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话开源 ///
「大话开源」是 OpenTEKr 旗下对话国内外开放科技界思想引领者(Open Tech Thoughtleaders)的访谈节目,致力于捕捉大咖们的开源精髓,为「开源发烧友」和「门外驻足观望的好奇宝宝」提供更多心法与招数。
说人话就是,我们“白嫖”最一线的感悟,吭哧吭哧总结「开源武林秘笈」,帮助更多 OpenTEKrs(开放科技客们)顺利上道,生活中飒爽拉风、事业上乘风破浪 🏄♀️,破圈解锁更多宝藏 🏴☠️
本期嘉宾,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开源社联合创始人林旋强 Richard。他谈到了开源与创新的关系、台湾与大陆开源氛围的不同等等关乎开源的有趣话题,也为我们讲述了开源社成立的故事,言语中流露出率真自我。
更多精彩可见完整版 → 前往 b站赏光:点开下方小程序,或者文末“阅读更多”。
👇 亮点抢先看 👇
OpenTEKr|大话开源|林旅强:开源之于创新 有时无招胜有招
🔹 本期大咖 🔹
林旅强:开源社联合创始人暨理事、华为云 AI 开发者生态专家,耕耘开源领域十多年。专注于开源治理、开发者生态、商业模式及社区运营;以开源传道为志业,以开放、自由、共享、创新为信仰。
🔹 Q&A精华🔹
01
对开源的解读
这个问题很大,从几个面来看。如果今天向我爸妈解释什么是开源的话,我会说(开源)是一群人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些投入共同把一个项目做起来,会从开放协作的角度告诉他们。开源软件开始都是线上的软件协作,所以我看待开源是开放协作的历史长河当中一种最早最好的 best practice。通过互联网让一群互不认识的网友用协作的方式把一个产品、一个项目乃至大家想完成的东西,集合大家的力量做出来,这是一个很好的 crowdsourcing 方式,中文叫众筹吧。
此外,开源自带的一些文化精神非常重要。简单讲,我们是自由的、开放的,是讲求创意和 accountability的,就是我们要担责的。我们有自由去提出任何想做的事情,并且不是提一个东西去告诉别人,要求别人怎么做——我们不是这种伸手党,而是提出想法之后就自己去做。并且不是把成果陆陆续续整理完才释放出来,而是做的过程就开放,所以它是开放透明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发现原来这里也有我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加入进来,协作的过程透明,然后引入更多的力量以及创意。
并且,如果大家的想法未必一致,那大方向一致的部分可以继续做,在某些方向到最后不一致的也可自由地分成数支团队去做。这个开源的术语叫 Fork,就是说我们可以分支、分叉出去。自由、开放、协作,这是我对开源的想法跟定义。
02
台湾和大陆开源的各有千秋
台湾跟大陆之间的开源氛围,我两边参与都挺深,确实感受到基于整个社会脉络与环境的不同而长出两个不同的版本。各有好处,也各有问题。
在我看来,大陆的好处就是经济发展,大家商业模式找到了,很多软件公司甚至都往开源这条路发展;台湾刚好都是做硬件公司,软件不太多,所以其实硬件现在离开源还相对比较远,比如说台积电做芯片、联发科之类的,这可能跟开源关系不大。所以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上看,显然大陆给到程序员的机会是比较多的。但反过来,开源软实力、文化、精神以及大家利用自己业余的时间投入贡献跟协作这件事情,在我看来台湾的发展比大陆好很多。
那社会氛围不同是为何?因为两岸从时间上看,大陆改革开放40年,也就差不多是 80年底、90年的时候开始兴起的,但从经济发展来讲,可能台湾再早20年就已经开始兴起,所以台湾更早进入所谓的全面小康社会。一旦进入小康,大家就没那么内卷,没那么追求钱或者什么的情况下,就会转而注意说,假设今天也没那么怕饿死,应该就要追寻马斯洛三角形比较 ego 的部分,比较靠近自我,我真正热爱什么,就应该去做。
其实不止开源,各种比如公益事业,在台湾公益事业经常长得像跟大锣鼓一样,会有一个一个的人会去投入一些小小的公益,并不求回报或者得到什么名声;而大陆做公益的,大家想的一定是非常有钱的人,捐个20亿,那叫公益事业,比如陈光标这种的。两岸对于公益、个人投入的不同,我觉得是因为社会进程以及环境等方面的不同造成的。人的时间多出来了,就会去找寻他自己真正爱的事情,这很重要。举个例子,大陆什么社区氛围最好,在我看来叫做广场舞。我认为它也是个社区,在台湾从来没见过,因为这个台湾没有。广场舞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希望通过跳舞,不管是健身或者交谊,在同一个区域大家聚在一起就做这么一件事情。当然也有人不爱跳舞,他不参加嘛。广场舞在各个地方都有形成一个分布式的社区,在我看来,广场舞的内容不管是舞步或者是音乐,都可能会形成一些传播。
社区其实是一群有共同爱好的人,共同做一些事情而聚在一起。只不过开源社区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不是线下,而大家想做的事情是打造一个更好的软件项目,在我看来跟广场舞没什么两样。只是说它是线上,并且创造了一些产品。以后我们中国就更不只是广场舞了,大家时间出来之后,可以去追追寻各种的兴趣,我相信兴趣爱好的社区形成地越多,对于我们开源的生态发展绝对是更好。
️
03
我眼中成功地开源项目
一个开源项目,如果参与的每一方带着不同的目的来,都觉得他的目的达到了,这就是我认为的成功。举个例子,当前最知名的开源项目其实是比特币,绝对比 Linux 有名。因为 Linux 只有搞软件的这个圈子的人可能才听过。我跟我妈讲 Linux,她是不知道的,但跟我妈讲比特币,她是看过的,因为新闻都会爆满。
来看比特币,首先它有白皮书,白皮书就已经讲清楚这个项目是怎样运作的。再来它有代码,而且代码是由具名或不具名的人开始去写成的,到现在也有比特币的核心开发团队持续在做。当然不止比特币,也包括以太坊或是其他的加密数字货币。这些东西的设计是让参与到这个项目的每一个角色都觉得它继续运转得越好,参与者的得利越多,那他觉得这就是成功。
所以我觉得,开源项目的成功是 depends on 这些贡献者。为什么一个开源项目大家愿意贡献?人不是傻子,即使我贡献,他为了追求快乐,都是我得换的一个东西。我贡献一个东西是因为我能换到快乐,我能换到民生,我能换到 something,我能有别的机会,我以后可以去哪里工作……或者我贡献了,我在这个基金会里面、在我这家公司更有话语权,以后可能我的方案更容易变成是开源的事实标准。
04
开源与创新的关系
开源是我把我的想法还有过程都打开来,让其他人可以参与的一个过程。创新是来自于我有 idea、你有 idea,我们的创新可以互相碰撞,或者我有 idea 我开放出来,你来学了但是你未必参加我的项目,你要 fork 1份在另外一个地方又做了。我看到你做出来之后,也可以去学你。所以,创新有个前提,一定是大家先把自己知道该怎么做的给开放出来。然后大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积累,而不是闭门造车。
开源其实就是最好的一种开放式创新的方式,因为它不只是结果开放。以专利为例,为什么我们专利权也可以说它的创新以及保障创新。我发明了一个东西,申请专利,有个条件是我得把专利书 open 出来。专利其实是 open 的,很多人说close,不对的。专利的本质是 open,但为了避免有人把专利拿走还不给到原作者一些好处,专门拿来获得商业利益,这叫专利。就专门获得商业利益的权利 - 专利权是归属于申请人的。可以拿去用,但是如果我拿去用赚钱了,我得去问他,你允不允许我赚?我得分你多少钱?如果我今天只是个人学术研究使用这个专利,本身是不需要通过他授权,因为我又没有赚到钱。
那开源又更深一步。专利往往是把结果告诉你可以怎么做,我也写过一些专利的说明书,但往往因为做专利的人很想要收到专利授权金,所以他要写到刚好能通过专利局的认可,但别人看着做不出来,还有很多细节是不让你知道的。而开源比专利更好在于,做的过程全部是 open 的、best practice 怎么用,你也能复现一模一样的东西。有人可能说做开源的人是不是收不到专利授权金,逻辑上是收不到的,但他可以用别的方式,用企业的一些商业模式去收。无论如何,开源比专利更加开放,更能把创新做出来,并且大家用不同的方式去try。
专利的问题是大家甚至要复现都不太好复现,更何况是基于它做出来的专利,还得获得授权,这个授权本身那个专利也有分成基础。如果底层的专利是别人的,我在他的上面再做个专利,再去卖我的专利时,别人用不只用了我,还用了他的,还得付两份钱。所以对于创新、对于产业发展,开源绝对是一条甚至比专利更好的路。我们也不是说专利一定比较差,因为专利权人他是收到钱了,但我坦白说那是一条老路了。现在就连微软都放弃去卖 License——比较像是收专利、收租,这种概念都改成subscription 订阅的方式,或者是用开源的方式来去做他的商业。
05
推荐的书或播客
podcast:看理想app里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这一系列,有很多季,节目重新排列跟组织还讲了一些逻辑,让人耳目一新。我对历史一直很有兴趣,他的一些说法跟诠释,很值得一听。
书:历史的角度,推荐一本我从高中就读的书叫《人类的故事》,主要讲西方的,是一位叫房龙的荷兰人写的,后来他移居到美国。《人类的故事》让我对于人类发展的历史的道路有了深的认识,很经典。
/// 关于开源社 ///
开源社成立于 2014 年,是由志愿贡献于开源事业的个人成员,依 “贡献、共识、共治” 原则所组成,始终维持厂商中立、公益、非营利的特点,是最早以 “开源治理、国际接轨、社区发展、开源项目” 为使命的开源社区联合体。2017 年,开源社转型为完全由个人成员组成,参照 ASF 等国际顶级开源基金会的治理模式运作。
/// 关于OpenTEKr ///
OpenTEKr 开源星系(Open Source Galaxy, OSG)是 OpenTEKr 旗下聚焦赋能开源技术社区和开发者的组织,力求聚合最前沿的开源技术力量,汇聚开源思想领袖和技术极客,推动整体开源开放科技的研发和合作交流,培育开源人才,推广先进的开源治理模式。
采访 &责编 /MINGAI
拍摄 & 剪辑 / Minjie
团队听录 / 李小明 Sliber
编排 & 设计/lu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