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 多路复用:select/poll/epoll

文章介绍了为什么需要使用I/O多路复用技术,通过对比多进程和多线程模型,阐述了I/O多路复用如何提高服务器处理并发请求的效率。重点讨论了select、poll和epoll的区别,特别是epoll的红黑树数据结构和事件驱动机制,以及边缘触发和水平触发两种工作模式,强调了epoll在处理大量并发连接时的优势。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url:9.2 I/O 多路复用:select/poll/epoll | 小林coding        (仅供自己学习使用)

为什么要使用I/O多路复用技术

TCP Socket 调用流程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它基本只能一对一通信,因为使用的是同步阻塞的方式,当服务端在还没处理完一个客户端的网络 I/O 时,或者 读写操作发生阻塞时,其他客户端是无法与服务端连接的。可如果我们服务器只能服务一个客户,那这样就太浪费资源了,于是我们要改进这个网络 I/O 模型,以支持更多的客户端。

 TCP 连接是由四元组唯一确认的,这个四元组就是:本机IP, 本机端口, 对端IP, 对端端口,服务器作为服务方,通常会在本地固定监听一个端口,等待客户端的连接。因此服务器的本地 IP 和端口是固定的,于是对于服务端 TCP 连接的四元组只有对端 IP 和端口是会变化的,所以最大 TCP 连接数 = 客户端 IP 数×客户端端口数

对于 IPv4,客户端的 IP 数最多为 2 的 32 次方,客户端的端口数最多为 2 的 16 次方,也就是服务端单机最大 TCP 连接数约为 2 的 48 次方

这个理论值相当“丰满”,但是服务器肯定承载不了那么大的连接数,主要会受两个方面的限制:

  • 文件描述符,Socket 实际上是一个文件,也就会对应一个文件描述符。在 Linux 下,单个进程打开的文件描述符数是有限制的,没有经过修改的值一般都是 1024,不过我们可以通过 ulimit 增大文件描述符的数目;
  • 系统内存,每个 TCP 连接在内核中都有对应的数据结构,意味着每个连接都是会占用一定内存的;

那如果服务器的内存只有 2 GB,网卡是千兆的,能支持并发 1 万请求吗?

多进程模型

基于最原始的阻塞网络 I/O, 如果服务器要支持多个客户端,其中比较传统的方式,就是使用多进程模型,也就是为每个客户端分配一个进程来处理请求

服务器的主进程负责监听客户的连接,一旦与客户端连接完成,accept() 函数就会返回一个「已连接 Socket」,这时就通过 fork() 函数创建一个子进程,实际上就把父进程所有相关的东西都复制一份,包括文件描述符、内存地址空间、程序计数器、执行的代码等。

这两个进程刚复制完的时候,几乎一模一样。不过,会根据返回值来区分是父进程还是子进程,如果返回值是 0,则是子进程;如果返回值是其他的整数,就是父进程。

正因为子进程会复制父进程的文件描述符,于是就可以直接使用「已连接 Socket 」和客户端通信了,

可以发现,子进程不需要关心「监听 Socket」,只需要关心「已连接 Socket」;父进程则相反,将客户服务交给子进程来处理,因此父进程不需要关心「已连接 Socket」,只需要关心「监听 Socket」。

下面这张图描述了从连接请求到连接建立,父进程创建生子进程为客户服务。

另外,当「子进程」退出时,实际上内核里还会保留该进程的一些信息,也是会占用内存的,如果不做好“回收”工作,就会变成僵尸进程,随着僵尸进程越多,会慢慢耗尽我们的系统资源。

因此,父进程要“善后”好自己的孩子,怎么善后呢?那么有两种方式可以在子进程退出后回收资源,分别是调用 wait() 和 waitpid() 函数。

多线程模型

既然进程间上下文切换的“包袱”很重,那我们就搞个比较轻量级的模型来应对多用户的请求 —— 多线程模型

线程是运行在进程中的一个“逻辑流”,单进程中可以运行多个线程,同进程里的线程可以共享进程的部分资源,比如文件描述符列表、进程空间、代码、全局数据、堆、共享库等,这些共享些资源在上下文切换时不需要切换,而只需要切换线程的私有数据、寄存器等不共享的数据,因此同一个进程下的线程上下文切换的开销要比进程小得多。

当服务器与客户端 TCP 完成连接后,通过 pthread_create() 函数创建线程,然后将「已连接 Socket」的文件描述符传递给线程函数,接着在线程里和客户端进行通信,从而达到并发处理的目的。

如果每来一个连接就创建一个线程,线程运行完后,还得操作系统还得销毁线程,虽说线程切换的上写文开销不大,但是如果频繁创建和销毁线程,系统开销也是不小的。

那么,我们可以使用线程池的方式来避免线程的频繁创建和销毁,所谓的线程池,就是提前创建若干个线程,这样当由新连接建立时,将这个已连接的 Socket 放入到一个队列里,然后线程池里的线程负责从队列中取出「已连接 Socket 」进行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队列是全局的,每个线程都会操作,为了避免多线程竞争,线程在操作这个队列前要加锁

I/O 多路复用(主角登场)

时分多路复用

既然为每个请求分配一个进程/线程的方式不合适,那有没有可能只使用一个进程来维护多个 Socket 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 I/O 多路复用技术。

一个进程虽然任一时刻只能处理一个请求,但是处理每个请求的事件时,耗时控制在 1 毫秒以内,这样 1 秒内就可以处理上千个请求,把时间拉长来看,多个请求复用了一个进程,这就是多路复用,这种思想很类似一个 CPU 并发多个进程,所以也叫做时分多路复用。

我们熟悉的 select/poll/epoll 内核提供给用户态的多路复用系统调用,进程可以通过一个系统调用函数从内核中获取多个事件

select/poll/epoll 是如何获取网络事件的呢?在获取事件时,先把所有连接(文件描述符)传给内核,再由内核返回产生了事件的连接,然后在用户态中再处理这些连接对应的请求即可。

select/poll

select 实现多路复用的方式是,将已连接的 Socket 都放到一个文件描述符集合,然后调用 select 函数将文件描述符集合拷贝到内核里,让内核来检查是否有网络事件产生,检查的方式很粗暴,就是通过遍历文件描述符集合的方式,当检查到有事件产生后,将此 Socket 标记为可读或可写, 接着再把整个文件描述符集合拷贝回用户态里,然后用户态还需要再通过遍历的方法找到可读或可写的 Socket,然后再对其处理。

所以,对于 select 这种方式,需要进行 2 次「遍历」文件描述符集合,一次是在内核态里,一个次是在用户态里 ,而且还会发生 2 次「拷贝」文件描述符集合,先从用户空间传入内核空间,由内核修改后,再传出到用户空间中。

        select 使用固定长度的 BitsMap,表示文件描述符集合,而且所支持的文件描述符的个数是有限制的,在 Linux 系统中,由内核中的 FD_SETSIZE 限制, 默认最大值为 1024,只能监听 0~1023 的文件描述符。

        poll 不再用 BitsMap 来存储所关注的文件描述符,取而代之用动态数组,以链表形式来组织,突破了 select 的文件描述符个数限制,当然还会受到系统文件描述符限制。

·        但是 poll 和 select 并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都是使用「线性结构」存储进程关注的 Socket 集合,因此都需要遍历文件描述符集合来找到可读或可写的 Socket,时间复杂度为 O(n),而且也需要在用户态与内核态之间拷贝文件描述符集合,这种方式随着并发数上来,性能的损耗会呈指数级增长

epoll

先用e poll_create 创建一个 epol l对象 epfd,再通过 epoll_ctl 将需要监视的 socket 添加到epfd中,最后调用 epoll_wait 等待数据。

int s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bind(s, ...);
listen(s, ...)

int epfd = epoll_create(...);
epoll_ctl(epfd, ...); //将所有需要监听的socket添加到epfd中

while(1) {
    int n = epoll_wait(...);
    for(接收到数据的socket){
        //处理
    }
}

epoll 通过两个方面,很好解决了 select/poll 的问题。

  •         第一点,epoll 在内核里使用红黑树来跟踪进程所有待检测的文件描述字,把需要监控的 socket 通过 epoll_ctl() 函数加入内核中的红黑树里,红黑树是个高效的数据结构,增删改一般时间复杂度是 O(logn)。而 select/poll 内核里没有类似 epoll 红黑树这种保存所有待检测的 socket 的数据结构,所以 select/poll 每次操作时都传入整个 socket 集合给内核,而 epoll 因为在内核维护了红黑树,可以保存所有待检测的 socket ,所以只需要传入一个待检测的 socket,减少了内核和用户空间大量的数据拷贝和内存分配
  •         第二点, epoll 使用事件驱动的机制,内核里维护了一个链表来记录就绪事件,当某个 socket 有事件发生时,通过回调函数内核会将其加入到这个就绪事件列表中,当用户调用 epoll_wait() 函数时,只会返回有事件发生的文件描述符的个数,不需要像 select/poll 那样轮询扫描整个 socket 集合,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epoll 的方式即使监听的 Socket 数量越多的时候,效率不会大幅度降低,能够同时监听的 Socket 的数目也非常的多了,上限就为系统定义的进程打开的最大文件描述符个数。因而,epoll 被称为解决 C10K 问题的利器

边缘触发和水平触发

这两个术语还挺抽象的,其实它们的区别还是很好理解的。

  • 使用边缘触发模式时,当被监控的 Socket 描述符上有可读事件发生时,服务器端只会从 epoll_wait 中苏醒一次,即使进程没有调用 read 函数从内核读取数据,也依然只苏醒一次,因此我们程序要保证一次性将内核缓冲区的数据读取完;
  • 使用水平触发模式时,当被监控的 Socket 上有可读事件发生时,服务器端不断地从 epoll_wait 中苏醒,直到内核缓冲区数据被 read 函数读完才结束,目的是告诉我们有数据需要读取;

举个例子,你的快递被放到了一个快递箱里,如果快递箱只会通过短信通知你一次,即使你一直没有去取,它也不会再发送第二条短信提醒你,这个方式就是边缘触发;如果快递箱发现你的快递没有被取出,它就会不停地发短信通知你,直到你取出了快递,它才消停,这个就是水平触发的方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