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House 为何如此之快?

本文深入探讨了ClickHouse为何如此快速的原因,通过对创始人AlexeyMilovidov在BDTC2019上的分享的分析,揭示了ClickHouse的性能优化策略。ClickHouse采用自底向上设计,注重硬件效能最大化,如内存优化、选择高效算法、持续测试和改进。此外,它还不断尝试新的技术和算法,以适应不同的场景,确保在数据处理速度上保持领先。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老板:"你听说过 ClickHouse 吗?简称叫 CK!!!"

我:"听说过,不是个内裤品牌吗?谁没听说过?你想干什么?!!"

老板:"不是内裤!!是 CH!!是一款 OLAP 数据库,给你看,这是它的测试报告"

我:"假的吧,单机性能就这么高?怎么可能!!!"

老板:"不信你自己试试!!"

一番捣鼓之后

我:"。。。。。。。"

颠覆三观、陷入无限思考,心中只有三个字:

这是什么鬼!!

上述是我的一段亲身经历。

很多初识 CH 的人,内心都会经历这么几个阶段:

相遇,会被它那惊叹的性能所吸引;

疑惑,开始质疑它的真实性;

困惑,在亲自论证了可靠性后,身体虽然是相信了,但内心依然觉得不可思议,不明就里。

于是乎,为什么 ClickHouse 这么快?  渐渐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作为一个拥有 ClickHouse 信仰标签的忠实粉丝,我自然也是追寻谜底的一份子。在我苦苦寻觅许久之后,今天,终于被我找到了答案。所以特地拿来与各位分享,谜底就在下面: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

这是纯魔法,是由前苏联科学家提供的技术.

他们曾经用来制造火箭.

看到没?!这就是 ClickHouse 的黑魔法。

好吧,这其实是我今天刚看到的一则笑话,来自于中科院计算所博士,郑天祺 (Amos Bird),同时他也是一名 ClickHouse 的 Committer。

虽然刚才的谜底是假的,但疑问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为什么 ClickHouse 这么快?

已经有很多人,对这个问题做出过科学合理的解释。

比如有人说,因为 ClickHouse 是列存数据库,所以快;

也有人说,因为 ClickHouse 使用了向量化引擎,所以快。

这些解释都站得住脚,但是依然不能消除我的疑问。因为这些技术并不是秘密,世面上有很多数据库同样使用了这些技术,但是依然被 ClickHouse 秒杀呀?

所以,今天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探讨一下 ClickHouse 的黑魔法,它到底是什么。

要找到问题的谜底,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那就是听听作者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呗。

画外音:"说的轻巧,去哪里找作者倾诉呢?"

所以说,勤奋的人们总是容易被幸运眷顾,你看这不:

恰好,在 2019 的年末,在北京举行了 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BDTC 2019);

恰好又,这个大会邀请了 ClickHouse 项目的创始人兼开源社区创始人,Alexey Milovidov

恰恰好又,Alexey Milovidov 在大会上做了一次主题分享;

恰恰恰好又,这个分享主题就叫做 The Secrets of ClickHouse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s

各位说说,怎么就这么巧呢?简直做梦都要笑醒的节奏啊。

既然作者已经做了分享,那我就从这次分享出发,对 ClickHouse 的黑魔法做一番分析总结吧。

开篇伊始,Alexey Milovidov 就抛出了一个灵魂的质问:

做设计的原则,到底应该是 自顶向下 的去设计,还是应该 自下而上 的去设计 ?

在传统观念中,或者说在我的观念中,自然是 自顶向下的,做架构设计首先自然做的是顶层设计:

  • 事先应该做高层次的抽象设计;

  • 规划好各个模块的职责、切分的界面;

  • 分配好工程结构、包结构,最好能再来一些设计图,等等。

而 ClickHouse 的设计,则采用了 自下而上

ClickHouse 的原型系统早在 2008 年就诞生了,在诞生之初,它并没有宏伟的规划。相反,它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 GROUP BY 查询和过滤。

他们是如何实践 自下而上 设计的呢?

着眼硬件,先想后做

从硬件功能层面着手设计,在设计伊始,就至少需要想清楚这么几个问题:

  1. 我们将要使用的硬件水平是怎样的?包括 CPU、内存、硬盘、网络等等;

  2. 在这样的硬件上,我们需要达到怎样的性能?包括延迟、吞吐量等等;

  3. 我们准备使用怎样的数据结构?包括 String、HashTable、Vector 等等;

  4. 选择的这些数据结构,在我们的硬件上会如何工作?

如果你能想清楚上面的问题,那么在动手实现功能之前,就已经能够计算出粗略的性能了。

所以,基于将硬件功效最大化的目的,ClickHouse 会在内存中进行 GROUP BY,并且使用 HashTable 装载数据。于此同时,他们非常在意 CPU L3 级别的缓存,因为一次 L3 cache miss 会带来 70~100 纳秒的延迟。这意味着,在单核 CPU 上,它会浪费 4000 万/每秒的运算;而在一个 32 线程的 CPU 上,则可能会浪费 5 亿/每秒的运算。

所以别小看这些细节,一点一滴的将它们累加起来,数据是非常可观的。也正因为注意了这些细节,所以 ClickHouse 在基准查询中,能做到 1.75 亿/每秒的数据扫描性能。

算法在前,抽象在后

最近常听人念叨,"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确实,路线选错了,再努力也是白搭。

在 ClickHouse 的底层实现中,经常会面对这些场景:字符串子串查询;数组排序;使用 HashTable 等。

如何才能在实现性能的最大化呢?算法的选择是重中之重!!!

以字符串为例,有一本专门讲解字符串搜索的书,叫做 "Handbook of Exact String Matching Algorithms",这本书列举了 35 种常见的字符串搜索算法,你猜 ClickHouse 使用了其中的哪一种?

一种都没用!! 为什么?因为性能不够快。

在字符串搜索方面,针对不同的场景,ClickHouse 最终选择了这些算法:

对于常量,使用 Volnitsky 算法;

对于非常量,使用 CPU 的向量化执行 SIMD,暴力优化;

正则匹配使用 re2 hyperscan 算法。

勇于尝鲜,不行就换

除了字符串之外,其余的场景也与它类似,ClickHouse 会使用最合适、最快的算法。如果世面上出现了,号称性能强大的新算法,他也会将其纳入,进行验证。如果效果可行,就保留使用;如果性能不尽人意,就将其抛弃。

特定场景,特殊优化

针对在同一个场景的,不同的状况,选择使用不同的实现方式,尽可能的将性能最大化。关于这一点,其实在刚才介绍字符串查询时候,针对不同场景,选择不同的算法就能体现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去重计数 uniqCombined 函数,根据数据量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算法:

当数据量较小的时候,会选择 Array 保存;

当数据量中等时候,则会选择 HashSet;

而当数据量很大的时候,则使用 HyperLogLog 算法。

包括对于数据结构比较清晰的场景,会通过代码生成技术,实现循环展开,以减少循环次数。

还包括大家熟知的大杀器,向量化执行了。SIMD 被广泛的应用于文本转换、数据过滤、数据解压和 JSON 转换等场景。利用寄存器暴力优化,相较于单纯的使用 CPU 而言,也算是一种降维打击了。

持续测试,持续改进

如果只是单纯的,在上述的细节上下功夫,还不足以构建出如此强大的 ClickHouse,这里还需要拥有一个能够持续验证、持续改进的机制。

由于 Yandex 的天然优势,ClickHouse 经常会使用真实的数据做测试,这一点很好的保证了测试场景的真实性。于此同时,ClickHouse 也是我见过发版速度最快的开源软件了,每个月都至少能发布一个版本,没有一个可靠的持续集成环境,这一点也是做不到的。也正因为拥有这样的发版频率,他们能够快速迭代、快速改进。

好了,上述这些,就是我对 Alexey Milovidov 这次分享的一些总结和个人理解了。

最后,就以 ClickHouse 的口号,作为结束吧:

The ClickHouse Style:

as efficient as possible

as fast as possible

正如口号所言,他们做到了。

所以,ClickHouse 的黑魔法并不是一项单一的技术,而是一种自底向上的,追求极致性能的设计思路。

原文链接:【ClickHouse为何如此之快?_数据库_nauu_InfoQ写作平台】。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