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维全光网布线解决方案(普维综合布线)

  

普维    专注于高品质的通信领域综合性品牌

普维全光网解决方案

目录

1. 原理

2. POL系统方案设计原则

2.1. 系统构成及运用

2.2. 传输性能及指标要求

2.3. 引用标准

3. 无源光分配网方案设计

3.1. 管网设计

3.1.1. 地下通信管道设计

3.1.2. 配线管网设计

3.2. 综合布线方案设计概述

3.2.1. 工作区子系统

3.2.2. 水平布线子系统

3.2.3. 管理间子系统

3.2.4. 垂直干线子系统

3.2.5. 设备间子系统

3.2.6. 长期可靠性

3.3. 智能化承载网方案设计概述

3.4. 配线管理设备的典型产品示例

3.4.1. 六类RJ45插座模块

3.4.2. F系列插座面板

3.4.3. 六类非屏蔽跳线

3.4.4. 六类4对低烟无卤UTP电缆

3.4.5. 光纤配线架

3.4.6. 光缆开剥单元

3.4.7. 机架式光分路器安装架

3.4.8. 光分路器

3.4.9. 光纤跳线

3.5. 传输光缆选用及要求

3.5.1. 光纤类型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

3.5.2. 建筑物外光缆的选用及要求

3.5.3. 建筑物内光缆的选用及要求

3.5.4. 典型光缆简介:

3.6. 光电复合缆的选用及要求

4. 通信设施防护

4.1. 电气防护及接地

4.2. 防火

  1. 原理

POL(Passive Optical LAN)是一种基于PON技术的企业类局域网络,通过一套光纤网络为用户提供融合的数据、语音、视频及其他弱电类业务接入。

PON系统通常由局侧的OLT、用户侧的ONU和ODN组成,采用点到多点的网络结构。ODN由单模光纤和光分路器、光连接器等无源光器件组成,为OLT和ONU之间的物理连接提供光传输媒质。PON系统参考配置下图。

图 23 PON接入网系统参考模型

PON系统采用单纤双向方式。上行使用1310nm波长,下行使用1490nm波长。当采用波分复用方式提供CATV业务时,下行增加使用1550nm波长。在下行方向(OLT到ONU),OLT发送的信号通过一个1:N(或2:N)的光分路器(或几个分路器的级联)到达各个ONU;在上行方向(ONU到OLT),各ONU根据OLT指定的时间发送信息。ONU发送的信号只会到达OLT,而不会到达其他ONU。

POL是PON技术在企业、校园、商业综合体、政府等环境的应用,其网络结构、有源和无源组成部分都与PONFTTx网络类似,但是由于网络规模、接入的用户类型不同,POL做了相应的优化以适配企业类用户的需求。其网络结构示意图如下:

24 无源光局域网POL结构示意图

  1. POL系统方案设计原则
    1. 系统构成及运用

POL解决方案包含平台(网管及业务)、OLT、ODN、ONU/ONT等,基于PON的无源光局域网解决方案整体架构如下:

通过POL方案,企业可以将数据、语音、视频、各种弱电以及无线接入等不同的系统合并在一套光纤网络中。

POL 系统承载以太网/IP 类业务时,定位于二层接入网络,OLT 直接上联IP 城域网的业务接入控制层(SR/BRAS);在SR/BRAS 端口资源不足时,OLT 可以通过以太网级联方式或增加汇聚交换机上联至SR/BRAS,级联级数应符合IP 城域网相关建设指导意见。

对于重要的OLT 节点,应对其上联中继链路实现双归上联,并尽量对上联链路实行物理层保护。

    1. 传输性能及指标要求

OLT设备应支持ITU-T G.984.1- G.984.4、ITU-T G.988中规定的GPON基本功能。

GPON系统的最大传输距离应不小于20km,最大差分距离应不小于20km。

GPON系统最大测距范围应不小于20Km,差分测距距离也应不小于20Km;对ONU的测距应在线进行,不影响其他ONU的业务。系统应支持测距值以米为单位向网管系统上报。

OLT和ONU之间的传输距离为20km时,支持的最大分路比应为1:64。

OLT应采用动态带宽分配机制(DBA)来提高系统带宽利用率以及保证业务公平性和QoS,应支持SR-DBA。OLT应能根据T-CONT分配带宽授权,并保证ONU的上行流量不超过SLA中的最大带宽,具体应符合G.984.3的要求。

基于PON的POL系统设计须考虑端到端的全程光功率损耗。其中OLT、ONU/ONT的光模块须满足ITU-T G.984.1、ITU-T G.984.2、ITU-T G.984.3、ITU-T G.984.4、ITU-T G.987.1、ITU-T G.987.2、ITU-T G.987.3、ITU-T G.988等规范标准,达到如下要求:

类型

GPON

GPON

EPON

EPON

EPON

Class B+

Class C+

PX10

PX20

PX20+

最大光链路损耗

28 dB

31 dB

21dB

26 dB

28dB

最小光链路损耗

13 dB

11 dB

5dB

10 dB

10dB

注:以上为Class B+标准中的相关参数。

ODN最大损耗= Mean launched power MIN - Minimum sensitivity =28dB;

ODN最小损耗=Mean launched power MAX- Minimum overload=13dB;上、下行方向链路标准相同。

对于POL的ODN部分,ODN 的光功率衰减与分光器的分路比、熔接点/活动连接数量、光缆线路长度等有关,设计时必须控制ODN 中最大的衰减值,使其符合系统设备OLT 和ONU PON口的光功率预算要求。

ODN 光通道衰减所允许的衰减定义为S/R 和R/S 参考点之间的光衰减,以dB 表示。包括光纤、光分路器、光活动连接器、光纤熔接接头所引入的衰减总和。

在设计过程中应对无源光分配网络中最远用户终端的光通道衰减核算,采用最坏值法进行ODN 光通道衰减核算,下图为ODN 光通道模型。

应保证ODN光链路衰减+Mc 系统允许的衰减。

其中

:为光通道全程n 段光纤衰减总和;

:为m 个光活动连接器插入衰减总和;

:为f 个光纤熔接接头衰减总和;

:为h 个光分路器插入衰减总和;

Mc:光纤富余度,也叫衰耗冗余度。

计算时相关参数取定:

1) 光纤衰减取定:1310nm波长时取0.36dB/km,1490nm波长时取0.22dB/km

2) 光活动连接器插入衰减取定:0.5dB/个。

3) 光纤熔接接头衰减取定:

分立式光缆光纤接头衰减取双向平均值为:0.08dB/每个接头;

带状光缆光纤接头衰减取双向平均值为:0.2dB/每个接头;

4) 冷接子双向平均值0.15 dB/每个接头;

5) 计算时光分路器插入衰减参数取定参考下表(应满足YD/T 2000.1-2009行业标准)。

均匀分光的光分路器光性能要求(单位为dB)

规格

1x2

1x4

1x8

1x16

1x32

1x64

1x128

光纤类型

G.657.A

工作波长

1260nm~1650nm

最大插入损耗(dB)

≤4.1

≤7.4

≤10.5

≤13.8

≤17.1

≤20.4

≤23.7

端口插损均匀性(dB)

≤0.8

≤0.8

≤0.8

≤1.0

≤1.5

≤2.0

≤2.0

波长间插损均匀性(dB)

≤0.8

≤0.8

≤0.8

≤1.0

≤1.0

≤1.0

≤1.2

回波损耗(dB)

(输出端截止)

≥50

≥50

≥50

≥50

≥50

≥50

≥50

回波损耗(dB)

(输出端开路)

≥18

≥20

≥22

≥24

≥28

≥28

≥30

方向性(dB)

≥55

≥55

≥55

≥55

≥55

≥55

≥55

注1:不带插头光分路器的插入损耗在上面要求的基础上减少不小于0.2dB,其它指标要求相同;

注2:2xN均匀分光的光分路器的插入损耗在上面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不大于0.3dB,端口插损均匀性是指同一个输入端口所对应的输出端口间的一致性,其它指标要求相同;

注3:插入损耗在1260~1300,1600~1650nm波长区间最大插入损耗在上面要求基础上增加0.3dB;

注4:128分光比性能指标暂定;

注5:工作波长、插入损耗、回波损耗、方向性测试方法按照YD/T 1117-2001中第六章进行;

注6:波长间插损均匀性测试方法如下:在1260~1650nm波长范围内,以单位波长输出功率>-22dBm/nm,全光谱总输出功率>6dBm的光功率注入光分路器30分钟,监测在此注入条件下波长间插入损耗均匀性;

6) 光纤富余度Mc

当传输距离≤5 公里时,光纤富余度不少于1 dB;

当传输距离≤10 公里时,光纤富余度不少于2 dB;

当传输距离>10 公里时,光纤富余度不少于3 dB。

考虑政府企业市场业务的高要求和场景的复杂度,富余度Mc宜取为2dB。

整个光链路上,宜采用光纤热熔接续,尽量减少活动连接器的应用,尽量避免冷接子、机械型快速连接器的使用。

对于光纤连接端面对回波损耗的影响,考虑回波损耗。回波损耗指光纤中的光信号通过活动连接器之后,某单一界面或某一事件(如从光纤末端玻璃过渡到空气)的反射光功率相对输入光功率的比率的分贝数ORL。

ITU-T G.983/G.984建议线路最小ORL为32dB,回波损耗愈大愈好,以减少反射光对光源和系统的影响。

对于CATV业务,要求ODN所有节点必须使用APC类型接头,其回波损耗应大于55dB。对于无CATV业务的系统,不作此项要求。

    1. 引用标准

标准编号

标准描述

GB 5031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846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规范》

GB 50200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73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

GB 50174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JG J242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YD 5098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YD/T1258.2

《室内光缆系列第二部分:单芯光缆》

YD/T1258.3

《室内光缆系列第三部分:双芯光缆》

YD/T1258.4

《室内光缆系列第四部分:多芯光缆》

YD/T 901

《层绞式通信用室外光缆》

YD/T 769

《中心管式通信用室外光缆》

YD/T 1770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YD/ T2000.1

《平面光波导集成光路器件 第1部分:基于平面光波导(PLC)的光功率分光器》

YD/T 1272.1

《光纤活动连接器 第一部分:LC型》

YD/T 1272.3

《光纤活动连接器 第三部分:SC型》

YD/T 1272.4

《光纤活动连接器 第四部分:FC型》

YD/T 1272.5

《光纤活动连接器 第五部分:MPO型》

YD/T 988

《通信光缆交接箱》

YD/T 778

《光纤配线架》

标准编号

标准描述

ITU-T G.984.1

General characteristics,主要讲述GPON技术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的保护方式。

ITU-T G.984.2

Physical Media Dependent (PMD) layer specification ,主要讲述了GPON的物理层参数,如光模块的各种物理参数,包括发送光功率、接收灵敏度、过载光功率等。同时定义了不同等级的光功率预算,如目前最常用的Class B+。

ITU-T G.984.3

Transmission convergence layer specification,主要讲述了GPON的TC层协议,包括上下行的帧结构及GPON的工作原理。

ITU-T G.984.4

ON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terface specification,主要讲述GPON的管理维护协议,包括OAM,PLOAM和OMCI协议。

ITU-T G.984.5

Enhancement band,主要讲述GPON的波长规划,为下一代PON预留了相应的波段。

ITU-T G.984.6

Reach extension,主要介绍了几种延长GPON传输距离的Long Reach PON的技术方案。

ITU-T G.988

ONU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terface (OMCI) specification。

TR-156

Using GPON Access in the context of TR-101

  1. 无源光分配网方案设计

POL的ODN方案设计应力求做到线少、节点少、多熔接、减少装机工作、方便维护、充分考虑全网业务及带宽需求、预留适量冗余资源(纤芯、分光器端口等)以备后期网络扩展。该网络规划设计总体遵循以下原则:

    1. 管网设计
      1. 地下通信管道设计

3.1.1.1建筑物之间的光缆应采用地下通信管道方式敷设。

3.1.1.2建筑物之间的光缆敷设路由应根据地理环境和综合管道的规划确定。

3.1.1.3地下通信管道的设计应与建筑群其它设施的地下管线整体布局相结合,应与区域内道路同步建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应与公用通信网管道互通的人(手)孔相衔接。

二、应与高压电力管、热力管、燃气管、给排水管保持安全的距离。

三、应避开易受到强烈震动的地段。

四、应敷设在良好的地基上。

五、路由宜以建筑物设备间为中心向外辐射,应选择在人行道、人行道旁绿化带。

3.1.1.4地下通信管道可根据线缆敷设要求采用不同管径的管材进行组合。

3.1.1.5地下通信管道宜采用塑料管或钢管,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塑料管:

1)管道的埋深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或易被水浸泡的地段;

2)地下综合管线较多及腐蚀情况比较严重的地段;

3)地下障碍物复杂的地段;

4)施工期限急迫或尽快要求回填土的地段。

二、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钢管:

1)管道附挂在桥梁上或跨越沟渠,或需要悬空布线的地段;

2)管群跨越主要道路,不具备包封条件的地段;

3)管道埋深过浅或路面荷载过大的地段;

4)受电力线等干扰影响,需要防护的地段;

5)建筑物引入管道或引上管道的暴露部分。

3.1.1.6地下通信管道与其它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的有关规定。

3.1.1.7地下通信管道的埋深应根据场地条件、管材强度、外部荷载、土壤状况、与其它管道交叉、地下水位高低、冰冻层厚度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管道最小埋深宜符合表6.1.1.7的规定。

表6.1.1.7  管道最小埋深 ( m )

管材规格

绿化带

人行道

车行道

塑料管

0.5

0.7

0.8

钢管

0.3

0.5

0.6

注:1 塑料管的最小埋深达不到表中要求时,应采用混凝土包封或钢管等保护措施。

2 管道最小埋深指管道的顶面至路面的距离。

二、在路经市政道路时,埋深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的有关规定。

3.1.1.8进入人孔处的管道基础顶部距人孔基础顶部不宜小于400mm,管道顶部距人孔上覆底部的净距不应小于300mm,进入手孔处的管道基础顶部距手孔基础顶部不宜小于200mm。

3.1.1.9塑料管道应有基础,敷设塑料管道应根据所选择的塑料管的管材与管型,采取相应的固定组群措施。

3.1.1.10塑料管道弯管道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10m。

3.1.1.11地下通信管道敷设应有坡度,坡度宜为3.0‰~4.0‰,不得小于2.5‰。

3.1.1.12引入建筑物的地下通信管道应伸出外墙不小于2m,并应向人(手)孔方向倾斜,坡度不应小于4.0‰。

3.1.1.13地下通信管道进入建筑物处应采取防渗水措施。

3.1.1.14人(手)孔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管道拐弯处、管道分支点、设有光缆交接箱处、交叉路口、道路坡度较大的转折处、建筑物引入处、采用特殊方式过路的两端等场合,宜设置人(手)孔。

二、人(手)孔位置应与燃气管、热力管、电力电缆管、排水管等地下管线的检查井相互错开,其他地下管线不得在人(手)孔内穿过。

三、交叉路口的人(手)孔位置宜选择在人行道上。

四、人(手)孔位置不应设置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货物堆积、低洼积水等处。

五、与公用通信网管道相通的人(手)孔位置,应便于与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管道衔接。

3.1.1.15人(手)孔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远期管群容量大于6孔时,宜采用人孔。

二、远期管群容量不大于6孔时,宜采用手孔。

三、采用暗式渠道时宜采用手孔。

四、管道引上处、放置落地式光缆交接箱处,宜采用手孔。

3.1.1.16通信管道手孔程式应根据所在管段的用途及容量合理选择,通信管道手孔程式可按表6.1.1.16的规定执行。

表6.1.1.16通信管道手孔程式

管道段落

管道容量

手孔程式选用规格(mm)

用途

通信管道

3孔及3孔以下

1120

700

1000

用于线缆分支与接续

3孔及3孔以下

700

500

800

用于线缆过线

引入

管道

至设备间

6孔及6孔以下

1120

700

用于线缆接续及管道分支

至光交接箱

3孔及3孔以下

700

500

800

用于线缆过线和引入

至高层住宅电信间

1120

700

至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电信间

1120

700

衔接手孔

与公用通信网管道相通的手孔

1120

700

1000

用于衔接电信业务经营者通信管道

注: 可根据引入管的埋深调节手孔的净深与高度。

3.1.1.17  对于管道容量大于6孔的段落,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YD5178、《通信管道横断面图集》YD/T5162的有关规定选择人孔程式。

3.1.1.18人(手)孔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人(手)孔设置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防渗水措施。设置在地下冰冻层以内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人孔,并应采取防渗水措施。

二、人(手)孔应有混凝土基础,遇到土壤松软或地下水位较高时,还应增设渣石基础或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三、人(手)孔的盖板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纤维材料预制,厚度不宜小于100mm。手孔盖板数量应根据手孔长度确定。

四、人(手)孔制作的其它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的有关规定。

      1. 配线管网设计

3.1.2.1 配线管网应包括楼内弱电竖井、导管、梯架、托盘、槽盒等,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配线管网应与线缆引入及建筑物布局协调,并应选择距离较短、安全和经济的路由。

二、引入管应按建筑物的平面、结构和规模在一处或多处设置,并应引入建筑物的进线部位。

三、导管、槽盒不应设置在电梯或供水、供气、供暖管道竖井中,不宜设在强电竖井中。

四、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建筑宜采用导管暗敷设,高层住宅建筑宜采用弱电竖井与导管暗敷设相结合的方式。

五、弱电竖井应上下贯通,并应靠近或设置在电信间内。

3.1.2.2导管穿越沉降缝或伸缩缝时,应作沉降或伸缩处理。

3.1.2.3竖向导管外径宜为50mm~100mm,槽盒规格宽×高宜为(50mm×50mm)~(400mm×150mm),入户导管外径宜为15mm~25mm。

3.1.2.4导管暗敷设宜采用钢管和硬质塑料管,埋设在墙体内的导管外径不应大于50mm,埋设在楼板垫层内的导管外径不应大于25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导管直线敷设每30m处,应加装过路箱(盒)。

二、导管弯曲敷设时,其路由长度应小于15m,且该段内不得有S弯。连续弯曲超过两次时,应加装过路箱(盒)。

三、导管的弯曲部位应安排在管路的端部,管路夹角不得小于90°。

四、导管曲率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10倍,引入线导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

五、导管内宜穿放不少于一根带线,带线中间不得有接头。

3.1.2.5通信导管、槽盒与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的有关规定。

3.1.2.6既有建筑物通信设施改造工程中宜使用原有配线管网。

    1. 综合布线方案设计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开放性结构,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多媒体流信号传输。采用星型结构化布线,配线子系统各缆线长度应符合综合《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中缆线长度划分要求。

项目概况:系统在核心区域自建OLT设备平台、通过ODN无源分光,末端通过ONU接入。末端水平采用6类非屏蔽双绞线,工作区采用6类插座。信息点设置标准:办公每个工位设置语音,办公数据和业务数据点各1个,其它按需求设置或预留。语音采用IP电话,与办公网共用。共设计IP电话语音点XX个,综合办公网络信息点

XX个,业务办公网络信息点XX个,无线AP信息点XX个。

光电混合缆是基于 PoE 方案推出的新一代传输线缆,兼具光缆传输距离远,传输带宽大,铜缆可供电等优势,实现数据传输+远程供电,减少线缆布放工作量。

根据本项目要求及上述有关标准,本方案为一个较典型的星型拓扑结构系统,现将设计方案概述如下:

本方案分为五大子系统,分别为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以及设备间子系统,为二级星型拓扑结构。具体分述如下:

      1. 工作区子系统

本项目工作区子系统指ONU箱及从中引出的双绞线到每个插座面板,采用六类非屏蔽系统,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多媒体流信号传输。

注:OUN箱数量按系统上数量配置,每个箱子内放置一到两个ONU设备。

(具体数量见配置清单)

      1. 水平布线子系统

本项目水平布线子系统指从弱电间到工作区ONU箱的光缆和到AP点的光电复合缆,光缆采用T系列4芯单模光缆。

注:到每个OUN设备布置一根4芯单模光缆,到AP可布置光电复合缆。

(具体数量见配置清单)

      1. 管理间子系统

本项目管理间子系统指楼层弱电间内的光纤配线架、办公/业务网分光器和机架式ONU等产品,服务于垂直主干和水平布线的跳线及配线管理空间,除终接垂直和水平线缆的配线设备外,还包括跳线及相关有源设备。配线间设置19英寸标准的机柜,用于终接线缆及放置设备。

注:分光器数量按垂直光缆芯数确定(LC接口)。

(具体数量见配置清单)

      1. 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是指从机房到楼层弱电间的光缆。本项目从总机房到每层弱电间均布置2根12芯的单模光缆。

(具体数量见配置清单)

      1. 设备间子系统

本项目设备间子系统设置在N层总机房,所有垂直光缆汇聚在办公/业务列头柜内。

注:数量安装数据中心要求配置。

(具体数量见配置清单)

      1. 长期可靠性

3.2.6.1光纤接续:考虑到网络的长期可靠性,在光纤网络中应采用熔接式接续,不宜使用冷接子等机械接续手段,如必须使用,可考虑在终端用户侧限制使用,或临时场景下使用。

3.2.6.2 关于一次分光和二次分光的选择:

    根据不同场景的需要,应优先从可靠性和维护性考虑,选择一次分光的方案;如需兼顾用户场景的灵活布线需要,允许采用二次分光的方案。

3.2.6.3 设备及零配件的选择:

配线设备,如光纤分线盒/光纤跳线/光纤尾纤/适配器等产品的选用,应高于或等同于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符合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1. 智能化承载网方案设计概述

概况:智能化承载网为智能化弱电电子系统提供信息接入点,包括数字监控系统、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一卡通系统、访客系统、门禁系统、智能照明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车位引导系统、BAS楼宇自控系统(预留口)、图像拼接工作站、对讲系统及智能化集成系统等。

由安保中心智能化总配线架(与通信合用)引出单模光缆至楼层弱电间,进光纤配线架成端后跳至分光器,分光后接机架式ONU,在引出六类铜缆至各系统设备。

注:水平铜缆按65米估算,机架式ONU数量按系统图确定,分光器按垂直光缆芯数确定。

    1. 配线管理设备的典型产品示例
      1. 六类RJ45插座模块

1.90°和180°打线或免打线款式可选

2.性能优越,远超国际性能指标

3.华丽清晰的彩色T568A&T568B打线标示系统,方便打线

4.独特的外观设计,完美的不同风格

5.塑体材料选用高强度耐冲压PC,防火阻燃可达UL94V-0

6.模块带LED指示功能,可以根据LED不同的颜色判定面板内模块、配线架模块和交换机的链接状况;后期维护时也可以直接根据LED不同颜色判定故障所在位置;

7.金针选用磷青铜,镀镍100u”,镀金50u”,保证达到最小接触电阻,防氧化性强,利于信息传输

8.适合线径:22-26 AWG

9.插拔次数:≥1000 次

10.IDC 卡线次数:≥250 次

11.频率范围:0~250MHz

12.额定电流:1.5A

13.接触电阻:≤2.5mΩ

14.绝缘电阻:≥500 MΩ

      1. F系列插座面板

1.安装面板外形美观大方,使用便捷,结构可靠,适合多类型模块安装。面板要求采用后嵌入式面框设计,表面无螺丝孔,外型美观。面板表面带嵌入式图表及标签位置,可识别数据和语音端口,并配有防尘滑门用以保护模块、遮蔽灰尘和污物进入。背面使用交叉加强筋使面部安装后更平整,且具有防误插装置。

可以垂直或者45 度安装信息模块,带防尘盖,带电话、电脑标记,带有透明标识系统,要求标识条为翻转结构,以方便更换标识条,面板要求与标准RJ45 模块插座配套,可安装各类符合FCC标准的模块;有单口、双口和四口可供选择,以方便在高密度的不同环境下的灵活选择;

颜色:乳白色,抗老化,永不变色。

2.面板类型:86*86mm型

3.面板端口数:单口

      1. 4.阻燃:达到UL 94V-0等级六类非屏蔽跳线

1.成品3米跳线采用六类多股双绞线,中心带十字骨架,导线

外层为PE绝缘层

2.水晶头无损耗插拔次数可达750次以上

系统频率可支持至250MHz

性能超过ISO/IEC 11801:2002 Class E以及ANSI/TIA/

EIA568-C.2 Cat.6标准

3.采用50μinch镀金水晶头,确保产品的优异性能

4.水晶头塑料材质:聚碳酸酯(PC)

5.跳线接头类型:注塑RJ45端子-注塑RJ45端子

6.跳线线缆类型:4*2*7/0.18mm对绞芯线

7.跳线线缆护套材质:PVC

8.跳线线缆外径:6.2±0.2mm

9.跳线线缆阻抗类型:100±15

      1. 六类非屏蔽双绞线

1.产品结构:非屏蔽单股线,铜芯材质:优质无氧铜,芯线外被:HDPE,外护套PVC

2.通过ANSI/TIA/EIA568C.2250MHZ带宽测试要求;

3.适当的外径,安装时不易扭绞和卡住;

4.护套是PVC;颜色可供多种选择;

5.提供线缆长度标记,减少浪费;

6.具有十字PE骨架,保证传输性能;

7.直流电阻≤9.5Ω/100m;

8.特性阻抗100±15Ω;

9.绝缘电阻≧5000MΩ/km;

10.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2.5%;

11.工作电容≤5.6nF/100m;

12.电缆对数:4对;

13.导体材料:无氧圆铜(纯度大于99.99%);

14.线规:23AWG0.57mm;

15.电缆外径:≤6.1mm;

16.绝缘材料:HDPE(实心聚烯烃);

      1. 光纤配线架

1.1U,19”标准机柜安装,符合YD/T 778行业标准

2.采用金属三节轨导轨条的抽屉式结构,推拉更顺畅

3.熔接芯片采用层叠可翻转结构,方便后期维护,避免损坏光纤

4.亚克力黑色透明门板,内部模块端口号清晰明了

5.门板采用翻转悬挂结构,避免门板标识信息混淆

6.采用全对称设计,左右两侧均可进缆和出纤,方便现场施工及后期跳纤管理

7.盒体选用优质冷轧钢板制作,表面采用黑色亚光粉末喷涂

8.自带固定式理线托盘,方便运输及现场施工以及后期跳线的管理

9.内部空间足够保证光纤的最小弯曲半径大于30mm

      1. 光缆开剥单元

1.光缆开剥单元用于光缆的接入、固定、接地和保护。该设备将光缆引入并固定在配线架上,保 护光缆及缆中纤芯不受损伤。光缆金属部分与金属配线架绝缘,固定后的光缆金属护套及加强芯可 以可靠地与高压防护接地装置相连。

2.适用于光纤配线柜

3.19”安装,6U

4.经济适用,美观

5.有良好的接地装置

6.可引入 12 根非带状光缆

7.安装方式:19”标准机柜

8.安装尺寸:6U

9.结构类型:固定式

10.适用光缆:室外光缆

11.进缆方式:上侧

12.出纤方式:左侧和右侧

13.进缆数量:12 根

      1. 机架式光分路器安装架

1.光分路器安装盒是用于安装插片式光分路器的配线设备,结构主要由机框和上、下光分路器安装板组成,根据需要选配相应插片式光分路器,实现接入光缆的分光功能。

2.4U,19”标准机柜安装,符合YD/T 778行业标准

3.结构简单可靠,性价比高

4.最大可安装16个1/8插片式光分路器

5.支持左右出纤

6.安装侧耳设置多个安装位置,满足不同环境应用需求

      1. 光分路器

1.插片式光分路器采用SC 端口;具有1 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

2.使用场景:光分路器安装盒

3.分类:1×4、1×8、1×16

4.外形尺寸(L×W×H)mm:1×4:130×100×25;1×8:130×100×25;1×16:130×100×50

5.工作宽带(nm):1260~1610

6.PLC器件插入损耗(dB):1×4、1×8、1×16分别为≤7.4、≤10.5 、≤13.5,插入损耗的测试波长为:1310nm、1490nm、1550nm

7.PLC器件回波损耗(dB):≥55

8.工作温度:-40°~+85°

      1. 光纤跳线

1.光纤跳线通过100%的光学测试,以确保所有跳线具有超群的传输性能和优良的可靠性,基于OM1,OM2、OM3单模9/125或50/125、62.5/125多模(主用于楼内主干及FTTD光纤到桌面)的千兆级或万兆光纤解决方案.采用标准的ST、SC、LC、FC等光纤连接方式,是千兆或万兆级数据主干的理想选择.可以快速配置和组网,减少现场安装时间.标准长度为3M,也可根据用户需求定长,定纤芯及物理结构等.

2.纤芯类型:OS1/OM1/OM2/OM3

3.连接器类型:FC/LC/ST/SC

4.连接器插针

    1. 传输光缆选用及要求
      1. 光纤类型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

1、光缆中光纤宜采用G652D单模光纤。

2、接入光缆,对于光纤路由复杂,管路弯曲较多的场景,宜选用模场直径与G652D光纤相匹配的G657A类弯曲不敏感单模光纤。

3. 鉴于企业网多要求走暗线,故采用的光缆(尤其是水平布线光缆)必须满足穿管的基本要求,符合相关布线标准(如阻燃以及抗拉抗压的机械性能)。

4. 对于允许明装布放的场景,可采用蝶形光缆(皮线缆),以下不做详细介绍。

      1. 建筑物外光缆的选用及要求

室外用光缆应根据线路路由的实际环境条件合理选用直埋、管道、架空等敷设方式。

1)直埋光缆: PE内护层+防潮铠装层+PE外护套层,或防潮层+PE内护层+铠装层+PE外护层,宜选用GYT(D)A53、GY(D)TS等结构;

2)采用管道或硅芯管保护的光缆:防潮层+PE外护层,宜选用GY(D)TA、GY(D)TS、GY(D)TY53、GYF(D)TY、等结构;

3)非自承式架空光缆:防潮层+PE外护层,宜选用GYXTW、GY(D)TA、GY(D)TS、GY(D)TY53、GY(D)FTY等结构;

      1. 建筑物内光缆的选用及要求

建筑物内用光缆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主要分为垂直布线、水平布线敷设方式。

  1. 垂直布线光缆:应采用干式结构+紧套光纤+非延燃外护层结构,光缆选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室内光缆系列 第四部分:多芯光缆》YD/T1258.4。阻燃性能宜达到IEC 60332-3-22。

2)水平布线光缆:应采用干式结构+非延燃外护层水平布线光缆,光缆选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室内光缆系列 第二部分:单芯光缆》YD/T1258.2、《室内光缆系列 第三部分:双芯光缆》YD/T1258.3,宜采用与垂直布线光缆性能相一致的光缆,阻燃性能宜达到IEC 60332-3-23。

      1. 典型光缆简介:

一、金属加强件松套层绞式直埋室外光缆(GYTA53)

1.松套管层绞式直埋室外光缆是将Ф250μm 着色光纤套入高模量材料制成的松套管中,松套管内填充防水化合物。缆芯的中心是一根金属加强芯。松套管(和填充绳)围绕中心加强芯绞合成紧凑的圆形缆芯,缆芯内的缝隙充以阻水填充物。涂塑铝带纵包后挤一层聚乙烯内护套,双面皱纹涂塑钢带纵包后挤制聚乙烯护套成缆。

2.产品符合YD/T901、YD/T 908、GB/T9771.3、GB/T12357.1 等标准

3.松套管使用具有很好的耐水解性能和较高的强度的材料制成

4.松套管内充以特种油膏,对光纤进行了关键性保护

5.特别设计的紧密的光缆结构,有效防止套管回缩

6.PE 护套能够很好的防紫外线照射

7.光缆采用双层铠装,增强光缆的抗压及抗潮能力

8.敷设方式:直埋

9.工作温度:-40℃~+60℃

10.光纤规格:B1

11.允许拉伸力(短期/长期、N) :3000/1000

12.允许压扁力(短期/长期、N/100mm) :3000/1000

13.成缆后衰减(dB/km) :@1310/1550nm:0.4/0.3

14.弯曲半径(动态/静态):25D/12.5D

15.工作温度:-40℃ ~ +60℃

二、金属加强件松套层绞式室外光缆(GYTA)

1.松套管层绞式室外光缆是将Ф250μm 着色光纤套入高模量材料制成的松套管中,松套管内填充防水化合物。缆芯的中心是一根金属加强芯。松套管(和填充绳)围绕中心加强芯绞合成紧凑的圆形缆芯,缆芯内的缝隙充以阻水填充物,涂塑铝带纵包后挤制聚乙烯护套成缆。

2.产品符合YD/T901、YD/T 908、GB/T9771.3、GB/T12357.1 等标准

3.松套管使用具有很好的耐水解性能和较高的强度的材料制成

4.松套管内充以特种油膏,对光纤进行了关键性保护

5.采用紧密的光缆结构,有效防止套管回缩

6.PE 护套能够很好的防紫外线照射

7.光缆采用双面涂塑铝带,增强光缆的抗压及抗潮能力

8.敷设方式:穿管或非自承式架空

9.工作温度:-40℃~+60℃

10.外护套颜色:黑色

11.光纤规格:B1.3

12.允许拉伸力(短期/长期、N) :1500/600

13.允许压扁力(短期/长期、N/100mm) :1000/300

14.成缆后衰减(dB/km) :@1310/1550nm:0.4/0.3

15.弯曲半径(动态/静态):20D/10D

  • T系列室内布线光缆

           

        

1.产品符合YD/T1258.4、YD/T 908、GB/T9771.3、GB/T12357.1 等标准

2.采用进口芳纶加强元件,保证光缆优异的抗拉性能

3.层绞式光缆结构,非金属中心加强芯提供更高的抗拉性能

4.符合IEC60332-3-22A 阻燃要求

5.光纤规格:B6a

6.允许拉伸力(短期/长期、N) :水平布线:2~12芯为>440/130

7.允许压扁力(短期/长期、N/100mm) :水平布线:1000/200;

8.成缆后衰减(dB/km) :@1310/1550nm:0.8/0.6

9.弯曲半径(动态/静态):20D /10D

10.工作温度:-20℃ ~ +60℃

    1. 光电复合缆的选用及要求
  • 非阻燃光电混合缆

1.着色光纤芯数:2-24

2.着色光纤颜色:蓝、橙、绿、棕、灰、白、红、黑

3.中心加强件(FRP)外径(±0.2mm):0.6

4.阻水纱规格:3*1500D

5.铜导体规格:3*2.5mm²/2*2.5mm² 

6.光电混合缆外径(±0.5mm):12.6

7.允许拉伸力N:短期1500/长期600

8.允许压扁力N/dm:短期1000/长期300

9.最小弯曲半径mm:动态25D/静态12.5D

10.衰减(dB/km):1310/1550nm:0.36/0.22,850/1300nm:3.0/1.0

11.工作、存储及运输温度:-40℃ ~ +70℃

1.着色光纤芯数:2-12

2.着色光纤颜色:蓝、橙、绿、棕

3.平行钢丝:1.0*2

4.中心加强件(FRP)外径(±0.2mm):0.5

5.阻水纱规格:3*1500D

6.铜导体规格:3*1.0mm²,2*1.0mm²/3*1.5mm²,2*1.5mm²

7.光电混合缆外径(±0.5mm):12.1/12.7

8.允许拉伸力N:短期1500/长期600

9.允许压扁力N/dm:短期1000/长期300

10.最小弯曲半径mm:动态25D/静态12.5D

11.衰减(dB/km):1310/1550nm:0.36/0.22,850/1300nm:3.0/1.0

12.工作、存储及运输温度:-40℃ ~ +70℃

二、加强铠阻燃光电混合缆

1.着色光纤芯数:2-12

2.着色光纤颜色:蓝、橙、绿、棕

3.中心加强件(FRP)外径(±0.2mm):0.5

4.阻水纱规格:3*1500D

5.铜导体规格:3*1.0mm²,2*1.0mm²/3*1.5mm²,2*1.5mm²

6.光电混合缆外径(±0.5mm):13.2/13.9

7.允许拉伸力N:短期1500/长期600

8.允许压扁力N/dm:短期1000/长期300

9.最小弯曲半径mm:动态25D/静态12.5D

10.衰减(dB/km):1310/1550nm:0.36/0.22,850/1300nm:3.0/1.0

11.工作、存储及运输温度:-40℃ ~ +70℃

1.着色光纤芯数:2-24

2.着色光纤颜色:蓝、橙、绿、棕、灰、白、红、黑

3.中心加强件(FRP)外径(±0.2mm):0.5

5.阻水纱规格:3*1500D

6.铜导体规格:3*2.5mm²,2*2.5mm²

7.光电混合缆外径(±0.5mm):14.7

8.允许拉伸力N:短期1500/长期600

9.允许压扁力N/dm:短期1000/长期300

10.最小弯曲半径mm:动态25D/静态12.5D

11.衰减(dB/km):1310/1550nm:0.36/0.22,850/1300nm:3.0/1.0

12.工作、存储及运输温度:-40℃ ~ +70℃

三、直埋光电混合缆

1.着色光纤芯数:2-12

2.着色光纤颜色:蓝、橙、绿、棕

3.中心加强件(FRP)外径(±0.2mm):0.6

4.阻水纱规格:3*1500D

5.铜导体规格:3*1.0mm²,2*1.0mm²/3*1.5mm²,2*1.5mm²

6.光电混合缆外径(±0.5mm):14.6/15.3

7.钢丝加强件:1.2*2/1.2*2

8.允许拉伸力N:短期3000/长期1000

9.允许压扁力N/dm:短期1000/长期300

10.最小弯曲半径mm:动态25D/静态12.5D

11.衰减(dB/km):1310/1550nm:0.36/0.22,850/1300nm:3.0/1.0

12.工作、存储及运输温度:-40℃ ~ +70℃

1.着色光纤芯数:2-24

2.着色光纤颜色:蓝、橙、绿、棕、灰、白、红、黑

3.中心加强件(FRP)外径(±0.2mm):0.6

4.阻水纱规格:3*1500D

5.铜导体规格:3*2.5mm²,2*2.5mm²

6.光电混合缆外径(±0.5mm):15.7

7.钢丝加强件:1.0*2

8.允许拉伸力N:短期3000/长期1000

9.允许压扁力N/dm:短期1000/长期300

10.最小弯曲半径mm:动态25D/静态12.5D

11.衰减(dB/km):1310/1550nm:0.36/0.22,850/1300nm:3.0/1.0

12.工作、存储及运输温度:-40℃ ~ +70℃

  • 室内型光电复合缆

1.着色光纤芯数:2芯

2.外护套颜色:单模 黄色

3.外护套材质:低烟无卤

4.导体:2*1.0mm² / 2*1.5mm²/2*2.5mm²

5.光电混合缆外径(±0.5mm):8.6/9.2/10.6

6.光电混合缆外护套厚度:1.2/1.2/1.2

7.光单元外径(±0.1mm):2.0/2.0/2.0

8.光单元壁厚(±0.05mm):0.3/0.3/0.3

9.光单元芳纶规格:3*1100/3*1100/3*1100

10.光单元紧套纤:0.9/0.9/0.9

11.允许拉伸力N:导体2*1.0mm²短期660/长期200,导体2*1.5mm²短期800/长期250,导体2*2.5mm²短期1000/长期330

12.允许压扁力N/dm:短期1000/长期300

13.最小弯曲半径mm:动态20D/静态10D

14.衰减(dB/km):1310/1550nm:0.4/0.3

15.工作、存储及运输温度:-20℃ ~ +60℃

  1. 通信设施防护
    1. 电气防护及接地

POL工程通信设施防护必须符合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第7章“电气防护及接地”要求,另外须满足以下规范要求:

OLT 设备安装在远端机房时,引入电源宜采用三相五线制,电源负荷等级应为一级;并应在便于移动油机驳接处设置移动油机备用电源转接盒。

电缆线路遭受强电线路电磁耦合影响的危险影响指标应符合《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02-2010)的相关要求。

光缆可同其他通信光缆或电缆同沟敷设。但不得重叠或交叉,缆间的平行净距不应小于100 mm。

强电交越处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电力线 10KV 以上交越处不宜采取保护套方式,可在交越处两侧电杆处将吊线做直埋式接地。

2) 电力线 220V、380V 交越处宜采用保护套方式处理,光(电)缆线路保护套3m 长度(交越中心向两边各1.5m)为宜,在坡度及交越垂直距离大时,可适当加长2~3m,并29安装限位卡。

有金属构件的无金属线对光缆线路可不考虑强电干扰影响。

在与强电线路平行地段进行光(电)缆施工或检修时,应将光(电)缆内的金属构件作临时接地。

新建机房应采用联合接地。

机房的防雷、接地、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应符合YD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应符合YD/T5040-2005《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光(电)缆接头处金属屏蔽层及金属件必须断开, 光(电)缆线路的两端必须良好接地。

光(电)缆吊线及其他线路设备接地电阻要求如下:

1) 交接箱接地电阻应≤10Ω;

2) 用户保安器接地电阻应≤50Ω;

3) 其他线路设备接地电阻应不大于下表的要求。

光(电)缆线路的防雷应符合工信部《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02-2010)的相关要求。

光(电)缆内的金属构件,在局(站)内或交接箱处线外终端时必须做防雷接地。光缆接头处两侧金属构件不作电气连通。

局站内的光缆金属构件应接防雷地线。电缆线路进入交接箱时,可与交接箱共用地线接地。

年平均雷暴日数大于20的地区及有雷击历史的地段,光(电)缆线路应采取防雷保护措施。

雷害严重地段,光缆可采用非金属加强芯或无金属构件的结构形式。

还可选用下列防雷保护措施:

    1) 光(电)缆架挂在明线线条的下方。

    2) 光(电)缆吊线间隔接地。

    3) 电缆金属屏蔽层的线路两端必须接地,接地点可在引上杆、终端杆或其附近。

    4) 雷害特别严重地段应装设架空地线。

另外,光缆接头是线路比较薄弱的环节,发生蚁鼠危害及冻害的可能性大于其他部位,工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处理措施。

在寒冷地区应针对不同气候特点、室内环境、室外冻土状况采取防冻措施。在季节冻土层中敷设光(电)缆时应增加埋深,在有永久冻土层的地区敷设时不得扰动永久冻土。

    1. 防火

根据建筑物的防火等级和对材料的耐火要求,POL布线系统的缆线选用和布放方式及安装的场地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POL布线工程设计选用的电缆、光缆应从建筑物的高度、面积、功能、重要性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选用相应等级的防火缆线。

对于防火缆线的应用分级,北美、欧NKIN际的相应标准中主要以缆线受火的燃烧程度及着火以后,火焰在缆线上蔓延的距离、燃烧的时间、热量与烟雾的释放、释放气体的毒性等指标,并通过实验室模拟缆线燃烧的现场状况实测取得。下分别列出缆线防火等级与测试标准,仅供参考。

表7.3-1通信缆线国际测试标准

IEC标准(自高向低排列)

测试标准

缆线分级

IEC 60332 3C-

IEC 60332—1

注:参考现行IEC标准。

表7.3-2通信电缆欧洲测试标准及分级表

欧盟标准(草案)(自高向低排列)

测试标准

缆线分级

prEN 50399-2-2和EN 50265-2-1

B1

prEN 50399-2-1和EN 50265 2-1

B2

C

D

EN 50265-2-1

E

注:欧盟EU CPD草案。

表7.3-3通信缆线北美测试标准及分级表

测试标准

NEC标准(自高向低排列)

电缆分级

光缆分级

UL910(NFPA262)

CMP(阻燃级)

OFNP或OFCP

ULl666

CMR(主干级)

OFNR或0FCR

ULl581

CM、CMG(通用级)

OFN(G)或0FC(G)

VW-1

CMX(住宅级)

注:参考现行NEC 2002版。

对欧洲、美洲、国际的缆线测试标准进行同等比较以后,建筑物的缆线在不同的场合与安装敷设方式时,建议选用符合相应防火等级的缆线,并按以下几种情况分别列出:

1) 在通风空间内(如吊顶内及高架地板下等)采用敞开方式敷设缆线时,可选用CMP级(光缆为OFNP或OFCP)或B1级。

2) 在缆线竖井内的主干缆线采用敞开的方式敷设时,可选用CMR级(光缆为OFNR或OFCR)或B2、C级。

3) 在使用密封的金属管槽做防火保护的敷设条件下,缆线可选用CM级(光缆为OFN或OFC)或D级。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