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7层OSI模型:
第二章 TCP/IP基础知识
2.1 TCP/IP出现的背景及其历史
美国军用技术的应用导致了互联网的鼻祖ARPANET的诞生,在20世纪70年代,ARPANET中的一个研究机构研发出了TCP/IP。由于UNIX工作站的迅速普及,TCP/IP协议也变得盛行。
2.2 TCP/IP的标准化
2.2.1 具体含义
泛指各种互联网必不可分的网络协议。
2.2.2 标准化
由于TCP/IP尽早地制定了可行性较强的协议,提出了应对技术快速革新的协议,并及时进行后期改良的方案,因此打败了OSI模型,成为了事实上的标准。
2.3 TCP/IP协议分层模型
OSI参考模型注重“通信协议必要的功能是什么”,而TCP/IP则更强调“在计算机上实现协议应该开发哪种程序”。
主机A向主机B发送一封电子邮件,在TCP/IP模型下的处理过程如下:
分组数据包经过以太网的数据链路时的大致流程如下图所示:
第三章 数据链路
3.1 数据链路的作用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定义了通过通信媒介互联的设备之间传输的规范。
3.2 数据链路相关技术
3.2.1 MAC地址
MAC地址用于识别数据链路中互联的节点。MAC地址第一位表示单播地址(0)/多播地址(1);第二位表示全局地址(0)/本地地址(1);第3~24位由IEEE管理并保证各厂家之间不重复;第25~48位由厂商管理并保证产品之间不重复。全世界不会有重复的MAC地址。
3.2.2 共享介质型网络
多个设备共享一个通信介质,例如最早的以太网和FDDI网,基本上采用半双工通信。控制方式有争用方式和令牌传递方式。
在一部分以太网中,采用了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碰撞),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1) 如果信道上没有数据流动,则任何站都可以发送数据
2) 一旦发生冲突,则放弃发送数据,同时立即释放载波信道。
3) 放弃发送以后,随机延时一段时间,再重新争用介质,重新发送帧。
令牌传递方式是沿着令牌环发送一种叫做“令牌”的特殊报文。只有获得令牌的站才能发送数据。
3.2.3 非共享介质网络
这种方式下,网络中每个站直连交换机,由交换机负责转发数据帧,很多情况下采用全双工通信。
3.2.4 根据MAC地址转发
以太网交换机就是持有多个端口的网桥,根据转发表,决定从哪个网络接口发送数据。这是一种将非介质共享型网络中所使用的交换机用在以太网中的技术。
交换机的自学过程如图:
3.2.5 环路检测技术
通过网桥连接网络时,可能会出现环路。最坏情况下,数据帧会在环路中被持续转发,这种数据帧过多时,会导致网络瘫痪。解决方法有生成树方式和源理由法。
3.2.6 VLAN
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组逻辑上的设备和用户,这些设备和用户并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可以根据功能、部门及应用等因素将它们组织起来,相互之间的通信就好像它们在同一个网段中一样,由此得名虚拟局域网。
3.3 以太网
一般的以太网有时称作DIX以太网。IEEE802.3委员会规范化后的以太网有时称作802.3以太网。
3.3.1 以太网的连接形式
现在,随着互连设备的处理能力以及传输速度的提高,一般都采用终端与交换机之间独占电缆的方式实现以太网通信,如下图。
3.3.2 以太网的分类
3.3.3 以太网帧格式
以太网帧前端有一个叫做前导码的部分,表示一个以太网帧的开始,末尾是一个叫做SFD的域,值为“11”。前导码和SFD合起来占8个字节。
帧尾最后出现的是FCS,用它可以检查帧是否有所损坏。
在前面提到的VLAN中,帧的格式又会有所变化。
3.4 无线通信
根据通信距离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3.5 PPP
3.5.1 PPP定义
PPP(点对点协议)是为在同等单元之间传输数据包这样的简单链路设计的链路层协议。这种链路提供全双工操作,并按照顺序传递数据包。PPP属于纯粹的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没有任何关系。
3.5.2 LCP与NCP
PPP主要功能中包含两个协议:一是不依赖上层的LCP协议,另一个是依赖上层的NCP协议(Network Control Protocol),如果上层为IP,此时的NCP也叫做IPCP。
LCP主要负责建立和断开连接、设置最大接收单元、设置验证协议以及设置是否进行通信质量的监控。
而IPCP主要负责IP地址设置以及是否进行TCP/IP首部压缩等设置。
PPP建立连接流程如图。
3.5.3 PPP的帧格式
PPP的数据帧格式如图所示:
其中的标识码用来区分每一个帧。两个标识码中间出现连续5个以上的“1”的时候,就需要在帧发送时插入“0”,接收时删除“0”,实现透明传输。
3.5.4 PPPoE
PPP over Ethernet,在以太网上提供PPP功能,通信线路由以太网模拟。单纯的以太网没有验证功能,而如果采用PPPoE管理以太网连接,就可以用PPP的验证等功能使各家ISP可以有效地管理终端用户的使用。
3.6 其他数据链路
3.6.1 ATM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是以一个叫做信元的单位进行传输的数据链路,由于其线路占用时间短和能高效传输大容量数据等特点,主要用于广域网络的连接。
3.6.2 FDDI
FDDI(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叫做分布式光线数据接口,以前用于在主干网或计算机之间的高速连接上提高传输速率。FDDI采用令牌环的访问方式,在网络拥堵的情况下极容易导致网络收敛。
3.7 公共网络
3.7.1 模拟电话线路
模拟电话线路其实就是利用固定电话线路进行通信,由于传输速率低逐渐被淘汰。
3.7.2 ADSL
ADSL技术(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采用频分复用技术把普通的电话线分成了电话、上行和下行三个相对独立的信道,将低频音频信号和高频数字信号进行隔离,从而避免了相互之间的干扰。ADSL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公共交换电话网),只须在线路两端加装ADSL设备即可为用户提供高宽带服务,无需重新布线,从而可极大地降低服务成本。同时ADSL用户独享带宽,线路专用,不受用户增加的影响。
3.7.3 FTTH
FTTH(Fiber To The Home)顾名思义就是一根高速光纤直接连接到用户家里或公司建筑物处的方法。它通过一个负责在光信号与电子信号之间转换的叫做ONU的装置将计算机与之关联。
3.7.4 VPN
虚拟专用网络用于连接距离较远的地域。这种服务包括IP-VPN和广域以太网。IP-VPN是指在IP网络上建立VPN。可以将多个不同用户的VPN信息通过MPLS网加以区分,形成封闭的私有网络。或采用Ipsec技术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VPN。