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KOV动作捕捉系统使多场协同无人机自主建造成为可能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的无人机自主建造小组正在研究以无人机取代工业机器人进行空中建造。他们利用NOKOV度量光学动作捕捉系统,实现亚毫米级精度的无人机定位,通过无人机空间位姿反馈和地面站轨迹控制,协调多台无人机执行建筑任务。目前,小组已成功进行全自主的无人机搭建试验,为未来空中建造提供了新可能。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的兴起使得建造的效率和安全性得以提升,但由于机器人由于大小与活动范围的限制,在大型建筑上难以施展拳脚。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的无人机自主建造小组,正在进行以无人机取代工业机器人进行空中建造为目的的研究。无人机自主建造系统由无人机空间位姿反馈和地面站轨迹控制两部分组成。该小组先在一定规模的场地中布置适用于无人机飞行的场景,通过无人机空间位姿的获取,设计地面站控制系统,之后便可将装置的尺度扩大到真实建造的尺度,进行建筑建造。

多场协同无人机自主建造-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无人机空间位姿的获取,是通过NOKOV度量光学动作捕捉系统实现的。之所以使用光学动作捕捉系统,是依赖于其精确到亚毫米的高精度捕捉。在层高2.5m,工作区域面积约为5m*6m的环境下,该小组使用了8个动作捕捉镜头组成定位系统。动作捕捉镜头通过捕捉固定在无人机上的特制反光标志点,以200Hz的频率记录无人机在空间中的位置信息。获取的数据通过特定的算法,得到无人机的六自由度6DoF信息,包括三维空间XYZ坐标,偏航角Yaw,横滚角Roll以及俯仰角Pitch。

无人机定位数据(6DoF数据等)的数据,实时被控制系统中的飞控程序所获取,用自带的传感器数据进行LPE(Local Position Estimate)计算,用于实时更新无人机相对于全局坐标系的位置估计。之后再通过轨迹规划,协调多台无人机执行砌筑、搬运等任务时在多个航点间的移动方式,确保在操作过程中飞行器的安全以及砌筑顺序的正确。

在基于室内动作捕捉系统的无人机自主建造实时控制系统和可视化界面平台上,该小组现已完成了全部由无人机自主完成的搭建试验,向实现空中无人机自主建造的目标更近了一步。希望在将来,动作捕捉技术能够让无人机协同系统在更多的学科、行业发展中实现成本优化与效率提升,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1]郭喆,陆明,王祥.基于无人机的离散结构自主建造技术初探[J].建筑技艺,2019(09):40-45.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