规则等分享!

学习路径:

        跟着凡亿ad21的b站视频主流学习和桂二的视频补充学习-->跟着画板子-->拓展性的去了解学习。因为现在学习的PCB主要是为了了解这个软件,会用就行,最多只画到过4层板子

如果只是想入门、了解的话跟着视频走就差不多了

对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了解

  1. PCB设计的基础知识:PCB设计的步骤、PCB设计的软件和工具、PCB布局和线路走向的规则等等。

  2. PCB元器件的选择和布局:根据电路需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如电阻、电容、集成电路、晶体等,并且在PCB上合理布局,以提高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3. PCB布线和走线规则:根据电路特点和信号传输需求,采用合适的PCB布线和走线规则,如地面平面化、信号走线规划、距离和间隙规则、差分对规则等等。

  4. PCB制造和质量控制:了解PCB制造的基本流程和PCB制造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以及PCB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等等。

A.PCB走线、布线以及方向:

   走线和布线的那些事  :  

  1. 走线规则

        (1)走线的路径:应尽可能采用直线路径,避免使用弯曲的路径,以减少信号传输的延迟和干扰。

        (2)走线的宽度和间距:走线的宽度和间距应根据所承受的电流和电压进行选择,以确保足够的电气性能和可靠性。

        (3)走线的层数:多层PCB应该合理地分配各层的信号和电源层。通常,信号层应尽量减少,以减少信号之间的干扰和串扰。

        (4)走线的方向:应尽可能垂直于连线的引脚或连接器,以避免信号的干扰和串扰。

        (5)参考标准规范:在设计PCB走线时,应参考相关的标准规范,例如IPC-2221B等。

       2. 基本原则:

           1.优先走信号线,信号线越短越好。

···            那么问题来了,多短算短,多长算长??实际上,长短是否影响信号,关键信号频率是高还是低,当走线长度与信号波长差不多时,就不能算短了。这时候就需要考虑宽度,介质等因素影响了。

 画个简图,左边的短线,右边的是长线,。在右边导线的两端信号线同一时刻是一上一下的,意味着电压差别很大,而左边就不一样

另外高速信号的上升时间越短,信号线长度就越短,因为信号线越长,就越容易产生反射、回波、串扰等问题。对于低速信号,信号线的长度可以适当延长,但也要尽量避免过长。

一般来说,对于时钟信号,其长度应该控制在1/6波长以内;对于其他信号,最好不要超过1/10波长。在实际布线中,也可以根据信号频率和上升时间计算信号的最大传输距离,然后控制信号线的长度在这个范围内。

此外,也要注意信号线的走线路径和形状。信号线的路径应尽量避免走过复杂的拐角和锐角,可以采用45度角的转弯方式来减少信号线的反射和回波。同时,信号线的形状也要尽量平滑,避免出现尖锐的边缘,这些都会产生不必要的干扰和噪声。

         2.    走电源线,优先保证载流 ,最后走GND线       

                同时电源线和地线的走线方向应尽可能与信号线垂直,以降低干扰和噪声 这是因为,当电源线和地线与信号线平行时,会产生电磁场干扰,引起信号的噪声和失真。做法:电源线和地线应该尽量沿着PCB板的X轴或Y轴方向走线,以避免与信号线平行。同时,在信号线的两侧,应该尽量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使电源线和地线能够与信号线垂直穿过。

 对于电源线和GND线往往采用宽、平、短的走线方式,是为了降低电源电压降和地线的电压上升,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下面是具体的解释:

        1.宽线

                宽线可以降低电源电压降和地线的电压上升。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一定的电阻,导致电压下降。因此,为了降低电源电压降和地线的电压上升,可以采用宽线,减小线路的电阻。一般来说,电源和地线的宽度应该比信号线宽,以保证足够的电流承载能力。

        2.平线

                平线可以降低电源电压降和地线的电压上升。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一定的磁场。如果导线的高度太高,会增加电感,导致电源电压降和地线的电压上升。因此,为了降低电源电压降和地线的电压上升,可以采用平线,尽量将导线的高度降低到最小,减小电感。

        3.短线

               短线可以降低电源电压降和地线的电压上升。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一定的电阻和电感。因此,为了降低电源电压降和地线的电压上升,可以采用短线,减小线路的电阻和电感。特别是在高频电路中,短线可以降低信号的传输时间,提高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避免电源和地线的干扰和串扰

最后走信号线的原因就是让电源线和地线的走线应该尽可能避免穿过信号线、或者避免让线与线之间交叉,以避免信号的干扰和串扰。这是因为,电源线和地线是高电压、高电流信号,容易产生电磁场干扰,影响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当电源线和地线穿过信号线时,会产生交叉耦合效应。具体来说,当电源线和地线的电流变化时,会在相邻的信号线中感应出电流,引起信号的串扰。同时,信号线的变化也会在相邻的电源线和地线中感应出电流,引起电源和地线的干扰。这些干扰和串扰会导致信号失真、噪声增加和性能下降。

因此,为了避免电源和地线的干扰和串扰,应该尽可能避免穿过信号线。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采用分层布线

在PCB布线设计中,可以采用分层布线的方式,将信号层和电源层、地层分开布局,以避免电源和地线直接穿过信号线。同时,在信号层中,也应该尽量避免穿过电源和地线,以减小交叉耦合效应。

        2.采用交错式布线

在布线设计中,可以采用交错式布线的方式,将信号线和电源线、地线错开布局,以避免它们直接穿过对方。具体来说,在一层布线中,信号线和电源线、地线的走线应该尽量错开,避免交叉穿过。

        3.增加信号层的数量

在PCB设计中,可以增加信号层的数量,以将信号线和电源线、地线分开布局。例如,在高速数字电路中,通常需要采用多层PCB板设计,将信号层、电源层、地层分开布局,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干扰和串扰效应。

布线方向那些事:

走线的方向是PCB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走线的方向可以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抗干扰能力和电路性能。

        1.信号线方向

        (1)走线应垂直于连线的引脚或连接器,避免信号的串扰和干扰。   

               1.在进行走线前,先将信号线的起始点和终止点分别与引脚或连接器的位置对齐。

               2. 确定信号线需要走向的方向,一般情况下最好是选择走向垂直于引脚或连接器    的方向。

               3. 根据信号线走向的方向,选择一个与目标方向垂直的方向作为临时方向。

               4.从起始点开始,向着目标方向走一段距离,并在这段距离内选择一条与临时方向  垂直的线路进行走线。

               5. 在达到临时方向的另一侧后,重新选择一个与目标方向垂直的方向作为新的临   时方向。 然后继续进行走线,直到到达终点。

 需要注意的是,信号线走线的垂直方向不一定必须是直角,有时候可能会略有偏差。在实际走线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信号线走向的垂直性,并避免出 现过大的角度,以减少信号干扰和串扰的可能。

        (2)当信号线与电源线或地线交叉时,应尽可能以90度的角度交叉,避免信号的双向传输。

        (3)高速数字信号的走线应采用匹配阻抗线路,以减少信号反射和信号衰减。

        2.电源线和地线方向

        (1)电源线和地线应采用宽、平、短的走线方式,以降低电源电压降和地线的电压上升。

        (2)电源线和地线应避免穿过信号线,以避免信号的干扰和串扰。

        (3)电源线和地线的走线方向应尽可能与信号线垂直,以降低干扰和噪声。

        3.多层PCB的走线方向

        (1)在多层PCB中,各层之间的信号线应尽可能垂直,以减少信号之间的干扰和串扰。

        (2)在多层PCB中,信号线应尽量避免经过电源和地线层,以减少电磁干扰。

        (3)在多层PCB中,电源和地线的走线方向应尽可能与信号线垂直,并且应采用平面铺设的                     方式,以降低电源电压降和地线的电压上升。

在PCB布线设计中,电源线和地线的走线方向应尽可能与信号线垂直,以降低干扰和噪声。这是因为,当电源线和地线与信号线平行时,会产生电磁场干扰,引起信号的噪声和失真。

当电源线和地线与信号线垂直时,它们的电磁场互相垂直,相互之间的耦合效应最小。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源和地线的干扰和噪声,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

具体来说,电源线和地线应该尽量沿着PCB板的X轴或Y轴方向走线,以避免与信号线平行。同时,在信号线的两侧,应该尽量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使电源线和地线能够与信号线垂直穿过。

除了走线方向的优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降低电源和地线的干扰和噪声:

1.电源线和地线应尽量靠近彼此

在PCB布线设计中,电源线和地线应尽量靠近彼此布局,以减小它们之间的电磁耦合效应。同时,在电源线和地线之间,也应该留出足够的距离,以避免它们之间发生直接接触或放电。

2.使用绕线来消除电磁干扰

在电路设计中,可以使用绕线的方式来消除电磁干扰。具体来说,可以在电源线和地线上绕上一圈绕线,以形成电流环,从而减小电磁干扰和噪声。

3.采用隔离式电源

在高精度电路设计中,可以采用隔离式电源来减小电源和地线的干扰和噪声。隔离式电源采用变压器来隔离输入端和输出端,从而消除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磁干扰。

B.元器件的布局以及选择

        元器件布局规则

(1)避免元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在元器件布局时,应避免不同类型的元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例如,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应该分开布局,以避免干扰和交叉干扰。

(2)分组布局:在设计布局时,可以将相关的元器件分组布局,以使元器件之间的距离最小化,降低电路的电磁干扰。

(3)参考设计规范:不同类型的PCB应该遵循不同的设计规范。例如,高速数字信号的PCB应该遵循高速数字信号设计规范。

        元器件布局那些问题问题:

        1.元件布局过于密集:当元件过于密集时,会增加焊接难度,导致焊接质量降低,甚至会导致元器件之间的短路、漏电等问题。

        2.元件布局不合理:当元件布局不合理时,会影响信号的传输和电路的性能,如布局不当可能会导致信号的串扰、干扰和反馈。

        3.元件排布方向不一致:元件排布方向不一致,会导致电路板电容不均匀,信号不稳定。

        4.大功率元件和小功率元件混杂布局:大功率元件和小功率元件的布局不应混杂在一起,这样容易导致电磁干扰、热量积累等问题。

        5.电源元件与信号元件布局:电源元件和信号元件应分开布局,以减少电源噪声对信号的干扰。

        6.元件间距不足:元件间距不足会导致焊接不良和易短路等问题。       

        7.地线和电源线的布局:地线和电源线的布局应合理,尽量减少交叉和并行,以减少电磁干扰。

C.铺铜的那些事:

  1. 铺铜一般应与电路板边缘留出一定的间隙,以避免制造过程中的裂口。

  2. 铺铜应该被划分为小的区域,这些区域应该相互隔离,并且与其他电路板区域之间应该有足够的间距,以避免出现电路板的互连和短路。

  3. 在使用铺铜的地方,应该保持电路板的厚度一致。这样做有助于保持信号的完整性,并避免制造过程中的问题。

  4. 在铺铜时,应该注意地面铜和电源铜之间的间隔距离。这些铜层之间的间隔距离越小,就越容易产生短路和其它问题。

  5. 在设计 PCB 时,应该优先考虑使用内层铜层而不是外层铜层。这样可以减少 PCB 的厚度,提高 PCB 的稳定性,并帮助 PCB 保持平衡。

  6. 在使用铺铜时,应该避免电源线和信号线相交。这些线的相交会产生干扰和其它问题,降低电路的性能。

  7. 铺铜的实际大小和形状应该根据电路的特定要求和目的而定。这些要求和目的可能包括增加信号完整性、改善散热或提高整个电路板的稳定性。

以上这些是在基本入门后查阅的相关资料所学习到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