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第二十七天:贪心算法理论基础、分发饼干、摆动序列、最大子序和

一、贪心算法理论基础

文章

视频

基本概念

贪心的本质是选择每一阶段的局部最优,从而达到全局最优

例如,有一堆钞票,你可以拿走十张,如果想达到最大的金额,你要怎么拿?

指定每次拿最大的,最终结果就是拿走最大数额的钱。

每次拿最大的就是局部最优,最后拿走最大数额的钱就是推出全局最优。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是 有一堆盒子,你有一个背包体积为n,如何把背包尽可能装满,如果还每次选最大的盒子,就不行了。这时候就需要动态规划。动态规划的问题在下一个系列会详细讲解。

什么时候用贪心

贪心算法并没有固定的套路。所以唯一的难点就是如何通过局部最优,推出整体最优。靠自己手动模拟,如果模拟可行,就可以试一试贪心策略,如果不可行,可能需要动态规划。

验证可不可以用贪心算法最好用的策略就是举反例,如果想不到反例,那么就试一试贪心吧

面试中基本不会让面试者现场证明贪心的合理性,代码写出来跑过测试用例即可,或者自己能自圆其说理由就行了刷题或者面试的时候,手动模拟一下感觉可以局部最优推出整体最优,而且想不到反例,那么就试一试贪心贪心有时候就是常识性的推导,所以会认为本应该就这么做!

贪心一般解题步骤

  • 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
  • 找出适合的贪心策略
  • 求解每一个子问题的最优解
  • 将局部最优解堆叠成全局最优解

但做题的时候,只要想清楚 局部最优 是什么,如果推导出全局最优,其实就够了。

二、题目

1、分发饼干

题目

文章

视频

大尺寸的饼干既可以满足胃口大的孩子也可以满足胃口小的孩子,那么就应该优先满足胃口大的。

这里的局部最优就是大饼干喂给胃口大的,充分利用饼干尺寸喂饱一个,全局最优就是喂饱尽可能多的小孩。可以尝试使用贪心策略,先将饼干数组和小孩数组排序。然后从后向前遍历小孩数组,用大饼干优先满足胃口大的,并统计满足小孩数量。

如图:

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饼干 9 只有喂给胃口为 7 的小孩,这样才是整体最优解,并想不出反例。

整体如下:

// 版本一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ndContentChildren(vector<int>& g, vector<int>& s) {
        sort(g.begin(), g.end());
        sort(s.begin(), s.end());
        int index = s.size() - 1; // 饼干数组的下标
        int result = 0;
        for (int i = g.size() - 1; i >= 0; i--) { // 遍历胃口
            if (index >= 0 && s[index] >= g[i]) { // 遍历饼干
                result++;
                index--;
            }
        }
        return result;
    }
};

  • 时间复杂度:O(nlogn)
  • 空间复杂度:O(1)

从代码中可以看出我用了一个 index 来控制饼干数组的遍历,遍历饼干并没有再起一个 for 循环,而是采用自减的方式,这也是常用的技巧。

注意事项

注意版本一的代码中,可以看出来,是先遍历的胃口,在遍历的饼干,那么可不可以 先遍历 饼干,在遍历胃口呢?其实是不可以的。

外面的 for 是里的下标 i 是固定移动的,而 if 里面的下标 index 是符合条件才移动的。

如果 for 控制的是饼干, if 控制胃口,就是出现如下情况 :

if 里的 index 指向 胃口 10, for 里的 i 指向饼干 9,因为 饼干 9 满足不了 胃口 10,所以 i 持续向前移动,而 index 走不到s[index] >= g[i] 的逻辑,所以 index 不会移动,那么当 i 持续向前移动,最后所有的饼干都匹配不上。所以 一定要 for 控制 胃口,里面的 if 控制饼干。

其他思路

也可以换一个思路,小饼干先喂饱小胃口

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ndContentChildren(vector<int>& g, vector<int>& s) {
        sort(g.begin(),g.end());
        sort(s.begin(),s.end());
        int index = 0;
        for(int i = 0; i < s.size(); i++) { // 饼干
            if(index < g.size() && g[index] <= s[i]){ // 胃口
                index++;
            }
        }
        return index;
    }
};

  • 时间复杂度:O(nlogn)
  • 空间复杂度:O(1)

两个循环的顺序改变了,先遍历的饼干,在遍历的胃口,这是因为遍历顺序变了,我们是从小到大遍历。

2、摆动序列

题目

文章

视频

思路 1(贪心解法)

本题要求通过从原始序列中删除一些(也可以不删除)元素来获得子序列,剩下的元素保持其原始顺序。

用示例二来举例,如图所示:

376.摆动序列

局部最优:删除单调坡度上的节点(不包括单调坡度两端的节点),那么这个坡度就可以有两个局部峰值

整体最优:整个序列有最多的局部峰值,从而达到最长摆动序列

实际操作上,其实连删除的操作都不用做,因为题目要求的是最长摆动子序列的长度,所以只需要统计数组的峰值数量就可以了(相当于是删除单一坡度上的节点,然后统计长度)这就是贪心所贪的地方,让峰值尽可能的保持峰值,然后删除单一坡度上的节点

在计算是否有峰值的时候遍历的下标 i ,计算 prediff(nums[i] - nums[i-1]) 和 curdiff(nums[i+1] - nums[i]),如果prediff < 0 && curdiff > 0 或者 prediff > 0 && curdiff < 0 此时就有波动就需要统计。

本题要考虑三种情况:

  1. 情况一:上下坡中有平坡
  2. 情况二:数组首尾两端
  3. 情况三:单调坡中有平坡
情况一:上下坡中有平坡

例如 [1,2,2,2,1]这样的数组,如图:

它的摇摆序列长度是 3,也就是在删除的时候 要不删除左面的三个 2,要不就删除右边的三个 2。

如图,可以统一规则,删除左边的三个 2:

在图中,当 i 指向第一个 2 的时候,prediff > 0 && curdiff = 0 ,当 i 指向最后一个 2 的时候 prediff = 0 && curdiff < 0

如果删左面三个 2 ,那么 当 prediff = 0 && curdiff < 0 也要记录一个峰值,因为他是把之前相同的元素都删掉留下的峰值。

所以记录峰值的条件应该是: (preDiff <= 0 && curDiff > 0) || (preDiff >= 0 && curDiff < 0),这里允许 prediff == 0 ,就是为了上面的这种情况。

情况二:数组首尾两端

因为我们在计算 prediff(nums[i] - nums[i-1]) 和 curdiff(nums[i+1] - nums[i])的时候,至少需要三个数字才能计算,而数组只有两个数字。这里可以写死,就是 如果只有两个元素,且元素不同,那么结果为 2。

之前讨论 情况一:相同数字连续 的时候, prediff = 0 ,curdiff < 0 或者 >0 也记为波谷。

那么为了规则统一,针对序列[2,5],可以假设为[2,2,5],这样它就有坡度了即 preDiff = 0,如图:

376.摆动序列1

针对以上情形,result 初始为 1(默认最右面有一个峰值),此时 curDiff > 0 && preDiff <= 0,那么 result++(计算了左面的峰值),最后得到的 result 就是 2(峰值个数为 2 即摆动序列长度为 2)

// 版本一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wiggleMaxLength(vector<int>& nums) {
        if (nums.size() <= 1) return nums.size();
        int curDiff = 0; // 当前一对差值
        int preDiff = 0; // 前一对差值
        int result = 1;  // 记录峰值个数,序列默认序列最右边有一个峰值
        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 1; i++) {
            curDiff = nums[i + 1] - nums[i];
            // 出现峰值
            if ((preDiff <= 0 && curDiff > 0) || (preDiff >= 0 && curDiff < 0)) {
                result++;
            }
            preDiff = curDiff;
        }
        return result;
    }
};
  • 时间复杂度:O(n)
  • 空间复杂度:O(1)
情况三:单调坡度有平坡

版本一中忽略了一种情况,即 如果在一个单调坡度上有平坡,例如[1,2,2,2,3,4],如图:

版本一的代码在三个地方记录峰值,但其实结果因为是 2,因为 单调中的平坡 不能算峰值(即摆动)。之所以版本一会出问题,是因为实时更新了 prediff。我们只需要在 这个坡度 摆动变化的时候,更新 prediff 就行,这样 prediff 在 单调区间有平坡的时候 就不会发生变化,造成误判。

最终:

// 版本二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wiggleMaxLength(vector<int>& nums) {
        if (nums.size() <= 1) return nums.size();
        int curDiff = 0; // 当前一对差值
        int preDiff = 0; // 前一对差值
        int result = 1;  // 记录峰值个数,序列默认序列最右边有一个峰值
        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 1; i++) {
            curDiff = nums[i + 1] - nums[i];
            // 出现峰值
            if ((preDiff <= 0 && curDiff > 0) || (preDiff >= 0 && curDiff < 0)) {
                result++;
                preDiff = curDiff; // 注意这里,只在摆动变化的时候更新prediff
            }
        }
        return result;
    }
};

本题异常情况的本质,就是要考虑平坡, 平坡分两种,一个是 上下中间有平坡,一个是单调有平坡,如图:

思路 2(动态规划)

考虑用动态规划的思想来解决这个问题。

很容易可以发现,对于我们当前考虑的这个数,要么是作为山峰(即 nums[i] > nums[i-1]),要么是作为山谷(即 nums[i] < nums[i - 1])。

  • 设 dp 状态dp[i][0],表示考虑前 i 个数,第 i 个数作为山峰的摆动子序列的最长长度
  • 设 dp 状态dp[i][1],表示考虑前 i 个数,第 i 个数作为山谷的摆动子序列的最长长度

则转移方程为:

  • dp[i][0] = max(dp[i][0], dp[j][1] + 1),其中0 < j < inums[j] < nums[i],表示将 nums[i]接到前面某个山谷后面,作为山峰。
  • dp[i][1] = max(dp[i][1], dp[j][0] + 1),其中0 < j < inums[j] > nums[i],表示将 nums[i]接到前面某个山峰后面,作为山谷。

初始状态:

由于一个数可以接到前面的某个数后面,也可以以自身为子序列的起点,所以初始状态为:dp[0][0] = dp[0][1] = 1

C++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dp[1005][2];
    int wiggleMaxLength(vector<int>& nums) {
        memset(dp, 0, sizeof dp);
        dp[0][0] = dp[0][1] = 1;
        for (int i = 1; i < nums.size(); ++i) {
            dp[i][0] = dp[i][1] = 1;
            for (int j = 0; j < i; ++j) {
                if (nums[j] > nums[i]) dp[i][1] = max(dp[i][1], dp[j][0] + 1);
            }
            for (int j = 0; j < i; ++j) {
                if (nums[j] < nums[i]) dp[i][0] = max(dp[i][0], dp[j][1] + 1);
            }
        }
        return max(dp[nums.size() - 1][0], dp[nums.size() - 1][1]);
    }
};
  • 时间复杂度:O(n^2)
  • 空间复杂度:O(n)

进阶

可以用两棵线段树来维护区间的最大值

  • 每次更新dp[i][0],则在tree1nums[i]位置值更新为dp[i][0]
  • 每次更新dp[i][1],则在tree2nums[i]位置值更新为dp[i][1]
  • 则 dp 转移方程中就没有必要 j 从 0 遍历到 i-1,可以直接在线段树中查询指定区间的值即可。

时间复杂度:O(nlog n)

空间复杂度:O(n)

3、最大子序和

题目

文章

视频

暴力解法

暴力解法的思路,第一层 for 就是设置起始位置,第二层 for 循环遍历数组寻找最大值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maxSubArray(vector<int>& nums) {
        int result = INT32_MIN;
        int count = 0;
        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i++) { // 设置起始位置
            count = 0;
            for (int j = i; j < nums.size(); j++) { // 每次从起始位置i开始遍历寻找最大值
                count += nums[j];
                result = count > result ? count : result;
            }
        }
        return result;
    }
};

  • 时间复杂度:O(n^2)
  • 空间复杂度:O(1)

贪心解法

贪心贪的是哪里呢?

如果 -2 1 在一起,计算起点的时候,一定是从 1 开始计算,因为负数只会拉低总和,这就是贪心贪的地方。

局部最优:当前“连续和”为负数的时候立刻放弃,从下一个元素重新计算“连续和”,因为负数加上下一个元素 “连续和”只会越来越小。

全局最优:选取最大“连续和”

局部最优的情况下,并记录最大的“连续和”,可以推出全局最优

从代码角度上来讲:遍历 nums,从头开始用 count 累积,如果 count 一旦加上 nums[i]变为负数,那么就应该从 nums[i+1]开始从 0 累积 count 了,因为已经变为负数的 count,只会拖累总和。

这相当于是暴力解法中的不断调整最大子序和区间的起始位置

 如何才能得到最大“连续和”呢?区间的终止位置,其实就是如果 count 取到最大值了,及时记录下来了。例如如下代码:

if (count > result) result = count;

这样相当于是用 result 记录最大子序和区间和(变相的算是调整了终止位置)

如动画所示:

53.最大子序和

红色的起始位置就是贪心每次取 count 为正数的时候,开始一个区间的统计。

那么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maxSubArray(vector<int>& nums) {
        int result = INT32_MIN;
        int count = 0;
        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i++) {
            count += nums[i];
            if (count > result) { // 取区间累计的最大值(相当于不断确定最大子序终止位置)
                result = count;
            }
            if (count <= 0) count = 0; // 相当于重置最大子序起始位置,因为遇到负数一定是拉低总和
        }
        return result;
    }
};
  • 时间复杂度:O(n)
  • 空间复杂度:O(1)

当然题目没有说如果数组为空,应该返回什么,所以数组为空的话返回啥都可以了。

动态规划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maxSubArray(vector<int>& nums) {
        if (nums.size() == 0) return 0;
        vector<int> dp(nums.size(), 0); // dp[i]表示包括i之前的最大连续子序列和
        dp[0] = nums[0];
        int result = dp[0];
        for (int i = 1; i < nums.size(); i++) {
            dp[i] = max(dp[i - 1] + nums[i], nums[i]); // 状态转移公式
            if (dp[i] > result) result = dp[i]; // result 保存dp[i]的最大值
        }
        return result;
    }
};

  • 时间复杂度:O(n)
  • 空间复杂度:O(n)

  • 12
    点赞
  • 1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